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鬼樊樓居然要向外運送篤耨香,包拯吃驚不小,“篤耨香正在風口浪尖,他居然還要冒險運到邊境,這事不小。你可知運的這一批香藥,是否正是白家遺失的貨物?”
展昭料到了包拯的反應,答道,“已想到御史有此一問,我查過了,并不是白家遺失的那一批。白家那批貨均有‘細色綱’標識封印,作假不得。陶霧取的應是另一批,但只是不知這批貨來自哪里,為什么要送到慶州?!?/p>
包拯琢磨了一刻,吩咐二人道:“歐陽緝司你以送貨的名義去一趟慶州,打探一下陶霧要做些什么。這段時間,展緝司你便盡量呆在白玉堂身邊,穿得鮮亮些,不要讓陶霧的人將你認出來?!?/p>
展昭不覺笑了,他長抒了一口氣,與歐陽秋各自去了。
-----------------
展昭一口維妙維肖的西北口音,還是歐陽秋教他的,也虧他學得快,居然在鬼樊樓里騙過了陶霧。
同樣的西北土話,他曾在一家面館吃飯時,也聽跑腿的閑漢講過。
當時,他正和南宮在那家館子吃軟羊面,南宮連連稱贊好味道,而展昭卻吃不出,他不明白南宮說的“好滋味”究竟好在哪里。
但他聽南宮同人聊天,似乎他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就連西北來的閑漢,有些地方也竟不如南宮那般熟稔。
內藏庫的案子歸皇城司調查,南宮時時向展昭抱怨,說這種事本應由開封府管理,皇城司的人又不精于此道,讓他們來做,沒得耽誤了要事。
“我已向司官提過幾次,想著早些將這樁事由交出去,開封府、大理寺、審刑院,不論哪里都使得,只是不要再讓我們來做了。”
南宮愁眉苦臉,向展昭連連抱怨,“這大海撈針一般的事,我們每天還要陪使臣,又要負責京城防護。且不說,皇城司又沒有仵作,像這種死人的案子,我們哪里顧得上。”
說這些話的時候,二人正在一家攤子上吃飯,這是南宮挑的地方,聽說那里的油浸雞味道極好,他便邀展昭一同來嘗嘗。
展昭笑了笑,答道,“內藏庫本就屬皇城司管轄,既是要南宮兄去調查,你也不好推的。說來說去,這樁案子牽扯到封樁錢庫,即便將案子到開封府,怕是也不能授理?!?/p>
南宮奇道,“這可奇了,這樁事的消息封鎖得極牢,你怎知與封樁錢庫有關系?莫不是御史說的?”
展昭回答稱是,“御史知道也不足為奇,想來是三司的人,或是使相告訴他的罷?!?/p>
他停了一停,又說,“我記得城中就有仵作,南宮兄不妨去請一兩個,也好協助你們調查。若是需要,我也可以請開封府的仵作前來。”
南宮聽了極是高興,連聲稱謝,“這件案子,說到底,還是他們內部的事情,與我們無干,我也想早早甩出去,不要將我牽連了就好?!彼幻嬲f,一面用手指了指上面。
然后又同展昭悄聲道,“你守著御史,消息最靈通,若是有什么事,你可不要瞞我,悄悄與我說了,我也好有個準備。”
展昭答應了,只聽南宮又嘆了口氣,“我這幾年經常想起咱們在江湖時的事情,我有些后悔,不該到這汴京來,好好的做什么官?這種日子,整天提心吊膽,還不如咱們在江湖上更肆意痛快些?!?/p>
聽他這樣說,展昭有些好奇,追著問了一句,“聽南宮兄的意思,難道是有歸隱之意了?若有這樣的想法,你是有了打算不成?將來想到哪里去?”
南宮苦笑了一聲,“賢弟,說你實在,你是真的實在?!?/p>
他揚起臉,向汴京內城的方向側一側頭,嘆道,“這個地方,咱們既進來了,就沒有輕易再走出去的道理。況且,咱們呆了這幾年,看到的,聽到的,知道的都太多,也沒有那么容易走得脫。我只是偶爾會想,如果重新來一次,我是否還會到這汴京城里來。”
展昭聽出他話語里的無奈,忍不住安慰他,“南宮兄近來是否有什么事情?不妨與我說了,或許我也能幫你排解排解。以后的事,先不要想太多。我相信,若是南宮兄一意想要離開,司官也不會難為你的。若南宮兄有難處,我也可以請江湖上的朋友,大家一起來助你?!?/p>
南宮似有一瞬的感動,很快,他很暢快的笑了,拍了拍展昭的肩膀,謝了他的好意。
二人又敘了一會兒話,各自離開。
南宮沿梁門大街西行,快到潘樓街時,突然看到路邊一陣喧囂騷動,仔細看,卻是一個小乞丐在同一只大黑狗爭搶一只炊餅。
四周圍了不少人,有的叫好,有的替孩子著急,想要將狗趕開,又不敢上前。
南宮一面剔著牙,一面漫不經心地看了一陣,直到有人幫小乞丐將狗趕走,他才吐出嘴里的竹簽子,輕輕在地上吐了口唾沫。
人群漸漸散了,小乞丐蹲在路邊,小心地擦擦炊餅上的灰,抱著啃了起來。
南宮上前,往他腳邊丟了一個錢,小乞丐愣了一下,趕忙撿起來,向他磕頭致謝。
“那只是一條狗,又不是十條,你卻連一只炊餅都搶不過來,當真是笨?!?/p>
南宮輕蔑地嘲笑他,不顧小乞丐驚訝的神色,他又輕聲道,“制伏惡犬本不是難事,你只要比它們更兇狠些便是了,不管是惡犬,還是人,只要讓他們怕你,你今后便有飯吃。懂嗎?”
小乞丐睜著一雙亮亮的眼睛,一張小臉滿是疑惑,他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南宮也沒有再理他,轉身離開。
-----------------
別了南宮,展昭來到白府,見白玉堂正吩咐十三,“今日在家吃飯,把緝司喜歡的蟹釀橙準備好。別的一切照舊,按我日常在家常吃的那幾樣就罷了。緝司不喜歡奢靡,準備一間整潔的客房,一應鋪蓋都要干凈的,再準備一套家常衣服,你親自伺候他梳洗。”
十三答應著去了,展昭忙道:“萬不可這樣準備,傳出去,我又是罪名一樁。”
白玉堂掃了他一眼道:“傳出去?我這府里如鐵桶一般,所有的下人都是死契,他們是不會說的。此事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只要你不說,便沒人知道?!?/p>
展昭遞上一只罐子道,“徐糧道的賬冊我已謄錄好,這是那日的酒菜錢,你且收下。”
白玉堂道:“這些小事,緝司何必要和我分得這么清楚?!?/p>
展昭一臉認真道:“我身為開封府緝司,與涉案人一處吃喝,本就不妥,若是吃了你家的酒而不付錢,更是我的罪過。”
白玉堂聽他這樣說,便將錢收下了。
他接過徐評的賬冊,又拿出林振的記錄,兩下對比。林振的字太丑,寫得七扭八歪,但展昭和白玉堂卻看明白了:
客商們運來的貨物在經過市舶司抽解(關稅)后,剩余貨物被層層克扣,最終多半落入官員腰包,再被他們用各種手段販賣。
還有人巧立名目,借口拖延,使貨物滯留口岸,逼得客商不得不減價銷售。
他們趁機壓低價格,低價買入,再轉手高價賣出,賺取巨額利潤。
白玉堂瞧林振的記錄里,有很多貨物價值巨大,卻最終去向不明。
他心里便明白了幾分:不論是私運還是克扣,市舶司不過是某些人的左右手,韓晚即便再貪,他也不敢動。
他定是為了比他更有權勢,身份更尊貴的人。
展昭又取出司庫的底賬,二人核對后發現,司庫的底賬與白家鋪子記錄一致,而白錦堂、徐評、林振和宋七的記錄則相同。
這足以證明,篤耨香的遺失與白家無關。
白玉堂反復瞧了,掌不住大笑起來,對展昭道,“多謝展兄相助,我明日便將這幾份賬冊,呈送給大理寺,要求對我家的案子復核?!?/p>
展昭聽了,疑惑道,“他們定會以證據不足為由,將案子駁斥回來的,況且,這些也不足以翻案,你又何必多此一舉?”
白玉堂猶豫了一刻,終于還是決定向他道出實情,“這幾日便是申訴的最后時限,再晚些,怕是家產就要被抄沒了。我且將罪責認了,最多不過罰些銀錢,我且先將兄長的財產留住,余下的,一件一件來做。”
次日一早,白玉堂將幾方賬冊歸攏到一處,加上展昭在司庫拿到的底賬,一共五份賬冊,謄錄好之后,全部交給大理寺,要求對白家的案子申訴復核。
五份賬本,記錄的貨物都涵蓋了篤耨香,寫得清楚:慶歷初年至慶歷三年,林振每年從真臘國運送香藥,北上杭州,由白家接貨,本地牙莊司監督,經市舶司核定數量、確定售賣價格,由漕運司派人押送,貨物運抵汴京,宋七接手,轉給鋪子販賣。
看著這五份賬冊,白玉堂不是沒有懷疑過,但以兄長的為人,若有難處,也定會光明正大的解決,決不會造假。
但這其中,究竟是誰在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