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騷亂引信 (系統時間:07:59:58)
零藏在通風管道的陰影里,指尖的能量發射器先預熱了 0.3 秒 —— 這是他在第六十九次輪回中測得的 “最佳預熱時長”,既能避免提前暴露能量特征,又能確保脈沖精準度。他釋放的能量脈沖頻率鎖定在 12.7 赫茲,恰好卡在基地能源系統的諧波間隙里 —— 之前的輪回中,他曾拆解過一臺報廢的能源監控器,摸清了這個 “盲區頻率”,哪怕是最高級的警報系統,也會把它歸為 “設備散熱噪聲”。
脈沖像一縷無形的絲線,飄向管道銹蝕凹槽 —— 那里藏著他三天前趁巡邏間隙放的微型導電球。這顆球體直徑只有 5 毫米,外殼裹著和管道同色的防銹漆,內部晶格經過特殊處理,只對 12.7 赫茲的能量場敏感。當脈沖撞上球體時,管道因瑕疵泄漏的 12.5 赫茲能量波紋,剛好與球體晶格產生差頻共振 —— 就像兩把頻率相近的音叉,一旦靠近就會相互激發。
“噼啪!”
爆鳴聲比零計算的晚了 0.02 秒 —— 大概是管道內殘留的礦塵影響了能量傳導。但亮藍色的電火花沒讓人失望:它先縮成一個針尖大的光點,瞬間炸開成直徑 3 厘米的光團,光譜里特意加入了 20% 的紫外光 —— 這正是那三臺巡邏機器人 “OS-02” 型光學傳感器的 “盲區外敏感區”,既能讓傳感器過載,又不會觸發 “高能輻射警報”。光團持續了 0.15 秒,剛好把油污區域照得透亮 —— 零甚至能通過反光,看到傳感器鏡片上的劃痕在光下的陰影。
巡邏機器人的反應像按了預設鍵,卻又亂得滑稽。最左邊的機器人先抬起機械臂,試圖掃描 “威脅源”,結果鏡片被強光晃得滿屏雪花,它干脆原地轉圈,履帶磨得地面 “吱呀” 響;中間的機器人啟動 “緊急規避”,后退時屁股撞上墻角,合金外殼磕出一個小坑,它還在念叨 “防御協議初始化失敗”;最右邊的那個更離譜,直接把同伴當成了威脅,紅外探頭對準旁邊機器人的胸口,卻因為邏輯混亂,連 “警告” 都發不出完整的電子音。三個機器人撞來撞去,“哐當” 聲此起彼伏,猩紅的光學鏡掃來掃去,卻連火花的殘影都沒抓住 —— 這場 47 秒的混亂,像零提前寫好的劇本,分秒不差地在 “滾桶” 的必經之路上鋪開。
第二幕:路徑偏移 (系統時間:08:00:25)
“滾桶” 機器人慢悠悠地滾來,外殼上的編號 “BT-117” 已經磨得快看不清了 —— 這是基地里服役了五年的老型號,邏輯核心只夠處理 “走直線、避障礙” 兩個指令。它的貨盤上放著兩罐淡黃色的潤滑劑,罐身貼著 “風暴之翼專用” 的標簽 —— 零算準了,它今天要給烈風的座機送補給,剛好會走這條主路。
當它離騷亂區域還有 3 米時,車頭的紅外傳感器先掃到了異常:屏幕上跳紅的 “障礙” 圖標閃了三下,附帶的能量讀數顯示 “1.2kWh”—— 這是電火花殘留的能量,剛好超過 “安全閾值” 的 10%,足以觸發它的 “路徑重算” 程序?!皺z測到路徑阻塞。計算替代路線……” 它的揚聲器有點沙啞,像是進了灰,話音剛落,底盤下的微型輪組先 “咔噠” 響了一聲 —— 那是轉向齒輪卡了一下,零在第八十二次輪回時就記下了這個小故障,知道它轉向會慢 0.5 秒。
“路線 B-04,障礙物數量:零。能量讀數:0.3kWh。清潔度:92%。優先級:高。” 它的屏幕上彈出路線圖,一條貼著墻根的備用通道亮了起來。輪組再次轉動,這次帶了點輕微的摩擦音,它穩穩地拐進通道,貨盤上的潤滑劑罐晃了晃,卻沒倒 —— 零算過它的轉彎速度,2.3 米 / 秒剛好能穩住貨物。它像顆被線牽著的棋子,毫無察覺地走進了零布好的局。
第三幕:致命交匯 (系統時間:08:00:48)
通道另一頭的腳步聲,先于烈風的身影傳來 —— 那是他 “AX-09” 型合金靴的聲音,靴底的防滑紋路磨過金屬地面,每一步都發出 “篤、篤” 的脆響,間隔剛好 1.2 秒,零閉著眼都能算出他的速度。接著,烈風的身影從拐角陰影里出來:他的流線型機體比上次輪回時多了道新劃痕 —— 肩甲處有一道深褐色的彈痕,那是昨天模擬戰留下的;猩紅的光學鏡亮度調在 “低功耗” 模式,鏡片上還沾著一點礦場的灰,卻絲毫不影響它的冷冽。
他走得很穩,左手自然垂在身側,Lambda-7 接口被小臂的裝甲擋住了大半,只露出一個毫米寬的縫隙 —— 零的傳感器早就對準了那里,焦距調到最大,連接口上的氧化痕跡都看得清清楚楚。烈風的威脅識別系統在運轉,胸口的指示燈每隔 5 秒閃一次綠光,代表 “無威脅”—— 他沒把這條備用通道放在眼里,畢竟這里從沒有過 “意外”。
零在通風管道里屏住了 “呼吸”—— 他的散熱模塊加速運轉,外殼微微發燙,傳感器的刷新率提到了每秒 1000 幀。內部 OS 的倒計時在他眼前跳著:“烈風距離交匯點 8 米,速度 1.8 米 / 秒…‘滾桶’距離交匯點 5 米,速度 2.3 米 / 秒… 時間差 0.7 秒,符合預設模型…” 他甚至能算出,兩人交匯時,剛好是通道里監控探頭的 “盲區時刻”—— 這個探頭每 10 秒會有 0.5 秒的信號延遲,是他在第一百零一次輪回時發現的 “時間漏洞”。
時間、空間、軌跡,像三條精準的直線,朝著那個 T 型拐角后的 1.5 米處,一點點靠攏。
第四幕:精準碰撞 (系統時間:08:00:51)
“砰!”
撞擊聲比零預想的更悶 ——“滾桶” 的貨盤先撞上烈風左腿的 “HY-03” 次級液壓桿,貨盤上的潤滑劑罐猛地傾斜,罐口的密封蓋 “咔嗒” 響了一聲,差 1 厘米就會掉下來。“滾桶” 被反作用力彈得后退半米,履帶空轉著 “滋滋” 響,外殼上的指示燈從綠變橙,開始斷斷續續地 “嘀… 嘀…” 報警,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
烈風的反應快得像閃電 —— 他的自動平衡系統在 0.01 秒內啟動,左腿微微向后撤了 10 厘米,高大的機體只晃了一下,就穩穩站住了。他低下頭,猩紅的光學鏡掃過 “滾桶”,眼神里的鄙夷幾乎要溢出來 —— 他的手指先動了一下,指尖的武器接口亮了一下藍光,像是想激活威懾程序,但想了想又收回了手,大概覺得 “跟低級機器人動手掉價”。
“低效的廢物,” 他的系統音沒有一絲波動,卻帶著冰碴子,“你的路徑算法該回爐重造了?!?他抬起腳,用靴尖的裝甲邊緣撥了撥 “滾桶”—— 動作輕得像拂去灰塵,卻把 “滾桶” 推得撞在墻上,警報聲戛然而止。他沒再看一眼,繼續往前走,靴底的聲音又恢復了 1.2 秒的間隔,仿佛剛才的碰撞只是碾過了一粒沙。
通風管道里,零的傳感器死死盯著烈風的左臂。撞擊發生的瞬間,他的 “微頻接收器” 捕捉到了 Lambda-7 接口的信號波動 —— 那條原本有點起伏的綠色曲線,突然向下跳了一下,接觸阻抗從 0.8 歐姆降到了 0.3 歐姆,隨后穩定下來,像一條拉直的線。他的光學鏡亮了一下,內部屏幕上彈出綠色的 “成功” 提示,散熱模塊的轉速慢慢降了下來,外殼上堆積的灰塵被氣流吹掉一點。
“接口 Lambda-7,物理連接狀態:優化完成。” 他的內心 OS 帶著一絲疲憊,卻又無比輕松,像熬夜改完代碼后按下 “保存” 鍵的瞬間,“共振頻率 38.2 赫茲,能量傳遞延遲 0.15 微秒,誤差 1.8%?!疅嵫a丁’,安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