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這么大能量?】
【我知道,肯定是陸逢!】
【是國家科學院院長陸逢嗎?】
【科學院院長還搞這種迷信的事嗎?】
身在靈臺的陸逢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天幕之上并不意外,也不為自己擔憂,早在決定效忠三公主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必會名垂青史。
他只是好奇,三公主封他做得這個國家科學院院長是個什么職位。
【正是后來的國家科學院院長陸逢,正史中記載,陸逢真正投靠昭景大帝是在武興十八年,這個時候的武興帝身體虛弱,開始頻繁臥床休養,對國家的掌控力減弱。】
【而太子的威信還不夠,不足以壓制眾皇子和他們背后強大的外家。】
【在這種情況之下,皇子們開始想盡辦法在各處安排自己的人手。】
【其中,四皇子就將手伸到了靈臺。】
【而當時的靈臺丞正是陸逢。】
武興帝覺得自己快要被氣死了,尤其看到跪在大殿中間小雞崽子似的五位皇子,更是感覺頭快要裂開。
做了快十年的太子還沒有多少威信,其他皇子更是在他病重之際迫不及待地奪權。
這也就罷了,若他們能有一人成功穩定住局勢,他也并不是不愿意更易儲位,讓能者居之。
可這些人自相殘殺也就算了,偏偏還折騰地天下大亂,讓大夏亡了國!
余光瞥到武興帝想要殺人的表情,眾人皆戰戰兢兢。尤其被天幕點名的四皇子,更是恨不得原地消失。
他現在有點羨慕因為散播謠言早就被拉出去禁足的二皇子了。
武興帝已經懶得再訓斥殿下的一群廢物,而是看向了安盡,感到了些許安慰,隨即又想起這個逆女登基后改了國號,大夏還是亡了,又開始不滿起來。
“若你以后登基,不許再更改國號!”
安盡:“……是。”
看著她表情幾度變換,最后就憋出這么一句?
等等!
武興帝這是給了她競爭上崗的資格?
這話一出,眾位皇子臉色都變得有些難看,他們怕是離被放棄不遠了。
【既然要安插自己的人,當然要先把這個位置上原來的人給解決掉。于是陸逢便遭到了迫害,死里逃生找到了當時的柔華公主,也就是昭景大帝。】
【昭景大帝對陸逢很看重,后來元德帝登基,把淇縣封給了昭景大帝,昭景大帝還把陸逢也帶去了封地,并建立了國家科學院的前身——淇縣科學院,陸逢就是第一任院長,日后的很多物理理論都有他的身影。】
【這是正史中的記載,但在《安盡正傳》中,陸逢投靠昭景大帝卻是在武興七年,這時的昭景大帝十三歲。】
【果然是野史,這個時候的陸逢已經三十歲了吧,投靠一個十三歲的公主,好神經。】
【但后續的發展還不夠說明陸逢眼光獨到?那可是昭景大帝,真正的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
哪怕天幕已經說了一些昭景大帝的功績,只剿滅匈奴,收復北境草原便足以讓人驚嘆,但武興帝還是被“千古一帝”這四個字晃了一下,他呼吸變得粗重,許久才回過神來。
難以抑制地看向他的三女兒,“安盡……”
安盡一愣,“父皇?”
武興帝慢慢冷靜下來,“沒事,沒事,繼續看吧。”
武興帝沒有明說,安盡卻明白,自己大概可以從武興帝這里得到一些幫助了。
【靈臺丞是太史令的下屬,其職責主要是天文觀測,大家還記得我說過武興帝是一個極其迷信的人,那么靈臺丞所說的話他會不會完全相信雖不一定,但必然會重視。】
【大家猜,陸逢說了什么?】
武興帝想到一月前陸逢稟報的話,他已不打算追究,畢竟依天幕所言,陸逢并沒有撒謊,反而說得準確無比。
【三公主和蕭將軍是天作之合,天生一對?】
【武興帝才不在意什么天作之合,肯定是和他或夏朝的利益有關。】
【沒錯,這也正是《安盡正傳》被很多人奉為圭臬的原因,它不僅比有些所謂正史更合乎邏輯,甚至有些地方還能隱隱和正史對上。】
【陸逢并沒有直接說昭景大帝,而是先說了武興帝此時最煩心的事——匈奴。陸逢說,三年后攻守易形。】
【說到心坎里去了,我要是武興帝我肯定直接就信了。】
【武興帝肯定也想直接就信了,但他畢竟是皇帝,更何況現在還看不到一點攻守易形的影子,所以他問了破局的關鍵在哪里。】
【這個時候陸逢就說到了蕭挽瀾,作為少數能對匈奴作戰取得勝利的將領,這可信度就高多了。】
【這個時候陸逢又提到蕭挽瀾難有牽掛,也無人記掛,所以會比別的將軍更易遇到危險,提前折戟,那大夏與匈奴攻守易形怕是不知要何時才能實現。】
【武興帝就問他怎么辦,陸逢回答說這世上最親密的關系一為血親,二為夫妻,蕭將軍血親緣淺,已無法守護他,如果要護他平安還是要從夫妻關系入手。】
【這個時候陸逢已經在明示皇帝給蕭挽瀾賜婚了。保險起見,他還加上了一句,若有真龍之血脈護佑戰神之魂,也對大夏國運有利。】
【所以已經相信,或者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武興帝又回到了那個問題,三公主還是四公主?】
【只是,這次的目的不是拉攏,只是為了求個心安,免得蕭挽瀾提前無了,正巧有一個各方面都合適的公主而已。】
【正巧】
【而已】
【哇奧,還真對上了。】
【所以,在武興帝看來他只是給蕭將軍找了個人形護身符?】
【工具人啊。】
【其實陸逢預測這一段在《后夏書》中也有提及,不過這本書成書較晚,所以史學界主要還是以《前夏書》中記載為主。】
【那么問題來了,是因為陸逢說三年后攻守易形,所以武興帝會在武興十二年任命蕭挽瀾為前鋒將軍,還是因為他本就會在武興十二年重用蕭挽瀾,陸逢預測得準確呢?】
因為原書中就是武興十二年,安盡面無表情地回答了這個看起來很繞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型的問題。
【歷史就是由一個個巧合組成的,不是每件事都有邏輯,反正就是這么一個結果,誰先誰后也不用這么糾結。】
蕭挽瀾看得目瞪口呆,“公主,這是真的嗎?是您……”
安盡連忙打斷他,“野史野史,聽天幕的,聽完笑一笑就算了。”
“哦。”
你在失望什么?你被算計了知不知道?
安盡不理解也不想尊重。
“安盡,你見過陸逢?”
武興帝一直沒有說話,安盡還以為他不會再追究,結果突然來了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