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小娘子——”
隔著老遠,黃櫻便瞧見那蓋著箬笠的梔子燈宅子前站著個小丫頭。
小丫頭今兒格外急,跳起來朝她揮手,“快來!”
黃櫻挑眉。
黃大年沉默地抓住她胳膊,“二姐兒。”
“爹,沒事兒,咱們賣饅頭,又不礙著什么。”
黃父猶豫了下,到底跟著她上前。
這次不等黃櫻開口,小丫頭遞來一串錢,“蜜豆、蜜棗饅頭一樣五個!雞子糕也要五個!”
黃櫻笑道,“雞子糕今兒還沒好,要半下午才有呢。我今兒新做了臘腸筍鲞香蕈饅頭,小娘子可要嘗嘗?一個八文錢,不好吃不要錢。”
“我嘗嘗!”小丫頭今兒臉凍得發青,牙齒都打顫,一個勁兒跺腳搓手,顯然在外頭站久了。
黃櫻包了個燙呼呼的饅頭給她。
“小娘子今兒怎這般早?”
“惦記你的饅頭,怕你不從這兒過呢。”小丫頭使勁跺了跺腳。
拿到饅頭,碧兒先被那滾燙的熱度暖了下,兩只手捧著暖了暖手,餓得前胸貼后背了,忙一口咬下去,“好燙!”
她舌頭被燙了一下,好香!她吸溜著舌頭,幾乎狼吞虎咽。
“臘腸我也不是沒吃過,一股糟臘味兒,咸得很,怎這般香!”她不可置信。
黃櫻麻利地將饅頭包好,笑著道,“我這臘腸用的可是實打實的上等豬肉,用花椒葉熏過呢,一絲兒也不腥的,光調味兒的香料就足有十幾種。”
小丫頭咋舌,“既沒了雞子糕,這饅頭也撿五個罷!”
她瞥了眼黃父,見是個面黑憨實的男人,撇撇嘴。
“好嘞。”黃櫻笑道。
黃父替她搓開油紙,黃櫻裝,很快便好了。
“這臘腸饅頭若是涼了,在鍋里蒸一下便好。”
“曉得了。”小丫頭挎著小籃子,迫不及待地跑回去了。
瞧著背影,很是雀躍。
碧兒跑上樓,便輕手輕腳起來,最里邊的閣子是靨兒娘子的。
她小心翼翼在門外道,“娘子。”
靨兒翻了個身,“奴家伺候官人起身。”
大腹便便的男子“嗯”了一聲,摸著她的臉。
半晌,屋里傳來叫水的聲音。
他們小姑館的娘子,與那殺豬巷、雞兒街不同,都是顏色鮮亮的小姐,恩客也不是那等販夫走卒、汗臭熏死人的。
這一行,頭一要緊的是小姐們的閣子,繡戶珠簾,羅綺飄香,老鴇在上頭花了不少錢。
再者,就是茶房了。熱水白天黑夜不得間斷的。
那炭眼見著是一筐一筐送,老鴇心疼得針扎一般。
碧兒捏著腕子上薄薄的銀鐲兒,那是靨兒娘子賞她的。她買的饅頭搶來了李嬌兒的恩客,靨兒娘子很是得意。
她搖了搖廊上的鈴兒,自有底下的小丫頭子端熱水來。
“給我罷。”碧兒接過尖嘴茶壺兒,見那黝黑的小丫頭子伸脖子想往屋里瞧,不由瞪了一眼,狠狠撞開去,“你是長脖兒鵠?瞧甚麼?還不下去燒水。”
小丫頭冷哼一聲,扭身走了,她翻了個白眼,誰不知曉碧兒是茶房爬上來的。不就是得了靨兒娘子的意么?
如今嬌兒娘子可是壓了靨兒一頭。看她以后還能得意多久。
靨兒伺候劉官人洗漱完,聲音嬌軟,“碧兒。”
“哎!”
碧兒忙端著熱氣騰騰的饅頭進來。她方才在鍋子里熱著呢。
那劉大官人見了饅頭,拿起一個咬下去,贊不絕口。
靨兒在鏡前梳妝,眼波柔媚,“不過是饅頭,官人什么好東西沒吃過,怎就偏愛這個?”
劉官人是杭州來的富戶,做綢緞生意,每年春日開河前都要來東京城里看行情。本是李嬌兒的老主顧,因昨兒吃了她的饅頭,晚上便掛了她的牌子。
聞言,他捋了捋胡須,“這饅頭滋味兒好。”
他坐到靨兒身邊,攬著她盈盈一握的腰肢,將饅頭遞到她面前,“你聞。”
靨兒:“我都吃膩了。”
“這個味兒,聞見了么?”
“不就是饅頭味兒?值當什么?”靨兒哼笑,“什么好東西。”
“這是乳味兒。”
靨兒插簪的手一頓,兩道細眉一挑:“乳味兒?”
劉大官人嗤笑,“你自然不知了。”
“單憑牛乳或者羊乳,奶味兒沒有這樣濃,非得是醍醐才行。”
劉官人嘖嘖,“某前幾日隨江浙轉運使去樞密使府上,樞密使夸此物最是松軟可口。據聞乃小衙內所獻,某還尋思何處能吃到?不成想竟在你這兒碰上。”
靨兒拿過饅頭咬了一口,若有所思,“確實。”
“光祿寺乳酪院的東西,一般人可買不到。那小娘子說此乃秘方?倒是有些名堂。”
碧兒忙道:“是呢!她一個賣炊餅的娘子,連乳酪院大門朝哪邊怕是都不曉得,奴瞧著是自個兒琢磨的。倒真真兒有些門道,今兒還有道臘腸筍鲞香覃饅頭,大官人可要嘗嘗?”
“哦?”
碧兒忙端了來。
“善吶!”劉大官人連吃三個,直拍大腿,“那小娘子在何處?若能雇了她豈不好!”
“她走街串巷的,改明兒問問她。”靨兒拿著團扇笑,“給大官人家里做廚娘,不比她風吹雨淋的強?”
“非也。”劉大官人捋胡子,“女子見識甚短。我若將她獻給樞密使,不比貪圖口腹之欲的強?多少錢賺不來?”
靨兒哼,“果然商人最是重利,三句話離不了錢。”
“沒有錢,你能讓我進閨房?”
兩人又湊到一處鬧,碧兒忙退出去了。
“喲。”一道妖嬈的身影倚在門旁,只穿著抹胸,兩只雪白的膀子光溜溜的,只將瓜子殼兒照碧兒臉上扔。
碧兒縮了縮脖子,“嬌兒娘子。”
“呸。”李嬌兒“砰”一聲摔上門。
……
黃櫻將碧兒給的九十個銅子兒放進身前斜挎的布袋里,“當啷”一聲,她心頭美滋滋的。
收錢的滋味兒別提多好。
她搓了搓手,哈口氣,和爹挑起擔兒繼續唱賣。
一到水柜街,便有許多回頭客來買。
蜜豆和蜜棗的賣得很好,臘腸的嘗了以后都要來幾個。
街上飲食店里人也不少,但這個小娘子處實在熱鬧。
好些竟還是讀書人。
這便引人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