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諶的打算很明確。
完顏婁室想要以自身為餌,垂釣曲端。
而曲端則是把他這個太子當魚餌,垂釣完顏婁室。
可以說,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原本,他還想著,自己這一世身死后重開,利用回放、記憶編輯等手段讓曲端等五路西軍全來投靠,略顯單薄。
現在看來,曲端這位悍將之所以遲遲對自己這個太子不表態,明顯就是在觀望,他想要知道自己這個太子能否為他創造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用來對付完顏婁室的。
可正如宗澤所言,完顏婁室身為這個時代,天花板級的頂尖統帥,豈會這么簡單?
這個時候,只要曲端一腦袋扎進來,他就會將西軍中,這個最強一支趁勢滅掉。
那自己就將計就計!
我這個太子的表現如何,你曲端可要好好睜大眼看好了!
宗澤說完,短暫的沉默后,吳革率先開口,道:“當務之急是,就算是加上趙點將軍的兵馬,也不可能挽救同州!”
鄭驤沉默片刻后,抬頭看向趙諶:
“殿下,完顏婁室兇名在外,此言絕非虛聲恫嚇。屠城,金人做得出來。”
說完,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為了江山社稷計,臣懇請殿下,即刻輕裝簡從,秘密離開同州,西幸京兆府。”
“京兆城高池深,遠比同州穩妥!”
“至于同州百姓,就由臣去安撫!臣在此地為官數載,拼著這身官袍不要,這張老臉不顧,也會去懇求他們理解!”
“國本重于泰山,殿下安危系天下人心!只要殿下仍在,大宋旗幟不倒,將來必有雪恥復仇之日,百姓會理解的!”
宗澤也是神情凝重開口:“殿下,潛翁所言,雖不忍,卻是老成持重之策。”
“同州無險可守,完顏婁室精銳轉眼即至,其最精銳的曲端更是沒有言明來援,死守勝算渺茫。不如暫避鋒芒,以圖后舉!”
“殿下,您在,國本就在!”吳革也是抱拳道:“咱們好不容易逃出來……”
感受到集中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趙諶自然知道三人都是好意,可他自有打算。
因為他可以無限次的重來,這一世表現的越好,垂釣的果實就越豐厚!
想著,趙諶手指輕輕拂過完顏婁室的傳書,最終停留在“雞犬不留”四個字上。
“鄭卿,宗帥,吳卿,你們的心意,孤都明白。”趙諶的聲音穩定而決絕。
“但,孤,不能走!”說著,抬起頭,目光掃過眼前的三位重臣,道:
“當年劉備勢孤力窮法理不純,尚不忍棄新野百姓而去,攜民渡江,方得仁德之名而天下景從,這是劉備的王道。”
“然不論是王道還是霸道,都不能讓人心失望。”
“孤之霸道,非孤一人之霸道。”
“孤之霸道,是為了讓我大宋軍民,能從心底里變得剛硬,鐵血,不屈,不怕!”
“自古行霸道者皆向外,然大宋人心積弱已久,必須向內自立行霸道!”
“今日若棄同州軍民于必死之地,獨自逃生,孤之霸道,還如何入這天下人心?”
“孤要做的,是傳道,傳孤之霸道!”
趙諶說完,走到窗前,推開窗戶,望著天穹之上涌動翻滾的云層。
“況且,今日孤能棄同州,他日就能棄長安,到了南方,還會棄江南!”
“如此貪生畏死之君,憑什么號召天下忠臣義士?憑什么讓百姓為我趙家江山流血?更何談所謂的欲行霸道于天下?”
“孤,就要在這同州城!讓天下人都看清楚,也讓金人看清楚!趙官家的子孫,不全是汴梁城里那等軟骨頭的孬種!”
“孤,不一樣!”
“孤敢站著死,孤愿為民赴難!”趙諶的聲音拔高,如同重錘,敲在此刻滿臉震撼動容的宗澤、吳革和鄭驤的臉上。
“孤死何足惜!”
“讓孤的血,讓同州軍民的血,潑醒這已被打怕,打懵了的天下人心!讓孤的死,化作一道刻在每個宋人骨子里的血仇!”
“讓我們所有人的骨頭,鑄成我大宋最后,也是最硬的一根脊梁!”
說著,趙諶的目光變得決絕:
“唯有如此,將來無論是我那王叔,或是其他趙氏子孫,才有資格,有底氣,去凝聚人心,號召四海,雪此國恥,復我河山!”
“只要孤之霸道能傳承下去,生生不息,那宋人,就永遠不會滅絕!”
這一刻,書房內,落針可聞。
不論是宗澤,還是吳革,又或是政治謀略老辣的鄭驤,此刻全都被眼前那一道小小的身影所震撼,直到此刻他們才終于明白。
明白太子的欲行霸道于天下,根本不是他們所理解那般對外,太子是要傳道!
將霸道傳于宋人心,不惜以身殉道!
宗澤看著趙諶,只覺得心頭熱血涌動,眼中爆發出無比熾熱的光芒,他重重抱拳,道:
“殿下既有此志,傳霸道于天下人心,老臣宗澤,愿做殿下護道人,雖死無憾!”
本就是武將的吳革,還有那邊上當近衛的牛五,更是熱血澎湃,大聲道:“臣愿隨殿下,殉道于天下人心!”
鄭驤哆嗦著嘴唇,理智告訴他,這太瘋狂了,這么做不對,真正的聰明,應該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應該保持理智。
可殿下這番剛烈,霸猛的話,卻讓他心頭那股理智被激蕩的情緒多壓制。
突然覺得,自己活了一把年紀,也該死得其所,青史狠狠留名了?
對了,死就死了!
殿下以身殉道,傳道于天下人心,此舉確實可行,如此剛烈霸猛的太子,必能激起天下宋人的血仇,南邊那位也將被架在火上。
讓他就算日后登大位,也必須抗金!
殿下謀的是天下人心!
甚至為了讓宋人覺醒,愿意以身殉國,拱手相讓江山給趙構?
太子大義!
“臣,愿追隨殿下,以身祭道!”最終,鄭驤深一口氣,抱拳行禮。
不知這一世結束,史書又會怎樣評價我今日殉道的瘋狂?史學家們會不會皺眉不語?說不定還會有許多的名人參與評價?
畢竟,從古至今,欲行霸道法,殉道獻祭于天下人心的癲狂做法,就我一人了吧?
可話又說回來,后世又有誰能想到,我心中真實的想法是怎樣的?
就好比歷史上,落榜美術生下令暫停敦刻爾克進攻一樣,沒人想得通他怎么想的。
總之,歷史,真的很有趣。
……
靖康二年,三月初六。
同州城下,完顏婁室率領的一萬精銳金軍鐵騎,席卷而至,并堂而皇之的安營扎寨。
馬蹄揚起的塵土黃蒙蒙的,塵土中,金軍萬騎精銳鐵騎佇立,一片肅殺!
此時同州城內的大軍也是整裝待發。
接連數日時間里,在那份太子令旨檄文的號召和秦鳳路經略使趙點的率先赴援下,同州城內的軍備也在急速壯大。
趙點帶來了一萬秦風精銳,加之這些天從鄜延、永興軍等路潰散而來,聞太子之名匯聚于此的西軍散兵游勇及忠義民壯,同州城內的可戰之兵,已達兩萬五千余人。
雖然仍處劣勢,但已有一戰之力!
此時,身著玄衣纁裳的九章袞服,頭戴九旒冕冠的趙諶,站在了城內校場的高臺上,臺下是黑壓壓的將士與自發聚集的百姓。
按照宗澤的決策,既要以最決絕的姿態,以身殉道,讓天下人銘記血仇,那便用最剛猛霸道,且猛烈的方式還擊!
完顏婁室想要誘曲端上鉤,想要等援軍趕到,再一舉殲滅同州,那就反其道而行。
就算是死,也將這位金國戰神和無數精銳,盡數留在這同州城下!
此戰,必是青史昭示的慘烈之戰!
此時,趙諶要做的就是以太子儲君的身份,告知天下人他的選擇,就算是死,也要讓城中百姓知道,太子與他們同在!
更是要讓天下人知曉,太子的剛烈!
“將士們!”
趙諶大聲開口,聲音雖然不大,但看到他開口,城中百姓卻是陡然一靜。
“我大宋的子民們!”
“城外,是欲亡我社稷,屠我臣民的豺狼,他們以為,一封屠城文書,就能讓吾等引頸就戮?他們錯了!”
“孤知道,金虜宣揚的城破屠城之言,讓你們害怕,但孤要告訴你們……”說著,趙諶猛地拔出腰間佩劍,指向城外,厲聲道:
“今日,我趙諶,于此立誓!”
“我將于此城下營帳,與我軍民,同食同寢,同生共死!城在我在!城破我死!”
“孤決然不會丟下孤的臣民,獨自茍且偷生,孤發誓決不相負同州!”
“有違此誓,就讓孤的父皇趙桓暴斃而亡,孤的祖父趙佶永世不得超生,生生世世,為奴為畜,任人欺凌宰割!”
說這話的時候,趙諶是咬著牙的!
不知道的自然認為太子是以此表決心,只有趙諶清楚,他是真想讓這狗爺倆死。
此刻,聽到這一番惡毒無比,拿自家三代發下如此惡毒詛咒的太子,臺下百姓們,渾身一震,心頭更是震撼無比!
他們聽到了什么?
太子竟然說,要與他們同生共死?
他們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可緊跟著又反應過來,太子都說要在城下營帳與軍民同食同寢,還拿自家三代發如此惡誓了!
他們還有什么不能相信的?
尤其是看著趙諶那小小的身軀,卻有如此魄力,如此擔當,雖然心中依舊惶恐,可在知道太子要與他們同生共死后,卻是感動無比。
他們看到了太子的誠意!
當然,這在很多百姓看來,太子不走,留在城中,就說明城中依舊安全。很現實也是人之常情,并不妨礙他們對趙諶的認同!
也是此刻,趙諶才真正得到了同州百姓的認可和發自內心的擁戴。
以后不管誰來,他們心中都永遠只有一個太子,那就是眼前要跟他們同生共死的趙諶!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臺下人群中,不知是哪位老儒生,突然攥著拳頭,率先吼出了一句古老的口號。
“吼!”瞬間,萬民呼應,聲震云霄!
“共赴國難!”
“誓死追隨太子!”
最后,所有雜亂的話語,匯聚成一句句:“同生共死!同生共死!同生共死!”
有白發老翁舉起手中的菜刀。
有婦人手里攥著笤帚,稚子手拿筷子……青壯更是紛紛要求登城協防。
一時間,群情激奮!
這一刻,太子不再是遙遠的儲君,而是與他們命運緊緊相連的統帥。
同州城內,軍民齊心,同生共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