手機鈴聲突然響了,嚇了他一跳。屏幕上顯示“奕涵”兩個字,他趕緊接起來,聲音有點啞:“喂,奕涵?”
“海林,你最近怎么樣?”奕涵的聲音像浸了水的棉花,帶著股子說不出的沉。郭海林握著手機,仿佛能聽見她那邊的風聲——古鎮的風總是帶著桂花香,可現在是十一月,桂樹應該已經謝了吧?他想起去年冬天,奕涵寄來的梅干菜,玻璃罐上凝著水珠,他打開時,一股刺鼻的鹽味撲面而來,像吞了口沒泡開的腌菜,喉嚨燒得慌。
“我……還行。”他頓了頓,又問,“你那邊下雨了嗎?”
“下了,細細的,像絲一樣。”奕涵的聲音里突然有了點溫度,“你還記得嗎?小時候奶奶總說,雨潤過的芥菜,曬出來更香。她會把芥菜攤在竹匾上,讓雨絲輕輕打在葉子上,然后說‘這菜吸了雨的靈氣,腌出來的梅干菜能鮮掉眉毛’。”
郭海林的喉嚨發緊。他想起奶奶的竹匾,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竹編的紋路里藏著歲月的痕跡。小時候,他總跟著奶奶去菜地里拔芥菜,奶奶蹲在地里,雙手抓住芥菜的根,往上一拔,帶著點泥土的香氣。他就蹲在旁邊,把芥菜葉子上的蟲子挑出來,放在手心里玩,奶奶笑著說:“小祖宗,別把蟲子弄死了,它們也是吃菜的。”
“海林,你昨天吃了我寄的梅干菜嗎?”奕涵的聲音突然低了下去,“我昨天去王大爺家,看見他在曬芥菜,葉子黃得像枯了的荷葉,有的還爛了個洞,爬著潮蟲。他說,現在沒人愿意種好芥菜了,曬三天太麻煩,年輕人都去城里打工了,剩下的老人,要么做不動,要么像他這樣,用爛芥菜加工業鹽,賺點快錢。”
郭海林握著手機的手緊了緊。王大爺是奶奶的老鄰居,小時候總給他們買糖吃。他記得王大爺的手,粗得像老樹皮,卻總能變出各種好吃的——春天的槐花糕,夏天的綠豆湯,秋天的烤紅薯,冬天的糖炒栗子。可現在,那雙手竟然在做這種虧心的事?
“我昨天嘗了王大爺做的梅干菜,”奕涵的聲音哽咽了,“像嚼著鹽巴,沒有一點菜香,還有股霉味。我想起你奶奶做的梅干菜,每一片葉子都整整齊齊的,鹽粒揉得均勻,曬得半干,蒸的時候,整個院子都能聞到香味。去年冬天,我給你寄的那罐,就是王大爺做的,我以為他還是像以前那樣,可沒想到……”
郭海林想起去年冬天的那個晚上。他加班到十點,回到公寓,桌上擺著個紙箱子,上面貼著奕涵的快遞單。他拆開,里面是個玻璃罐,罐身用報紙裹著,上面有奕涵的字跡:“海林,這是我找王大爺買的梅干菜,你嘗嘗,像不像奶奶做的。”
他滿懷期待地打開罐子,一股刺鼻的鹽味撲面而來,夾著點霉味。他挑了一筷子,放進嘴里,咸得他皺眉頭,趕緊喝了口茶,茶水流過喉嚨,還是覺得燒得慌。他把罐子放在桌角,望著窗外的霓虹燈,突然想起奶奶做的梅菜扣肉。
奶奶做梅菜扣肉的時候,總是先把五花肉煮得半熟,然后切成薄片,鋪在碗底,再把梅干菜鋪在上面,撒上一點糖,一點醬油,然后放進蒸籠里蒸。蒸的時候,整個院子都能聞到香味,他和奕涵就蹲在蒸籠旁邊,盯著冒出來的熱氣,口水直流。奶奶笑著說:“小饞貓,等會兒給你們留兩塊最大的。”
“海林,你說要是我回去,能不能做點什么?”他聽見自己的聲音,像穿過了一層霧,“我昨天翻舊照片,看見奶奶抱著我,站在曬滿芥菜的竹匾前。她的手放在我頭上,像在摸一只小貓。我突然想起她去世前說的話,她說‘海林,等你長大了,要是想奶奶了,就回古鎮看看,那里有咱們的梅干菜,有咱們的根’。”
電話那邊突然靜了。郭海林能聽見奕涵的呼吸聲,像剛跑了步,帶著點顫。過了幾秒,她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帶著點哭腔:“海林,你是不是想回來?我等這句話很久了!昨天我去奶奶的墳上,給她燒了柱香,說‘奶奶,海林要是能回來就好了,咱們一起做梅干菜,像小時候那樣’。你知道嗎?奶奶的墳旁邊,種著她以前種的桂樹,現在桂樹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塑料罐,里面裝著工業鹽。我昨天蹲在那里,摸著桂樹的樹干,想起小時候奶奶給我們摘桂花,放在梅干菜里,說‘這樣菜里有桂花香’。可現在,桂樹死了,梅干菜也變味了……”
郭海林的眼淚掉了下來。他摸著口袋里的梅干菜罐頭,蓋子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了,可他還記得奕涵寫的時候,筆鋒有點抖,像她小時候學寫字時的樣子。他想起奶奶去世的那天,他正在城里上班,接到奕涵的電話,說奶奶走了,走的時候手里還握著那只竹匾。他趕回去的時候,奶奶已經躺在棺材里,臉上帶著笑,像睡著了一樣。他摸著奶奶的手,涼得像塊石頭,卻還保持著握竹匾的姿勢。
“奕涵,我明天請假回去看看。”他輕聲說,聲音里帶著從未有過的堅定。
電話那邊傳來奕涵的哭聲,夾雜著風聲和遠處的狗叫。她哭著說:“海林,我等你,我明天早上去村口接你,給你做梅菜包子,像奶奶以前做的那樣。”
郭海林掛了電話,望著窗外的雨。雨絲斜斜飄進來,打濕了桌角的舊照片。他拿起照片,奶奶的笑容還是那么溫暖,像小時候那樣。他轉身打開衣柜,從頂上翻出那只竹匾——那是奶奶去世時,他從古鎮帶回來的,上面有個裂痕,是小時候他不小心摔的,奶奶用銅絲纏了起來,說“這竹匾陪了我幾十年,像老伙計一樣,不能丟”。竹匾上落了一層灰,他用袖口擦了擦,露出里面的竹編紋路,像奶奶的皺紋。
他開始收拾行李,把換洗衣服放進背包,再把那只竹匾小心地裝進去。他摸著竹匾,仿佛能摸到奶奶的溫度。他想起奶奶說的話:“菜要曬到半干,鹽要揉到菜里,這樣才香。”他想起小時候和奕涵一起跟著奶奶曬菜,奕涵總偷拿半干的芥菜吃,奶奶假裝生氣,其實偷偷塞給她一根。他想起奶奶做的梅菜扣肉,肉香和菜香混在一起,整個院子都能聞到,他和奕涵吃得滿臉都是,奶奶笑著說:“小饞貓,慢點兒,沒人跟你們搶。”
他拿起手機,給領導發了條消息:“老板,我明天想請假回去一趟,家里有點事。”發送鍵按下去的那一刻,他覺得心里的石頭落了地,像小時候跟著奶奶曬菜,終于把最后一片芥菜擺好時的那種輕松。
窗外的雨還在下,可他知道,古鎮的雨應該已經停了,太陽就要出來了。他想起奶奶說的“雨過天晴,曬菜最好”,想起古鎮的青石板路,想起村頭的老槐樹,想起王大爺的院子里的桂樹,想起奕涵的笑容——一切都像小時候那樣,從未改變。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梅干菜罐頭,蓋子上的字跡雖然模糊了,可他知道,里面裝的是奕涵的期待,是奶奶的牽掛,是古鎮的呼喚。他背起背包,走向門口,門把手上還沾著雨絲,他握住門把手,感覺到一絲溫暖,像奶奶的手。
“奶奶,我要回去了。”他輕聲說,“回去做梅干菜,像你以前那樣,用最好的芥菜,曬三天,揉上鹽,裝在壇子里,讓整個古鎮都聞到香味。”
窗外的雨突然停了,月亮從云層里鉆出來,灑下一片銀輝。郭海林望著月亮,想起古鎮的月亮,總是那么圓,那么亮,像奶奶的眼睛,一直在看著他。他笑了笑,推開門,走進雨里,走向那個屬于他的古鎮,走向那個屬于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