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生日宴的“初試鋒芒”,像一塊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謝艷玲與林鎮欽的關系中漾開新的漣漪。外界關于“林家準兒媳”的討論并未停歇,但焦點逐漸從她的出身八卦,轉向了她自身的能力與氣度,以及她與林鎮欽之間那種勢均力敵的伴侶感。
回到日常,生活似乎恢復了之前的節奏,但內里的一些東西,已然不同。
最明顯的變化體現在林鎮欽身上。他依然忙碌,依然是對下屬要求嚴苛、在談判桌上寸土必爭的林總,但他在別墅的時間明顯增多了。并非刻意陪伴,而是他越來越多地將工作帶回家處理,書房成了他們共享的空間。他處理他的跨國并購案,她研究她的“心域”市場拓展計劃,互不干擾,卻又氣息交融。
有時,他會從成堆的文件中抬起頭,看到她在對面蹙眉沉思,指尖無意識地點著平板電腦屏幕,他會放下鋼筆,淡淡問一句:“遇到問題了?”
并非每次她都需要他的幫助,很多時候,他只是提供一個傾聽的出口,或者在她闡述思路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某個邏輯漏洞。這種基于平等智商和相互理解的交流,讓謝艷玲感到一種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比單純的親密更讓她沉醉。
他也開始將一些更私人化的事務交給她。比如,他讓她參與重新設計別墅頂層的陽光花房,那是他母親生前最喜歡的地方,多年來一直維持原樣,帶著一種凝固的哀傷。林鎮欽從未明說,但謝艷玲能感覺到,允許她觸動這個地方,意味著他正嘗試著對過去進行某種告別與和解,并將她納入他對“家”的未來構想中。
她極其慎重地對待這份信任,沒有大刀闊斧地改變,只是更換了枯萎的植物,引入了更適宜室內生長的花卉,添置了舒適的座椅和書架,讓那里從一個紀念場所,逐漸轉變為一個充滿生機的、可供休憩與閱讀的溫暖角落。
當她第一次看到林鎮欽獨自一人在煥然一新的花房里坐了整整一個下午時,她知道自己做對了。
然而,現實的考量也接踵而至。
一天晚上,兩人在露臺用餐,遠處城市燈火如星河倒懸。謝艷玲斟酌著開口:“鎮欽,關于‘心域’下一階段的發展,我有些想法。”
“嗯。”林鎮欽放下紅酒杯,示意她繼續。他現在不僅是她的未婚夫,也是她最重要的投資人。
“國內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我想嘗試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和歐洲,那里對情緒健康產品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她拿出準備好的初步分析報告,“但這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以及……更強大的本地化資源和渠道。單靠‘心域’自身,或者目前林氏風投提供的常規支持,可能不夠。”
她沒有直接要求更多,而是陳述了客觀困難和需求。這是他們之間形成的默契——在商業上,她是獨立的創業者,他是眼光挑剔的投資人。
林鎮欽接過報告,快速瀏覽著,燈光在他冷硬的側臉上投下淡淡的陰影。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問:“你想做到多大?”
謝艷玲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他問的是野心,是藍圖。
她放下刀叉,目光投向遠方的燈火,聲音清晰而堅定:“我不想它只是一個成功的創業項目。我想把它打造成一個真正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一個能代表這個時代情緒健康管理方向的標桿。也許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但這是我的目標。”
她轉過頭,看向他:“我知道這很難,風險也大。如果你覺得……”
“可以。”林鎮欽打斷她,合上報告,目光沉靜地落在她臉上,“資源不是問題。林氏在海外的渠道,你可以優先使用。資金,按需追加。”
他的應允干脆利落,沒有附加條件,甚至沒有過多的風險評估。這是一種超越商業邏輯的、近乎絕對的信任。
謝艷玲心中震動,一時不知該說什么。
“但是,”林鎮欽話鋒一轉,身體微微前傾,目光變得深邃而專注,“有一個條件。”
“什么條件?”
“你的時間。”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擴張意味著你需要頻繁出差,長時間投入。謝艷玲,記住你的另一個身份——我的未婚妻,未來林家的女主人。我不干涉你的事業,但我需要保證,我們的家庭,不會因為你的‘藍圖’而長期缺席。”
他的話,像一塊巨石投入謝艷玲心湖。她一直專注于證明自己,規劃事業,卻下意識地回避了“家庭”這個更為復雜和具體的議題。她想起沈靜姝那句“安內助外”的告誡,雖然方式令人不適,但點出的確實是現實問題。
她看著林鎮欽,他眼中沒有責怪,沒有限制,只有一種平靜的、對未來的規劃和……明確的期待。他在告訴她,他支持她的野心,但他也同樣重視他們共同構建的生活。
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平衡要求。
謝艷玲沉默了片刻,腦中飛速思考。她熱愛她的事業,那是她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她同樣珍視與林鎮欽的關系,渴望與他建立一個真正屬于他們的、溫暖的家。這兩者并非必然對立,但如何平衡,確實是她必須面對的課題。
“我明白。”她終于開口,聲音鄭重,“我會做好規劃。重要節點的決策和談判,我會親自負責,但日常的運營和管理,我會更多地授權給核心團隊。非必要的出差,我會盡量減少。我也會……學習如何更好地扮演好林太太的角色。”
她沒有承諾放棄什么,而是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提升效率,合理授權,以及主動學習承擔新的責任。
林鎮欽看著她認真思索和規劃的模樣,眼底深處掠過一絲極淡的滿意。他要的,從來不是一個只會待在家里的妻子,也不是一個只顧自己沖鋒陷陣、忽略家庭的伙伴。他要的,是一個能與他共同繪制未來藍圖,并能智慧地平衡各方關系的伴侶。
“很好。”他端起酒杯,向她示意,“記住你的承諾。我也會調整我的日程。”
這是一個雙向的承諾。他也在告訴她,他會為他們的“家庭”投入時間和精力。
這一刻,謝艷玲清晰地感覺到,他們的關系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更實質性的階段。從相互吸引、彼此支撐,到開始共同規劃具體而微的未來,將兩個人的夢想與責任,細細編織進同一張名為“生活”的藍圖里。
這藍圖里,有她翱翔的天空,也有他停泊的港灣。
有商業帝國的擴張,也有尋常家庭的煙火。
有獨立的靈魂,也有交融的生命。
前路依然充滿挑戰,無論是“心域”的海外拓展,還是融入林家的漫漫長路,都不會輕松。
但看著對面那個與她舉杯相視的男人,謝艷玲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篤定與力量。
他們正在學習,如何真正地“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