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名書上,密密麻麻的指印鮮紅刺目,承載著底層鄉民最樸素也最沉重的祈求。
他們承認王大山有罪,卻更痛陳王永年之惡,更感念王大山在自身泥沼中掙扎時,仍不忘向他人伸出的援手。
消息傳回丞相府時,傅懷硯正在書房批閱公文。風月將大理寺呈報的案情進展連同那份聯名請愿書的摘要一并恭敬呈上。
傅懷硯放下朱筆,沉靜的目光掃過紙頁。
爐房那日的血腥與絕望,王大山的嘶吼與癱軟,百歲眼底的偏執、鄉鄰們字字泣血的懇求……
一幕幕在他深邃的眼底無聲流轉。
他指節分明的手指在請愿書摘要上輕輕叩擊了兩下,發出極輕微的篤篤聲,如同敲在無形的天平之上。
空氣中那份凜冽的威壓似乎沉淀下來,化作一種更為宏大沉重的靜默。
傅懷硯沒有立刻言語,只是望向窗外沉沉的暮色。
片刻。
傅懷硯的目光從窗外沉沉的暮色中收回,那份聯名請愿書上密密麻麻的紅指印仿佛仍在眼前灼燒,帶著鄉野泥土的沉重與悲憫。
他指尖在案幾上輕輕一叩,“告訴大理寺,王大山弒父罪名不假,但也不能忽略民情,不要做出失了公準又讓百姓寒心的事情。”
大理寺的最終判決很快下達。
王大山弒父之罪,依律當斬,但是念其過往行善積德、事出有因,死罪可免,可活罪卻難逃。
判流放三千里,至北疆苦寒之地戍邊十年,以贖其罪。
消息傳開,鄉鄰們悲喜交加,那垂死的絕望終化作一絲茍延殘喘的生機。
至于百歲,大理寺的懲處緊隨其后。
百歲險些釀成私刑大禍,遭到大理寺大板三十。
傅懷硯殺人誅心,他深知其平生最厭孩童聒噪與筆墨勞形。
百歲在他的命令下被派去百草堂坐診,要求接診一千個孩童,并且從接診到康復都要由百歲親歷親為,不得讓他人幫忙,每看完一個孩子,他都要親手寫篇至少一千字的報告,用了什么醫術、孩子什么情況、自己有什么想法都寫清楚。
百歲整日叫苦連連。
爐房案塵埃落定數日后,丞相府一份墨色滾邊、樣式簡潔卻透著不容置喙份量的請柬,由風月親自送到了葉卿棠手中。
風月找到葉卿棠時,她正在窗下翻閱一卷醫書,他將那封請柬放在案幾上,動作干脆利落,沒有一句多余的寒暄。
“葉姑娘,”風月的聲音帶著冷硬質感,“三日后宮中設宴,慶賀西疆大捷。丞相大人請您務必出席。”
葉卿棠的目光從醫書上抬起,落在請柬上。
傅懷硯的名字落款處筆鋒遒勁,力透紙背,每一個筆畫都帶著他特有的沉凝威壓。
她心中微動,面上卻不顯,只淡淡頷首:“知道了。有勞風月大人。”
風月微微躬身,如同來時一樣,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
葉卿棠拿起請柬,指尖能感受到上好紙張的細膩紋理。
她并未立刻打開,只是看著那遒勁的筆跡。
慶賀西疆大捷?這自然是明面上的由頭。
傅懷硯剛以雷霆手段處置了爐房一案,借王大山和百歲之事在朝野上下再次樹立了鐵腕形象,此刻入宮赴宴……
絕不僅僅是慶功那么簡單。
【小果子,分析傅懷硯此舉深層意圖。】她在腦中冷靜下令。
“宿主。”
小果子的聲音迅速,“綜合傅懷硯近期行為模式及當前朝局分析,可能性如下:第一,借宮宴場合,進一步觀察各方勢力對爐房案判決及后續處置的反應,尤其是宗室與清流;第二,將您引入權力核心社交圈,或為試探,或為利用;第三,借您之特殊‘能力’,在宮宴復雜環境中充當其無形耳目。風險系數評估:高。建議謹慎應對。”
葉卿棠眸色沉靜如水,指尖無意識地拂過請柬邊緣。
小果子的分析與她心中所想不謀而合。
傅懷硯此人,走一步看十步,從不做無用之功。這場宮宴,對她而言,無疑是踏入了一個更龐大,更兇險的棋局。她將請柬置于一旁,重新拿起醫書,目光卻并未落在字句上,而是投向窗外沉沉的暮色。
三日后,宮門巍峨,燈火如晝。
葉卿棠依禮制換上得體的宮裝,在宮人的引導下步入瓊華殿。
殿內金碧輝煌,絲竹悅耳,珍饈美饌香氣四溢,王公貴族、文武重臣云集,衣香鬢影,觥籌交錯,一派盛世華宴的景象。
她步履從容,神色清淡,目光越過喧鬧的人群,精準地落在了主位之下,那個一身玄色暗紋錦袍的身影上。
傅懷硯端坐于紫檀圈椅中,并未看她,只是執著白玉酒杯,側耳聽著身旁一位須發皆白的老王爺說話,側臉在輝煌燈火下勾勒出冷硬的線條,周身那股沉淵般的威壓,即便在這喧囂的宮宴之上,也清晰可辨。
瓊華殿內輝煌的燈火似乎都為之一滯,群臣的談笑與絲竹的靡靡之音在這無形的威壓下悄然斂息。
所有人的目光,無論是敬畏、探究還是諂媚,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聚焦于那自殿門處緩緩步入的身影。
大盛帝身著明黃龍袍,在宮人簇擁下步入大殿。
他面容少了幾分刀削斧鑿般的冷峻,多了幾分被至高權力浸潤出的雍容與深不可測。龍行虎步間,帝王威儀渾然天成,他行至御座前,并未立刻落座,那雙沉淀著更深邃暗流的眸子,緩緩掃過殿內俯首的群臣。
最終,若有若無地在傅懷硯身上停頓了一瞬,隨即才落在傅懷硯旁邊正依禮垂首恭迎的葉卿棠身上。
那目光并不銳利,卻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沉靜,仿佛能穿透華美的宮裝與恭順的姿態,直抵人心深處。
葉卿棠能清晰地感覺到那目光的重量,沉甸甸地落在肩頭,帶著審視與一種難以言喻的意味。
“眾卿平身。”大盛帝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大殿每個角落,溫和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謝陛下!”整齊劃一的聲音響起,眾人這才敢直起身。
大盛帝落座,目光再次掠過傅懷硯,唇角似乎勾起一絲極淡的弧度,隨即轉向滿殿賓客,朗聲道:“西疆大捷,揚我國威,此乃將士用命,天佑我朝之吉兆!今日寡人設宴瓊華,與眾卿同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