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同意了劉辟的請求,允許劉辟在將城外數萬黃巾妥善安置后再來尋自己。
一來是劉備不想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受到劉宏猜忌,二來是劉辟身為數萬黃巾的渠帥不能撒手不管。
同時,劉備也需要劉辟去監督陰修及潁川郡吏是否會真的以賑濟饑民的流程去發放錢糧和安置流民。
劉備的仁義,讓劉辟由最初的畏懼逐漸變為敬畏。
不論是高呼“選第一個”還是高呼“愿追隨右校尉左右,牽馬執蹬,在所不惜”,都是基于劉辟內心對劉備的畏懼。
可聽到劉備促使潁川太守陰修拿出五百萬錢和一萬五千石糧賑濟饑民時,劉辟的心頭又泛起了難以言喻的敬意。
劉備本可用武力討平陽翟城外的數萬黃巾,卻甘愿為了這數萬黃巾能活命而去得罪陰修及潁川郡吏。
這對劉備今后的仕途,影響是極大的!
今有四民:士民,商民,農民,工民,其中商民農民工民又合稱庶民,四民亦稱士庶。
而在仕途中,民心所向的民,并非是庶民的民,而是士民的民。
唯有得到士民的支持,仕途上才能長久穩妥。
而劉備以詭計迫使陰修及潁川郡吏拿出大量的錢糧去賑濟一群庶民,是實實在在的在向潁川士民動刀子割肉。
潁川士民,又焉能善罷甘休?
支持劉備?
不恨得將劉備挫骨煙灰都算潁川士民講職業操守了。
“右校尉今日之恩,來日我必當報之!”看著劉備回城的背影,劉辟暗暗發誓。
接下來的事,劉備并未再參與。
陰修及潁川郡吏會如何發放錢糧以及向黃巾許諾后置安置,劉備亦未過問。
倘若陰修及潁川郡吏連后續事都處理不好,那也只能活該被黃巾攻破城池。
回到營中。
劉備讓將士們飽餐一頓后,又召集將士入校場,準備講學。
西園兵大抵都是來自于各州郡的猛士,在素質上遠勝普通兵。
畢竟,能當猛士的,除了個別,大部分家庭都不會缺衣少食。
對劉備而言,這一千西園兵,亦是今后立業的基礎。
“素聞子遠學究天人,不如今日就為眾將士講學一篇如何?”劉備直接將許攸請上。
本著能用則用的態度,劉備也沒忘記讓頂了志慮忠純郭攸之賬號的許攸發光發熱。
既然都在一條船上了,不能只有劉備卷,許攸同樣得卷。
原本許攸還想看看劉備是如何講學的,沒想到劉備竟要讓自己上,登時呆住:“右校尉,我今日尚無準備。”
劉備卻是不給許攸拒絕的機會,笑著道:“無妨。立在這臺下的,又不是洛陽的太學生,何須準備?子遠隨便說幾句,都能讓眾人受益匪淺啊!”
許攸見推辭不過,只能無奈上場。
劉備亦是適時的向眾人宣布許攸的新身份:“此乃參軍郭攸之,今日為諸君講學。”
話音剛落,一陣整齊入耳的“我等見過郭參軍”驚得許攸也忍不住熱血沸騰。
這軍容,這氣勢,不正是我在書上神往的古之強軍嗎?
許攸現如今也只是個三十余歲的青年,正是年富力強、積極進取的年齡,對立功名有著強烈的渴望。
而要立功名,以朝廷如今的糟糕環境,正常的察舉途徑許攸已是走不了,想要位列高位,只能彎道超車。
暗暗琢磨劉備的用意,許攸斟酌片刻后,開始為西園兵講春秋。
與劉備不同,許攸的思想更趨近于時代的特征,亦是這個時代對春秋的大眾理解。
雖然在部分觀點上會與劉備對春秋的解釋有不同,但劉備并未因此去阻止。
人在讀了一定的書后,就會開智,開智后就必然會受到來自于不同渠道的思想所影響,最終會走向不同的分岔路口。
或許有人會因為許攸講春秋而與劉備的思想背道而馳,可留下的卻會對劉備的思想更加擁護。
只有經過檢驗,最終留在劉備身邊的,才能真正算是思想的追隨者。
劉備雖然自詡才智,但也沒自大到要去改變整個時代。
關張趙三人,對許攸講學的態度也各有不同。
關羽依舊是斜著眼睛看人,對許攸講學不以為然,尤其是聽到許攸對春秋的部分理解與常年所學不同時,更是嗤之以鼻,頗有不屑。
張飛則是聽得津津有味,若不是場合不同,張飛都想上臺去當許攸的捧哏了。
趙云亦是在認真聽許攸講學,與張飛不同的是,趙云在聽的同時亦在認真思考,堅持貫徹劉備舊日叮囑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仔細觀察關張趙三人的反應,劉備不由暗嘆。
劉備初時還不以為然,而今多年過去了,關羽、張飛還是這副臭脾氣,即便是劉備也不得承認“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古話誠不欺我!”
改不了秉性,就只能留后手。
就如后世常言:諸葛亮配關羽,龐統配張飛,給主將配一個能讓其心服口服的奇才,足可彌補秉性上的缺點。
劉備在陽翟城待了三日。
這三日里,陰修及潁川郡吏倒也沒偷奸耍滑,認認真真的在執行“賑濟饑民”的流程。
三日后。
劉備向陰修請辭,率眾往葛陂而走。
陰修已經徹底得罪,久留無益。
豫州牧黃琬,劉備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直到劉備離開陽翟第六日,下軍校尉鮑鴻和左校尉夏牟,才姍姍來遲。
鮑鴻是故意的。
在洛陽時,讓劉備即刻出兵的是蹇碩不是鮑鴻,鮑鴻趁著蹇碩與劉備相爭,就將主意打到了夏牟身上。
故而這十日,鮑鴻不僅對夏牟威逼利誘,還以金銀珠寶收買拉攏夏牟麾下軍吏,欲將夏牟架空后徹底掌控夏牟所轄西園兵。
夏牟雖曾是諫議大夫,但在揣摩軍吏心思上遠不如常年在軍中的鮑鴻。
不到十日,夏牟所轄西園兵,幾乎都倒向了鮑鴻,這讓鮑鴻志得意滿。
故而,在得知陰修及潁川郡吏竟然拿了五百萬錢和一萬五千石糧去賑濟城外的黃巾,錯過了討賊立功機會的鮑鴻登時怒了:“陰太守,你這是在聚眾謀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