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正木敬吾待在自己的專屬實驗室中,冰冷的光屏照亮了他俊朗而略顯蒼白的面容。
屏幕上,無數從EVA項目中竊取來的,關于神經同步、LCL電解質溶液、以及插入栓接口的底層數據,正以驚人的速度滾動著。
“LCL溶液,不僅僅是維生系統,它更是一種精神傳導的介質,能將駕駛員的腦波無損耗地傳遞給素體……”
“插入栓中的A10神經連接探針,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量子糾纏效應,在駕駛員與素體的中樞神經間建立起一座橋梁……”
他越是深入解析,就越是心驚,也越是興奮。
蘇啟為EVA計劃所構建的理論大廈,其根基之深厚、構想之精妙,遠超他的想象。
但這并沒有讓他產生敬佩,反而激起了他更強烈的、要將這一切據為己有的**。
“靈魂的本質,或許就是一種高度復雜的、自洽的生物電信號集合體,那么,光呢?迪迦奧特曼的光,是否也是一種可以被解析、被編碼、被轉換的能量形態?”
這個念頭,如同閃電般劃破了他腦中的迷霧,讓他找到了那條一直以來都未能走通的道路的全新方向。
“我之前的思路,或許錯了。”他猛地站起身,在空無一人的實驗室里來回踱步,呼吸變得急促,“我一直試圖將我的**和靈魂,一起轉化為光粒子去激活石像,但物質與能量的轉化壁壘太高,我的光遺傳因子轉換器始終無法突破這個瓶瓶頸。”
“但如果……如果我轉化的不是**,而僅僅是我的‘靈魂’呢?”
“利用A10神經連接探針的技術,將我的精神力,我的意識,我的靈魂,從這具脆弱的**中剝離出來,編碼成一種特殊的‘光之信號’,再通過光遺傳因子轉換器,注入到巨人石像中……能否,直接激活它的核心,讓它成為我意志的容器?”
這個瘋狂而大膽的構想,讓正木敬吾渾身戰栗!
他真正的目標,自始至終,從未改變。
成為“光”。
那具被他秘密藏在塞迪克島最深處、沉睡了三千萬年的巨人石像,才是他最終的渴望。
而EVA計劃,從一開始,在他眼中就只是一個B計劃,一個能夠幫助他實現最終目的的、完美的技術驗證平臺。
蘇啟的每一次同步測試,都為他提供了最寶貴的“靈魂信號”模板。
他要做的,就是解析、模仿、然后超越!
“當然……”正木敬吾停下腳步,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容,“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如果最后,他還是無法成為光,那么,退而求其次,將那具擁有著無窮潛力的EVA作為自己全新的身體,也并非不可接受。
但他絕不會使用蘇啟掌控下的、被“閹割”了野性的G5。
他需要一具只屬于他自己的、絕對忠誠的“神軀”。
正木敬吾打開了另一個加密通訊頻道,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幽暗的、與“庭院”風格截然不同的實驗室。
那里,同樣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培養皿。
而培養皿中,一個與G1素體外形極為相似、肌肉裸露、充滿了原始暴戾感的巨人,正靜靜地懸浮著。
在蘇啟封存了G1素體,并全身心投入后續研究時,正木敬吾早已利用職權之便,秘密復制了G1的全部基因數據和培育流程,在遠離“庭院”主體的另一座海底基地,悄悄啟動了屬于他自己的“EVA計劃”。
他不需要蘇啟那般追求穩定與可控,他要的,就是G1那桀驁不馴的、充滿了原始獸性的強大力量。
“素體-M1培育進度如何?”他冷冷地問道。
“報告先生,M1素體已完成基礎培育,生命體征穩定,只是……它的精神波動極不穩定,有強烈的暴走傾向。”視頻對面的研究員恭敬地回答。
“很好。”正木敬吾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繼續培育,把安全措施做好就行,我需要一頭最狂野的野獸,而不是一只被拔了牙的家貓。”
至于控制的問題,他毫不擔心。
他始終堅信,憑借自己那與生俱來的“神之血脈”,再狂暴的野獸,也終將被他駕馭。
他,才是天生的騎士。
時光飛逝,蘇啟和正木敬吾都在各自的項目上狂飆猛進。
與此同時,東京正沐浴在TPC“黃金時代”的和平陽光下。
街頭的巨型屏幕上,播放著GUTS勝利隊駕駛“飛燕EX-J”號英勇擊退怪獸的新聞剪輯,市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與安寧。
他們相信,憑借人類自己的力量和光之巨人迪迦的雙重保險,地球已固若金湯。
然而,這份安寧,在下午兩點十四分,被一道撕裂天空的圣光撕碎了。
沒有任何征兆。
天空,仿佛被一位無形的藝術家用刻刀劃開了一道口子,一道純粹、溫暖、不含任何雜質的白光,從中緩緩垂落。
起初,人們只是好奇地駐足,抬頭仰望,拿出手機拍攝這百年難遇的奇景。
但當光芒中,一個巨大的、長著雄偉能量光翼的人形輪廓緩緩降臨時,所有的好奇都變成了震驚,繼而化為狂熱的崇拜。
“天使……是天使!”
“神啊!是神跡!”
那“天使”懸浮在新宿的上空,身形被圣潔的光輝籠罩,看不清具體的樣貌,但那完美的形態和威嚴的氣息,足以讓所有人都為之顫抖。
“天使”的出現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在播撒了足夠的神圣光輝后,它便化作無數光點,緩緩消散。
然而,它消失的地方,天空并未恢復平靜,一團巨大的、濃稠的云霧開始在那里聚集、翻滾。
仿佛有什么更龐大、更恐怖的存在,即將穿破云層,降臨世間。
而當蘇啟通過“庭院”的監測系統,收到這條來自外界的消息時,他緊緊皺起了眉頭。
“天使?基里艾洛德人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