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駒帶著周旭繼續往一樓的最里面走去。
畢竟和周旭關系搞得不錯,加上喜歡這孩子,所以專門給他挑了一間最好的屋子。
打開門,走進去。
周旭環視一圈。
靠墻有一張單人硬板床,配有白床單和被褥,還有一張兩屜木桌、一把木椅子。
一個盆架用于放置瓷臉盆,另外可能有一個竹殼暖壺,墻有幾個掛鉤用于掛物品。
條件很清貧,但是作為單人間的屋子,已經很不錯了,周旭十分的欣喜,畢竟他可是和一群大漢睡在一起一個多月了。
劉家駒笑著說道:“這里呢就是你的宿舍,你改稿子都住在這里!編輯部沒有食堂,所以吃飯得你自己負責,但是編輯部平時有一天兩塊錢的補助,沒錢了就找我領補助,不要不好意思。”
“好嘞老師,一般都是幾天改完稿子?”
劉家駒說道:“一般呢!長的半年,短的十多天,上次有個作家在這里待了七八天,然后聽說自己的媳婦要生了,然后一晚上改完了就跑了……
不過,你的小說畢竟是中長篇,時間鐵定也抓緊,我不限制你,但是得在一個月內改完吧?畢竟要定稿下個月呢!”
周旭立馬說道;“我知道了,我一定抓緊時間改稿子,盡量在時間內完成任務?!?/p>
“嗯,你知道就好……”
劉家駒似乎忘記了什么事情……阿秋一聲,他自己才想起來:“媽的,這屋子真冷呀,雖然你是小伙子,我也怕給你凍了,過來給我去我屋子一趟!”
首都現在的暖氣供給率不算高,77年,首都第一熱電廠全部建成,供熱能力大幅提升,同時 70年代末又建成左家莊供熱廠,這一時期集中供熱得到了較大發展,可視為第一次暖氣大普及。
第二次暖氣大普及則是在 20世紀 90年代以后。90年代,BJ等城市開始發展城市熱網,利用發電廠的余熱通過熱網供暖,即“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的普及率不斷提高。為確保 2008年奧運會的供熱需要,BJ新建 1座熱電廠,改建 6座熱源廠,替代奧運場館周邊的鍋爐房。
但是第一次普沒有普到這里,普到了也就是只有家屬院有,他們這個書樓是沒有的……可憐的作家。
劉家駒說一不二的性格,帶著周旭往自己的家里面走。
他自然也住在家屬院。
拿著一把大鑰匙打開自己的屋子,喊了一聲自己的媳婦。
劉夫人走了出來,很簡單的一個婦女,起頭短發有種延安時期的健康美感:“咋的了?”
“家里的那個小火爐呢?現在不用了吧?我這來了個作家需要我照顧呢!別給他這細胳膊細腿的凍壞了!你看看書樓多冷呀!”劉家駒說道。
劉夫人看向周旭,心里吐槽:這孩子細胳膊細腿?
不過她懂事的進屋,從屋子里面開始找爐子。
這年代的編輯和作家的關系就是這么親密,安排住宿、吃飯都是編輯的事情,所以很多編輯和作家關系很不錯……
而且現在不管哪個文學編輯部都是上年紀的老編輯。這種編輯特別關心年輕人,就是有一種老人家的關懷感……
加上,這群老人家還是走過艱苦年代和延安時期的,所以你總能聽到老作家說老編輯多暖心的。
后世的編輯部就沒這種人情味,純商業稿子的交流了。
“哎!就是這個了!”劉夫人提著爐子出來。
周旭立馬雙手接過爐子:“謝謝阿姨!”
“哎!你這孩子多大呀?就寫小說了?”
周旭比劃道:“今年十八了!”
“喲!那還很年輕呀!有前途!先別走,來家里暖和暖和……正好我馬上要做晚飯,吃了再走吧!”劉夫人拉著周旭往家里面走。
劉家駒說道:“別見外,進屋吧!”
周旭是基層戰士,特招這些老戰士的喜歡。
他跟著進屋子。
阿姨端上來茶。
他喝了一口暖暖身子……哇!這邊生活還是不錯的,由奢入儉難呀!不知道自己回去了基層還能適應千里賽跑嗎?
不過現在他這個成績,如果上了前線,也是后面的記者,不會真的讓他去扛槍上戰場。
周旭當然怕死,人之常情呀!
晚飯很快就好了。
因為劉家駒是重慶人,吃的都是重口的辣味,周旭是湖北利川的,就和重慶靠在一起……所以也喜歡吃辣。
一個辣椒炒肉、一個土豆白菜、一個炒土豆絲……現在家里的菜都是比較辣的。
外面有人敲敲門。
“爸!我回來了!”
周旭端著一碗飯,看著門口。
走進來一個穿著軍裝,頭戴帽子的年輕女孩……應該二十五歲左右比較成熟。
劉家駒介紹了一句:“我女兒,總政話劇團的,劉佳……給你介紹一下,我們《解放軍文藝》新來的作家,周旭?。 ?/p>
劉佳趕到座位上面,端起來一碗飯,但是眼神還是在周旭的身上打量……好年輕的作家,這也是她第一時間的想法。
第二感覺……帥!
沒辦法,文工團當然也有男兵,但是能夠有周旭帥的不多……
“你好,你好!”
周旭點頭:“你好。”
其實他也不好意思打招呼,他的實際年齡也才二十出頭呢!是個社恐……
“哇!這么年輕的作家少見,以前爸帶回來的作家不是三四十,就是老人家呢!”劉佳端著飯,夾著菜就往嘴里面塞。
周旭看著她。
不屬于刻板印象,但是這種灑脫的感覺,和王朔小說里的大院子弟簡直一模一樣……
對了,他爹本來就是軍人,也確實是大院子弟!
嘖!
這應該是自己遇到的第二個大院子弟吧?
按道理,李小盼也是大院子弟,只是下鄉了……
“……關心別人年紀干什么?你不和別人好好學習,比你優秀多了。”提到這里,劉家駒就來氣。
“啥跟啥呀!我又不想寫小說……不過作家都挺厲害的,我沒遺傳您的脾氣行不?”
“屁話!”
“對了,哥什么時候回來?不應該是今年返鄉嗎?”
劉家駒說道;“在安排了……就是十二月了,能趕著過年就不錯了?!?/p>
1978年下半年,各地開始集中辦理返城手續,成為知青返鄉的高峰期。
一家人說話。劉夫人說道:“小旭,你接著吃呀,別見外……這幾天有時間就過來我們家吃飯唄,反正不遠……也就兩三步路……”
周旭說道:“太麻煩阿姨了,我自己可以……”
劉家駒說道:“沒事,晚飯一起吃熱鬧呢!我們添一雙碗筷的事情!”
周旭刨著飯,兩個家主人都同意了,他也沒什么好拒絕了:“那就麻煩阿姨了……”
吃完飯,他主動去幫忙收拾碗筷。
畢竟在別人家吃飯,不能太懶了,一點家務活不做……說的不讓你做都是客套話,你真一點不做的話長時間了都會討厭的。
晚上,周旭提著一個火爐離開了屋子。
劉佳跟在屁股后面:“爸,我去看看他?”
劉家駒點點頭:“好好跟人家學學!”
劉佳好奇這么年輕的作家能寫什么小說,一只手搭在他的爐子上面:“哎,我幫幫你!”
周旭確實是感受到自己提著東西的力度都輕了一下。
周旭回頭說道:“謝謝?!?/p>
“沒事。”
兩人進屋。
周旭開始熟練的點火,煤塊一般這種大院外面都有分配的,而且雜志社在書樓外面放了一堆專門供給作家的。
他去外面借了一背篼,現在馬上要過年了,來改稿子的作家不多,自己還是夠用的。
劉佳坐在凳子上面,這姑娘十分自來熟,畢竟年年要跟著父親見不少的作家,不自來熟都是不可能的。
她問道:“我能看看你寫了什么小說嗎?”
“就放在桌上的,你想要看就看看吧!”
周旭專心致志生火,每年冬天都有被凍死的……這沒暖火在北方真的是開玩笑一樣。
劉佳借用了他的稿件,好奇的看著。
“哇!這就是傳說當中的年輕作家?我可得回去劇團里好好吹吹呢!沒見過這么年輕的作家!”
周旭知道這姑娘對于自己處于一種好奇加上感興趣的階段,畢竟見過不少老作家,年輕的天才作家是少見的。
十七八歲投稿省級周刊的作家其實是能抓出來一大把,但是十七八歲就進入國家級雜志作家不多。
王蒙因為十八歲發表作品,在那幾年一直被稱為文學界的神童。
當然是因為王蒙的作品小火了一陣。
要是周旭也火了,說不定也是神童?
他燒著火了,火爐轟轟轟的烤著,周旭說道:“同志,你過來烤火吧。”
劉佳跟著過來烤火,手里拿著小說……心中驚嘆:這小年輕真的厲害呀!這水準很高!
“不要叫我同志,我爸是你編輯,我們還要在一起待一個多月呢,你叫我劉佳就行,不過也可以叫我佳姐!”劉佳笑著說道。
“我叫你劉同志吧!”
“……”劉佳盯著他看,想要看到年輕人的窘態。
周旭撓撓頭:“好吧,佳姐。”
劉佳跟著在屋子里面聊了不少時間。
最后,看到到了七八點,周旭說道:“你要是感興趣,待會晚上回去的時候,拿走一部分稿子看看吧!”
周旭想到,畢竟一個妹子待在自己的屋子里面太久了,不太好。
劉佳也明白這個道理,和周旭巴拉巴拉聊了幾句,借了稿子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