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勇五人終于在晌午后趕到了泗安碼頭。眼前的景象果然喧囂鼎沸,遠超他們的想象。湖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擠擠挨挨。
碼頭上,號子聲、吆喝聲、車輪聲、貨物落地聲混雜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的生命力。扛著大包的腳夫們**著上身,古銅色的皮膚上淌著汗水,在跳板和林立的貨堆間穿梭不息。
初來乍到的來娣姐妹和林二勇、大山都被這景象鎮住了。
“大哥這也太熱鬧了!比灣頭鎮碼頭還熱鬧上兩三分。”林二勇連連感嘆!
林大勇笑著說:“你沒去湖州府,那邊的碼頭比這邊還熱鬧十倍不止。”
“比這還熱鬧!”林二勇無法想象那得有多熱鬧,怪不得都說江南富裕。
因著林大勇來過這碼頭,對這邊不陌生,讓二弟跟兒子看著行李,自己帶著來娣姐妹,去找碼頭上的管事打聽。
管事的是個精瘦的中年人,正忙得焦頭爛額,見到幾個面生的鄉下人,很不耐煩。
林大勇趕緊遞上自家帶的幾個煮雞蛋,賠著笑臉說明來意。管事瞥了他們一眼,尤其看了看林大勇仨還算結實的身板,臉色稍霽,隨手一指遠處一片嘈雜的窩棚區:“力工那邊缺人,自己去問劉把頭。擺攤?那邊空地上自己找個不擋道的地兒,別礙事就行!規矩懂不懂?碼頭錢每人每日十文,管理錢每月三十文,少一個子兒都不行!”
雖然被盤剝,但總算得了準信。林大勇千恩萬謝,趕緊帶著幾人行動起來。
林大勇仨很快找到了劉把頭。劉把頭試了試他們的力氣,又見他們態度老實肯干,便點頭收下,安排他們去卸一船剛從湖州府運來的絲綢包。那包裹沉得很,壓得肩膀生疼,跳板又濕又滑,需要極大的力氣和小心。
林大勇、林二勇、大山拿著劉把頭給的號牌,忍著肩膀的酸痛,快步走向碼頭角落一處簡陋的棚屋。
一個賬房先生模樣的老者,按號牌登記,數出銅錢,叮當作響地推過來:“林大勇,九十文;林二勇,九十文;林大山,九十文。點清楚了,離柜概不負責。”
三人小心翼翼地將兩百七十十文錢收進貼身的布袋里,沉甸甸的重量仿佛驅散了全身的疲憊。
林二勇激動地壓低聲音對大哥說:“哥,一天九十文!還是在被抽了十文碼頭錢之后!當初在清河縣,累死累活一天也就三十五文,就這還搶破頭。我剛才聽那幾個老哥說,到了夏天,貨船多得擠滿河道,一天最少能掙一百二十文。”
林大勇也是滿臉喜色,但還保持著穩重:“嗯,是比老家強太多。但這錢掙得是血汗力氣,一刻不能松懈。走,快去瞧瞧來娣她們怎么樣了。”
“爹,我覺得我以后還是都在碼頭當力工好了。”大山也發表自己的看法。
“你傻小子想什么呢?天天這么累,人會受不住的,遲早垮了,不過在農閑時確實可以來。”林大勇笑著對自己的大兒子說。
另一邊,來娣和盼娣推著外公特制的雙輪小吃車,在碼頭邊緣的空地上尋找位置。這車子比獨輪車穩當得多,一邊架著泥爐和小鐵鍋,另一邊是帶抽屜的柜子,放著碗筷、面粉和有限的幾樣調料雜菜,中間還有空間放水桶和柴火,設計得十分巧妙實用。
然而,好的位置早已被先來者占據。她們最終只能在離主要貨棧稍遠,人流相對稀疏的角落停下。姐妹倆手腳麻利地生火、燒水,將帶來的干糧和準備好的雜菜面團拿出來。
初來乍到,生意冷清。碼頭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多奔向相熟的老攤販,或干脆啃著自帶的干糧。偶爾有人好奇地看一眼這兩個面生的小姑娘和她們冒著熱氣的小車,但并未駐足。
來娣心里著急,但面上不顯。她咬咬牙,讓盼娣看著火,自己舀了一小碗剛熬好的、熱氣騰騰的雜菜湯,雖然只是些便宜的菜葉和一點點油花,但聞著卻有一股誘人的咸香,端到不遠處幾個正蹲著歇息的力工面前,聲音清亮又帶著一絲怯生生的懇切:“幾位大叔,天冷,喝碗熱湯暖暖身子吧?自家熬的,只要兩文錢一碗,餅子三文錢兩個,管飽!”
那幾人看了看她,又看了看那碗飄著熱氣的湯,其中一個漢子笑道:“新來的?以前沒見過。”
“是,今天剛跟著舅舅們來的。”來娣老實回答。
另一個力工聞了聞味道:“嘖,聞著還挺香。兩文錢倒是不貴。成,給我來一碗嘗嘗!要是好喝,以后常照顧你生意!”
有了第一個顧客,就有了希望。來娣趕緊跑回去,利落地盛湯、拿餅子。那力工喝了一大口,燙得直呵氣,卻連連點頭:“唔!味道不賴!咸淡正好,熱乎!” 他三兩口喝完,又要了兩個餅子。
這一個小小的開端,仿佛打開了局面。附近其他觀望的人也陸續圍了過來。
“給我也來一碗湯!”
“餅子來四個!”
“這湯里能加個蛋不?”
來娣和盼娣頓時忙碌起來,一個收錢、招呼,一個盛湯、拿餅子,配合漸漸默契。雖然忙得額頭冒汗,但收到一枚枚銅錢時,心里那份喜悅和踏實難以言喻。
當林大勇仨拖著疲憊身軀找來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景象。小吃車旁圍了幾個人,姐妹倆手腳不停,小車上的鍋里熱氣騰騰,旁邊的錢匣子里已經有了薄薄一層銅板。
“大舅!二舅!大山哥!”盼娣眼尖,高興地喊道,“你們下工啦?快歇歇,喝碗湯!”
林大勇看著兩個侄女忙碌而紅潤的臉龐,又看了看那有了進項的錢匣子,一直緊繃的心終于落回了肚子里。他接過來娣遞過來的熱湯,喝了一口,暖意從喉嚨一直滑到胃里,驅散了積攢一天的寒氣與疲憊。
仨坐在車旁的小馬扎上,喝著熱湯,啃著餅子,看著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和碼頭點起的燈火,雖然身體極度疲倦,但心里卻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就像鉚釘一樣,牢牢地釘在了這個繁忙的碼頭上。林大勇仨憑借著實誠和力氣,漸漸得到了劉把頭的信任,能接到些更好的活計。來娣的食攤也因為味道好、分量足、價格公道,在腳夫和低級船工中有了小小的名氣,甚至有了幾個常客。
每隔幾天,他們會派一個人帶著攢下的錢和需要補充的糧菜回一趟箬溪村,同時也把外面的見聞和賺到的錢帶回家。每次回來,都引得全家圍坐傾聽,碼頭的世界通過他們的描述,一點點展現在留守的家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