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與劉備結交,陳到在入城后遂向黃琬請命,有意操辦劉備及其麾下西園兵在鲖陽城的營址、糧草等雜事。
黃琬亦有此意,自入豫州招募的寒門俊杰中,唯有處事謹慎周到的陳到辦事最令黃琬放心。
“劉玄德非常人也,叔至不可怠慢?!?/p>
“使君放心,屬下必不會誤事!”
得了黃琬的首肯后,陳到便指揮左右,以最快速度,將營址、糧草等雜事為劉備安排得妥妥當當。
雖有結交之意,但陳到亦有爭勝之心,要結交劉備這般英雄豪杰,得先向劉備表現出過人的能力,才不會被小覷。
與此同時,劉備同樣生出了要結交陳到之意。
史書對陳到的記載,雖然簡短,但那句“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云,俱以忠勇稱”足以映射出陳到的含金量。
而今,在看到陳到在處理營址、糧草等雜事上的效率和質量后,劉備更是欣喜。
雖說劉備在洛陽時曾以西園軍右校尉的身份,派人去征募黃忠、太史慈、徐福、典韋、徐晃、許褚、張郃等人,但這些人是否愿意,劉備心頭也沒底氣。
有能力的人,也往往難以征募。
更何況,劉備征募的還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個個兒都是當地的豪杰天驕,且不說能不能尋到,即便尋到了也未必肯至。
身為豪杰天驕,被個出身寒微的西園右校尉隨便派個人就能征募,豈不是太沒面子了?
劉備派人去尋,初衷也只是碰碰運氣,更側重于讓黃忠、太史慈等人知道“世間有劉備”。
等今后天下大亂,黃忠、太史慈等人對前程感到迷惘時,若再聞劉備之名,或會千里來投。
若能如此,劉備心愿足矣!
可陳到不同。
近在眼前的豪杰天驕,劉備又豈能錯過?
“二弟、三弟、四弟,稍后陳司馬將至,爾等不可懈怠,要展現出我軍獨特的文化,定要讓陳司馬流連忘返?!?/p>
劉備仔細吩咐關張趙三人。
吸引人才的關鍵要素之一:獨特的文化。
尤其是在價值觀層面一定要相近,由此組建的團隊才能展現出更好的合作性和創造性,不論是團隊還是個人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長。
劉備團隊的獨特文化是什么?
一個字:卷!
劉備的卷,不是將團隊當牲口一般剝削壓榨的卷。
劉備的卷,是將資源分享給團隊,讓團隊眾人靠著勤勉就能成長的卷。
今天不是我們卷死別人,就是別人卷死我們,我們絕對不能被卷死,我們就是最強的;卷出人生巔峰,卷出燦爛輝煌,卷出一個新的世界。
這,是劉備的卷之文化!
卷之文化很難吸引自小養尊處優、享受海量資源的坐享其成者。
譬如出身世家豪族的荀彧等人,只會覺得劉備是在瞎折騰,再卷能卷得過世家豪族百年積累?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這等底蘊,又豈是一介出身寒微的劉備,卷就能卷死的?
但劉備始終相信:對于出身寒微且希望通過努力跨越階層的奮斗者,卷之文化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只要讓陳到看到卷之文化,劉備自信能讓陳到在黃琬離開汝南后心甘情愿的加入團隊。
劉備對陳到的重視,讓張飛略有不悅:“大哥,陳到不過是黃公招募的別部司馬,既無過人功績又非士家名士,何必這般重視?”
一個別部司馬就要讓劉關張趙四兄弟專注對待,這已經超過了張飛對征募賢才的理解。
在張飛的理解中:若今后遇到個賢才就要如此,豈不是顯得四兄弟本事稀疏,不求著賢才相助就成不了大事?
一個別部司馬就要專注對待了,以后遇到更厲害的是不是還要來句“幸得先生,如魚得水”?
關羽也認為劉備過于重視陳到了,不由開口道:“昔日文遠來挑戰關某時,大哥都讓文遠等待,今日怎對陳到區別如此?”
在關羽眼中,張遼不到二十歲就入大將軍府為校尉,武藝人品潛力皆是俱佳。
即便如此,劉備對張遼的態度,也只是正常結交。
陳到比張遼還大一歲,如今只是個別部司馬,官位遠不如張遼,卻得劉備器重如斯,這令關羽很難理解。
然而。
關張所言雖有道理,但卻忽略了張遼和陳到的區別。
張遼是大將軍屬將,是編內武將,且劉備與何進交惡;而陳到是黃琬的別部司馬,是編外武將,且劉備與黃琬相善。
換而言之:張遼來去不自由,而陳到來去自由。
除此之外,陳到在歷史上還是劉備的專屬近衛。
若說趙云是劉備放在臺面上的近衛軍主將,懸于大堂、光芒萬丈、既可鎮宅亦可出征;那么陳到就是劉備放在臺下的近衛軍副將,藏在鞘中、鋒利無比、從不輕易示人。
兩人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共同保護劉備的安全。
結交張遼,是挖人墻角,成功率低;結交陳到,是提前招募專屬武將,成功率高。
對兩者的用心程度,自然不同。
為不讓關張寒心,劉備善言安撫:“我與爾等,兄弟也;同生共死,福禍相依。我募陳到,主臣也;利益相關,榮辱與共。古人常言,疏不間親。豈有兄弟羨恨主臣的道理?”
見二人面色緩和,劉備又加重了語氣:“昔日燕昭王得樂毅、齊桓公得管仲,皆因二人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既欲成大事,又豈能不如燕昭王與齊桓公?你二人不助我招募賢才,反對賢才生怨,卻為何故?”
關羽、張飛面有慚色,低頭認錯。
“大哥,關某錯了!”
“大哥,俺錯了!”
“既知錯了,還不速去,莫要懈怠了?!?/p>
劉備本就沒有怪罪關羽、張飛之意,見二人已經認識到了錯誤,也不再訓斥。
片刻后。
整個軍營,響起了朗朗讀書聲。
關羽、張飛尤為賣力,似是為了向劉備證明沒有羨恨陳到之心。
而在營門口,陳到聽著軍營中的朗朗讀書聲,僵硬當場,久久不能言語。
我,這是走錯營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