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雖然各自身兼要職,但也都沒有分家。
父子三人聚在書房以后,看著面色沉重的次子,年遐齡心里已經(jīng)有了預感。
“亮工,明日你就要領兵出征,今日把我和你大哥叫到書房,所為何事?”
看著眼神老練的父親,年羹堯倒也沒有隱瞞,而是直接道出了一句讓年遐齡大驚失色的話。
“父親,兒子打算反了。”
此話一出,別說年遐齡了,就連年希堯面上都染上了急色。
“二弟,天子腳下,話可不能亂說。”
誰也不知道府里會不會有皇帝的耳目,這話要是傳到皇帝耳朵里,可是要誅連九族的大罪!
看著父親和大哥面上都著急的樣子,年羹堯看了一眼窗外,道:
“兒子事先已經(jīng)把周圍的人都支開了,父親和兄長別擔心。”
埋怨的看了一眼草率的兒子以后,年遐齡才皺著眉頭:
“你有著從龍之功,當今皇上對你可謂是信任有加,咱們年家在京城的地位,已經(jīng)不比那些王公貴族差了。”
“你要反,總得找出個理由來!”
“否則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
“到時候大業(yè)不成,反倒會變成逆賊,連累親眷!那就得不償失了!”
年遐齡如今已經(jīng)一把年紀了,看著兒子有出息,女兒在宮里又得寵,他的人生其實已經(jīng)算圓滿了。
老了,想要的只是安穩(wěn)。
只是他沒想到,他這個次子竟然有這么大的野心。
謀反,那可不是嘴上說說的。
要養(yǎng)兵要囤糧,其中花費的精血可比紙上談兵要難的多。
年希堯看著弟弟眼里充滿野心的樣子,也附合著父親的話勸道:
“二弟,就像父親說的,此事絕不是這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清軍入關,用了那么多年,又有李自成,吳三桂那樣的人做對手,大清歷代皇帝是做足了功課,才能讓百姓稍微信服他們。”
“現(xiàn)在招兵買馬倒是容易,只是要如何長久的養(yǎng)著他們,要如何收復民心,這可是一個難關!”
看著父兄皆在勸自己三思的樣子,年羹堯也把自己的考量說了出來。
“皇上登基還不滿一年,當初兒子愿意站在皇上這邊,為的也是為咱們年家謀一份前程,兒子也打算一直以皇上馬首是瞻的。”
“可是就在日前,兒子發(fā)現(xiàn)皇上在賜給妹妹的香中夾雜了麝香,妹妹日日用此香,是沒法再有孕的。”
“就連當初妹妹還在王府的時候,腹中所懷的胎兒,也是皇上和太后親手除掉的。”
“我在戰(zhàn)場上為守護大清的安寧奮力廝殺,可是皇上卻忌憚我日后會功高震主,老早就開始了對妹妹的算計。”
“兒子一心一意為他們,得到的卻是這樣一個結(jié)果,兒子又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皇上和太后連自己的親孩子和孫子都能算計,若是兒子繼續(xù)為他們肝腦涂地,得到的又會是什么?”
“世蘭的性子想必你們也知道,她知道了真相,必定不會在和皇上恩愛有加。”
“終歸是兒子連累了世蘭,與其讓她在皇宮里整日郁郁寡歡,想著皇上太后算計她的事情。”
“不如兒子拼一把,把妹妹從宮里接出來,不再過那樣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的日子!”
年羹堯如今說出的這一番話,算是讓年遐齡和年希堯都震驚住了。
讓人消化了很久以后,年希堯才道:
“你說小妹當初小產(chǎn)的事情,是皇上和太后做的?”
看著一臉不可置信的大哥,年羹堯點頭,把自己的推測以及記憶中的事情聯(lián)合在一起后。
說道:
“是,我知道你們不信,但這也確實是事實。”
“當初投在四爺麾下的武將,就我和齊敷。”
“他們讓齊敷的女兒去給世蘭送藥,激化了她們兩人的矛盾,同樣也激化了我和齊敷的矛盾。”
“兩個武將有矛盾,日后才不會聯(lián)手共同威脅到他的皇位,他們早在那時候就已經(jīng)提防兒子了。”
“別看這些年皇上對妹妹疼愛有加,但誰知道這種疼愛之下他藏的又是什么樣的心?”
“與其讓妹妹生活在那樣水深火熱的環(huán)境中,不如把她接出來,哪怕日后一輩子不嫁人,只要和我們在一起,她總歸還是那個開心活潑的世蘭。”
年遐齡自剛才開始就沒再說話了。
聽完年羹堯說的這些以后,他渾濁的眼睛已經(jīng)浸滿了淚水。
“如果你說的這些是真的,那世蘭這些年究竟吃了多少苦,究竟被他們母子算計了多少次啊!”
“我們年府捧在手心里的姑娘,她長那么大我都沒說過她一句重話,皇上和太后怎么能……”
如此算計他的女兒。
年世蘭是他們年家這一輩唯一的女兒,自小長得就玉雪可愛,討人喜歡的不得了。
他們做兄長的做父親的,從前從來都舍不得說她一句。
恨不得有點好東西就直接捧到她面前,妹妹但凡笑一笑,他們兩個做兄長的都能開心好一陣。
不過是嫁給了皇上,怎么就吃了那么多苦?
又是小產(chǎn)又是麝香的,皇上怎么能這么狠心?
年希堯原本還在勸二弟三思,可是聽完二弟的話以后,整個人也是義憤填膺的。
“該死的,這些事情我們從來不知道。”
“小妹傳回來的書信,也皆說她在王府和宮里一切安好,她這是不想讓我們擔心啊……”
說著說著,年希堯也紅了眼。
“如果小妹真在宮里吃了那么多苦,咱們年家又如此被皇上提防,確實也沒必要繼續(xù)為這樣的人效忠了。”
“父親,你說句話,咱們不能讓小妹這么繼續(xù)在宮里吃苦!”
他們年家本來就是漢人。
若不是明末清初時的戰(zhàn)爭,他們的祖父被俘虜強行納入八旗,他們?nèi)缃褚膊粫袧h軍旗的頭銜。
但這天下還是漢人居多,清軍入關以后,就強行頒布了剃發(fā)令。
要求漢人全部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以示歸順。
但這樣的規(guī)矩,早已經(jīng)激起了許多漢人的氣憤。
那些為了活命而剃頭的漢人,就能保證他們?nèi)宽樂谇宄慕y(tǒng)治了,一點怨言都沒有了嗎?
只要有個領頭人站出來,哪怕不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恐怕也有漢人支持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