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某銀行貴賓室。
厚重的窗簾隔絕了午后刺眼的陽光。
祁連山坐在沙發上,軍裝筆挺,肩章上的將星反射著頂燈冰冷的光。
他面前的茶幾上,沒有熱茶,只攤著一張從小學生作業本上撕下來的信紙。
信紙的頁腳,已經被汗水浸得微微卷曲。
行長站在一旁,大氣不敢出。
他從未見過這位戰功赫赫的將門虎子,露出這樣的神情。
祁連山的手指,停在信紙末尾那張新的欠債清單上。
“買化肥欠生產隊的老賬,隊長說三喜是英雄,給免了。”
“蓋房子借二叔的錢,二叔說一家人,不要了。”
清單上的項目,被一道道劃掉。原本620元的總額,最后只剩下不到一百塊。
祁連山的喉結劇烈地滑動了一下。
他眼前浮現的,不是這寥寥幾行字,而是沂蒙山深處,那些或許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的鄉親。
用最質樸的方式,在為一個死去的英雄,保留最后的體面。
“首長?”行長小心翼翼地試探著。
祁連山沒有抬頭,聲音沙啞得像是被砂紙磨過:“辦匯款。”
“金額是……?”
“六百二十元。”
祁連山從信紙旁拿起那張舊的、沾著血印的清單,一字一頓地報出那個原始的數字。
一分,都不能少。
這是梁三喜用命換來的軍功章,不是可以被同情和憐憫打折的賬單。
行長愣了一下,但還是迅速點頭:“好的。收款人是……梁玉秀同志?”
“附言。”祁連山拿起筆,手腕卻重若千鈞。
他想起了346高地上,梁三喜倒在他懷里,從胸口掏出那封信和清單的最后一刻。
那個鐵打的漢子,臨死前,還在為這620塊錢,念叨著自己的婆娘和娃。
筆尖落下,力透紙背。
“嫂子,這620元,是三喜哥的賬。我們替他還。”
寫完,他停頓了。
他似乎聽到了梁三喜在耳邊憨厚的笑聲:“營長,等俺立了功,撫恤金應該就夠了……”
祁連山閉上眼,再次睜開時,眼底只剩下鋼鐵般的決絕。
他另起一行,繼續寫道:“另外三千元,是鋼鐵先鋒營全體弟兄,給侄子讀書用的。這是命令,必須收下。”
落款,沒有祁連山,只有三個字。
——鋼鐵營。
行長接過匯款單,看著上面那殺氣騰騰的字跡,手都抖了一下。他不敢多問,立刻轉身去辦。
祁連山獨自坐在室內,從內袋里,摸出了那封信。
信是玉秀嫂子托村里老師代寫的,字跡工整。
“營長,你好。三喜的信,俺收到了。部隊派人送來的,還有撫恤金。”
“領導說,三喜是英雄,給俺們家門口掛了光榮牌,紅色的,可好看了。”
“俺不識幾個字……老師說,三喜是為了國家死的,死得光榮。俺也這么覺得。”
“營長,你別掛念。俺爹娘身體還硬朗,娃也懂事。俺會把娃拉扯大,讓他讀書,讓他學他爹,當個好人。”
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句哭訴。
通篇的文字,平靜得像沂蒙山里的一潭深水。
可祁連山知道,這潭水下面,壓著怎樣的驚濤駭浪。
他這個在死人堆里能枕著尸體睡覺的男人,此刻,卻被這幾行質樸的文字,刺得心臟一陣陣痙攣。
他猛地起身,走到窗邊,一把拉開窗簾。
陽光涌入,他卻感覺不到絲毫暖意。
他拿起桌上的加密電話,撥通了軍區后勤部一個老戰友的號碼。
“老周,是我,祁連山。”
電話那頭,老周的聲音透著熱情:“連山!你小子可是大英雄!什么時候回來的?我給你接風!”
“接風的事以后再說。”祁連山的聲音沒有一絲波瀾,“幫我查個人。”
“梁三喜烈士,沂蒙山區的。對,報紙上那個。”
“他有個弟弟,叫梁二猛,還在家務農。你,立刻聯系山東軍區和地方政府,給他安排個工作。”
“縣里的工廠,或者武裝部,都可以。必須是鐵飯碗,要讓他家有穩定的收入。”
老周在那頭沉默了。他聽出了祁連山語氣里的不對勁。
“連山,這……合規矩嗎?”
“規矩?”祁連山冷笑一聲,那笑聲讓電話線都仿佛結了冰。
“梁三喜在346高地,用胸口給老子擋子彈的時候,沒跟我講規矩!”
“老子今天要是連他家人的活路都安排不好,我這個營長,就是個孬種!”
“這事兒你要是辦不了,我親自去總參找我爹要批條!”
“別別別!”老周嚇了一跳,趕緊說道。
“我辦!我馬上就辦!你放心,三天之內,保證安排得妥妥當當!”
祁連山的氣息稍微平復了一些。
“還有。”
“跟當地的民政和教育部門打個招呼。”
“梁三喜的兒子梁勝,從小學到大學,所有學雜費,都從我的工資里預支,按月劃撥。”
“連山,你……”
“這是命令。”祁連山的聲音不帶一絲感情。
“我們不能讓英雄流血,再讓英雄的家人流淚。”
“國家一時顧不過來,我們這些從戰場上活下來的袍澤,就得自己把這事扛起來。”
“我明白了。”老周的聲音變得無比鄭重,“你放心。”
掛斷電話,行長也剛好走了進來,雙手遞上回執。
“首長,都辦好了,加急電匯,兩個小時內就能到賬。”
祁連山接過回執,看都沒看,直接揣進了口袋。
他整理了一下軍容,扣上了最上面一顆風紀扣,仿佛剛才那個情緒失控的人不是他。
走出銀行大門,警衛員已經開著一輛紅旗轎車在門口等候。
“首長,回家嗎?”警衛員問道,“夫人打了好幾個電話了,小少爺也想您了。”
祁連山坐進后座,沒有立刻回答。
他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
戰爭的殘酷,父親的教誨,玉秀的堅強,梁三喜的托付……一幕幕,在他腦中交替閃現。
他知道,父親是對的。
扛槍,只是守成。
而扛起這些犧牲戰友背后的家庭,扛起這份如山的責任,才是真正的開創。
一個家族的榮耀,不在于出了多少將軍元帥。
而在于,當它的子民蒙難時,它是否愿意,并有能力,伸出手,拉他們一把。
許久,他睜開眼。
那雙曾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眼睛里,所有的迷茫和悲痛都已褪去,只剩下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堅定。
“不。”
祁連山吐出一個字,聲音不大,卻擲地有聲。
“去前門鹵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