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迦奧特曼》這部作品,是蘇啟前世幼年時看過的,許多細節早已模糊不清,但對于“基里艾洛德人二代”,他卻記憶猶新。
因為,這是原作中極少數能正面擊敗迪迦的存在。
他清楚的記得那個惡魔般的戰士,擁有與迪迦對應的三段變身能力,每一種形態的力量都能碾壓迪迦對應的形態。
迪迦在它壓倒性的力量下,胸口的計時器熄滅,無力地倒在冰冷的地上。
若不是最后關頭,那些從狂熱中醒悟過來的人們,用汽車的車燈、手電筒、大樓的照明,將那份屬于人類的、微小卻堅定的“光”匯聚到迪迦身上,使其獲得了凌駕于常態的力量,最終才完成了絕地反殺。
否則,世界恐怕早已淪為基里艾告洛德人的牧場。
“不能賭……”蘇啟喃喃自語,“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一次偶然的、由人心匯聚的奇跡。”
他按下了內部通訊器。
“通知整備班,立刻為G5素體安裝拘束裝甲。”
通訊器那頭傳來一名項目負責人的遲疑聲音:“可是,蘇博士,G5的獨立能源系統問題我們還沒完全解決,S2機關的理論模型還停留在雛形階段,無法實裝。”
“能源問題先放一放,那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蘇啟的思路清晰,“暫時采用外部供電方案,用基地的核聚變反應堆通過臍帶電纜為初號機供電,內置的五個小型備用核聚變反應堆,可以支撐它在電纜切斷后,進行五分鐘的高強度作戰,暫時夠用了。”
“明白。”
“武器系統呢?開發進度如何?”
“報告博士!”回答的是一個年輕人,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難以抑制的崇拜,“根據您提供的設計圖,高振動粒子刀、超電磁盾和陽電子步槍均已完成制造和初步實驗!威力……非常驚人,隨時可以應用于實戰!”
“很好,讓武器班做好掛載準備。”
蘇啟掛斷通訊,再次將目光投向屏幕。
那片在東京上空若隱若現的濃云,在他眼中,已然變成了一個倒計時。
接下來的一周,相似的“天使”幻影在東京上空頻頻出現,各大電視媒體爭相報道這一奇景。
JBC電視臺黃金時段新聞節目。
主持人端坐在主播臺前,神情嚴肅而激動:“各位觀眾晚上好,今天下午發生在新宿上空的‘天使降臨’事件,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本臺記者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下面請看詳細報道。”
畫面切換到現場,一名女記者站在依舊人頭攢動的新宿街頭,背景是無數市民自發擺放的鮮花和蠟燭。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天使首次出現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距離事件發生已經過去近六個小時,但仍有大量市民聚集在這里,他們自發地進行祈禱,表達對天使的敬仰與感激。”
鏡頭給到一位接受采訪的中年婦女,她眼含熱淚,聲音激動:“我看到了!真的看到了!那么大的翅膀,那么亮的光……我感覺我一輩子的罪孽都被洗清了!這絕對是神派來拯救我們的!”
畫面再次切回演播室,一位著名的社會學教授被請到了現場。
“教授,您如何看待這次的‘天使事件’?”主持人提問。
教授推了推眼鏡,沉吟道:“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次集體性的精神慰藉,在經歷了頻繁的怪獸災害后,民眾的內心普遍存在著不安與焦慮,迪迦奧特曼雖然強大,但他的戰斗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破壞。而這位‘天使’以一種完全和平、圣潔的方式降臨,完美地契合了人們對‘終極守護者’的心理投射,它代表了一種更高級、更文明的守護形式。”
次日,各大報紙頭版頭條:
《東京日新報》:【新世紀的福音?神秘‘天使’降臨東京上空!】
《讀賣新聞》:【目擊者超百萬!‘天使’是人類的新希望,還是未知的訪客?】
《朝日新聞》:【專家分析:‘天使’所散發的光芒具有舒緩情緒、減輕壓力的作用。】
各種論壇和社交媒體上,更是徹底沸騰,無數用手機拍攝的、角度各異的模糊視頻和照片被瘋狂轉發,每一個細節都被網友們用放大鏡逐幀分析。
“#東京天使#”的話題,在短短十二小時內,登頂全球熱搜榜第一。
“你們看這個翅膀的結構!太完美了!絕對不是CG或者全息投影能做出來的!”
“我當時就在現場,那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覺工作一周的疲勞都消失了!”
“TPC怎么說?他們到現在還沒給個官方解釋!是不是他們早就知道了什么?”
第三天,一檔名為《超自然探秘》的深夜脫口秀節目:
節目請來了幾位所謂的“神秘學專家”和“UFO研究者”。
主持人表情夸張地說道:“所以,田中先生,您的意思是,這位‘天使’,其實是來自更高維度的生命體,它的出現,是為了警告我們,迪迦奧特曼的存在,正在打破某種宇宙的平衡?”
被稱為“田中先生”的神秘學專家故作高深地點了點頭:“完全正確!迪迦代表的是‘力量’,是‘戰斗’,是一種低級的、原始的解決方式。而‘天使’,代表的是‘秩序’、‘和諧’,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法則’。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守護理念,人類,現在正站在一個選擇的路口!”
節目中,甚至有嘉賓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張所謂的“古代石板”拓片,聲稱上面早就預言了“當光之巨人帶來戰火時,真正的圣者將從天而降,播撒和平的種子”。
在媒體日復一日的渲染和專家的“權威解讀”下,輿論的風向開始發生了微妙的偏轉。
人們對“天使”的討論,從最初的“是什么”,漸漸變成了“它和迪迦誰才是我們真正的守護者”。
一種對迪迦的質疑,一種對全新“救世主”的渴望,如同病毒般,在整個社會中悄然蔓延。
當蘇啟從情報系統中看到這些鋪天蓋地的報道時,他只是冷冷地關閉了屏幕。
“用輿論和信仰作為武器……基里艾洛德人,一如既往的了解人類的弱點啊。”
“看來得提醒一下大古他們了。”
一想到這兒,蘇啟立刻拿出手機,撥打了居間惠的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