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國都城遺址的晨光,透過殘破的城墻縫隙灑進來,在布滿黃沙的街道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諸葛家少主一行人站在古城南門的夯土城門下,望著城內錯落分布的土坯房屋遺跡,仿佛能看到兩千多年前,秦代驛卒與西域商人在此往來穿梭、互通有無的熱鬧景象。
“根據月牙泉暗河通道發現的秦簡記載,疏勒國都城內有一座‘秦驛館’,是秦代官方設立的外交與貿易機構,專門接待西域各國使者與商人。” 李教授展開隨身攜帶的獸皮地圖,指著古城中央的一處高臺,“地圖標注的秦驛館就在那里,我們先去那里探查,應該能找到更多秦代與疏勒國交流的證據。”
眾人沿著古城內的街道前行,腳下的黃沙中不時能撿到殘破的秦代半兩錢、陶片與西域風格的珠飾。小張用地下金屬探測器仔細掃描著地面,忽然停在一處土坯房屋遺跡前:“探測器顯示地下兩米處有大量金屬反應,而且形狀規則,像是某種器物窖藏!”
項羽凡與秦衛立刻用洛陽鏟探查,當洛陽鏟帶出地下的泥土時,眾人驚喜地發現泥土中摻著青銅碎片 —— 碎片上刻著秦代的 “驛” 字,顯然是秦驛館的遺物。“這里應該就是秦驛館的器物窖藏!” 諸葛家少主立刻組織眾人清理,隨著積沙被一點點挖開,一座約五丈見方的地下窖藏漸漸顯露出來。
窖藏內整齊擺放著數十件青銅器物,包括秦代風格的鼎、壺、銅鏡,以及西域風格的金銀器、玉器,還有大量的竹簡與絲織品。楊教授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卷竹簡,竹簡上的秦隸依然清晰可辨:“這是秦代驛卒與疏勒國官員的往來文書,上面提到‘秦獻鐵器、絲綢,疏勒獻良馬、蠱卵’,證實了秦代與疏勒國不僅有物質交流,還有巫蠱術的交流!”
巫清瑤則拿起一個刻著疏勒古紋的青銅容器,打開后發現里面裝著幾顆暗紅色的蟲卵:“這是‘良馬蠱’的蟲卵!《巫蠱秘錄》中記載,疏勒國擅長用良馬蠱培育千里馬,這種蠱蟲能增強馬匹的耐力與速度,還能抵御疾病,是當年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蠱寶’之一!”
眾人繼續清理窖藏,在最深處發現了一座用秦代青磚砌成的密室。密室的石門上刻著秦代篆字與疏勒古紋的對照銘文,銘文內容是 “秦疏同源,蠱道共生”。諸葛家少主用玄鳥玉佩嵌入石門中央的凹槽,石門緩緩打開,密室內部的景象讓眾人驚嘆不已 ——
密室中央的石臺上,擺放著一尊青銅雕像:雕像左側是身著秦代官服的使者,右側是身著疏勒國服飾的貴族,兩人手**同捧著一個青銅鼎,鼎內刻著 “蠱道同源” 四個字。石臺上還放著兩卷用金箔制成的典籍,分別是秦代的《蠱術要義》與疏勒國的《蠱經》,典籍中詳細記錄了兩國巫蠱術的原理、技法與交流過程。
“原來秦代的巫蠱術與西域的巫蠱術同出一源!” 巫清瑤激動地翻閱著兩卷典籍,“《蠱術要義》中記載的‘驅蠱術’,與《蠱經》中的‘護蠱術’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技法略有差異。秦代將‘驅蠱術’用于守護驛站與商路,疏勒國則將‘護蠱術’用于培育良馬與農作物,兩者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墨教授則注意到青銅鼎內刻著的一幅圖案 —— 圖案上,秦代使者與疏勒貴族共同在一座祭臺上祭祀,祭臺中央擺放著玄鳥玉佩與疏勒國的 “狼圖騰玉佩”,旁邊寫著 “秦疏結盟,共護絲路” 八個篆字。“這證明秦代與疏勒國不僅有文化與技術交流,還建立了軍事同盟,共同守護絲綢之路的安全!”
就在眾人專注于研究密室中的文物時,古城外忽然傳來一陣馬蹄聲。黑虎跑到城墻邊眺望,發現是一支約二十人的馬隊,馬隊成員身著西域服飾,手中握著彎刀,正朝著古城方向疾馳而來。“是西域盜匪!他們肯定是聞到了文物的消息,想來搶東西!”
項羽凡與秦衛立刻握緊武器,守在古城南門:“大家先把文物轉移到密室中,我們來擋住他們!” 巫蠱村的族人則掏出驅蟲蠱粉與護路蠱蟲卵,準備用巫蠱術協助防御。
很快,馬隊就沖到了古城南門。為首的盜匪頭目是一個滿臉絡腮胡的壯漢,他看到守在城門的項羽凡與秦衛,哈哈大笑道:“就憑你們兩個人,也想擋住我們?識相的就把文物交出來,不然別怪我們不客氣!”
說罷,盜匪頭目揮手示意手下進攻。十幾個盜匪手持彎刀沖了上來,項羽凡與秦衛立刻迎了上去。項羽凡的 “蒼瀾” 劍鋒利無比,每一劍都能逼退一名盜匪;秦衛的佩刀則以防守為主,巧妙地化解盜匪的進攻,保護城門不被突破。
巫蠱村的族人趁機放出護路蠱,綠色的小蟲朝著盜匪飛去,附著在他們的衣服上,不斷叮咬。盜匪們被護路蠱咬得嗷嗷直叫,進攻的節奏頓時亂了。盜匪頭目見狀,掏出一把匕首,朝著項羽凡的后背刺去。
“小心!” 諸葛家少主及時甩出一張陽火符,符紙燃燒起來,金色的火焰擋住了盜匪頭目的匕首。項羽凡趁機轉身,一劍刺向盜匪頭目的胸口,盜匪頭目慘叫一聲,倒在地上。剩余的盜匪見頭目被殺,嚇得紛紛調轉馬頭,朝著古城外逃去。
眾人松了口氣,繼續清理秦驛館的窖藏與密室。在整理文物時,楊教授發現了一枚特殊的青銅印 —— 印面刻著 “秦疏都護” 四個字,印紐是玄鳥與狼圖騰的結合體。“這是秦代任命的‘秦疏都護’的官印!” 楊教授激動地說,“說明秦代在疏勒國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協調兩國的交流與合作,這比漢代設立西域都護府早了兩百多年!”
劉家老祖接過青銅印,仔細擦拭著印面上的灰塵:“這枚官印的發現,徹底改寫了西域管理史。秦代不僅統一了中原,還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的管理與開發,為后來漢代經營西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接下來的幾日,眾人在疏勒國都城遺址展開了全面的考古發掘,陸續發現了秦代的冶鐵作坊、絲綢倉庫、馬廄與巫蠱祭祀臺等遺跡。在冶鐵作坊中,他們發現了大量的秦代鐵器與冶鐵工具,證明秦代已將先進的冶鐵技術傳入西域;在絲綢倉庫中,出土了保存完好的秦代絲綢,上面織著精美的花紋,與中原地區出土的秦代絲綢完全相同;在巫蠱祭祀臺,發現了秦代與疏勒國共同祭祀的痕跡,祭祀臺上的祭品既有秦代的青銅禮器,也有疏勒國的金銀器。
在考古發掘的同時,巫清瑤還利用《蠱術要義》與《蠱經》中的記載,成功培育出了良馬蠱與護路蠱。她將良馬蠱贈予附近的牧民,幫助他們培育出更健壯的馬匹;用護路蠱清理了古城周圍的流沙,為后續的考古工作提供了便利。牧民們對眾人感激不已,紛紛送來羊肉、奶酪等食物,還主動幫忙清理遺址。
然而,平靜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太久。一天傍晚,小張在古城外的沙丘上發現了幾個可疑的腳印 —— 腳印旁散落著黑色的蠱蟲糞便,與之前在敦煌遇到的黑沙蠱糞便完全相同。“是影組織的殘余勢力!他們追到疏勒國來了!”
眾人立刻召開緊急會議,分析影組織的目的。諸葛家少主看著手中的《蠱術要義》與《蠱經》,眉頭緊鎖:“影組織之前想利用巫蠱術復活秦始皇,現在他們肯定是想得到這兩卷典籍,掌握更強大的巫蠱術,繼續實現他們的野心!”
巫清瑤點頭:“黑沙蠱是影組織的常用蠱蟲,他們這次來,很可能帶了更強大的蠱蟲,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秦驛館的密室很隱蔽,我們可以將文物轉移到密室中,然后在古城內設置陷阱,等著他們自投羅網!”
眾人立刻行動起來:項羽凡與秦衛在古城內的街道上設置絆馬索與陷阱;黑虎與巫蠱村的族人在古城周圍撒下驅蟲蠱粉,防止影組織的蠱蟲進入;楊教授與李教授將重要文物轉移到密室中,并用石板將密室入口封死;諸葛家少主與劉家老祖則在古城中央的祭祀臺上布置 “陽火陣”,準備用陽火符與照魂鏡對付影組織成員。
夜幕降臨,疏勒國都城遺址籠罩在一片黑暗中。眾人躲在古城的房屋遺跡后,緊張地等待著影組織的到來。約一個時辰后,古城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十幾個影組織成員小心翼翼地走進古城,他們手中握著控蠱杖,身上背著黑色的布袋,顯然裝著大量的蠱蟲。
“他們來了!” 諸葛家少主低聲說道,示意眾人做好準備。影組織成員沿著古城的街道前行,很快就走進了項羽凡與秦衛設置的陷阱區域。“動手!” 項羽凡大喊一聲,拉動絆馬索,十幾個影組織成員瞬間被絆倒在地。
黑虎與巫蠱村的族人立刻放出護路蠱,綠色的小蟲朝著影組織成員飛去。影組織成員見狀,立刻掏出黑沙蠱,黑色的蟲子與護路蠱纏斗在一起。諸葛家少主趁機掏出照魂鏡,鏡面發出耀眼的光芒,照在影組織成員身上。影組織成員被光芒照射,紛紛慘叫起來,身上的蠱蟲也開始融化。
影組織的頭目是一個身著黑袍的女子,她看到手下被壓制,立刻舉起控蠱杖,念動咒語。古城外忽然刮起一陣黑風,黑風中夾雜著無數黑色的蠱蟲,朝著眾人沖來。“是‘黑風蠱’!” 巫清瑤臉色一變,“這種蠱蟲能借助風力傳播,毒性極強,大家快躲進房屋遺跡中!”
眾人立刻躲進附近的房屋遺跡,用木板擋住門窗。諸葛家少主掏出陽火符,點燃后擲向黑風蠱。金色的火焰在黑風中燃燒,暫時擋住了蠱蟲的進攻。劉家老祖則拿出玄鳥玉佩與青銅印,將兩者的光芒結合,形成一道金色的屏障,籠罩在房屋遺跡上空。
“黑風蠱怕陽氣與秦疏結盟的信物!” 劉家老祖大喊道,“大家用陽火符與青銅印的光芒反擊,一定能打敗它們!”
眾人立刻響應,紛紛掏出陽火符點燃,青銅印的光芒與陽火符的火焰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道強大的陽氣屏障。黑風蠱在屏障前紛紛墜落,很快就消失在黑風中。黑袍女子見蠱蟲被打敗,想要逃跑,卻被項羽凡一劍攔住去路。“這次你跑不掉了!”
黑袍女子看著項羽凡手中的劍,眼中滿是絕望。她從懷中掏出一個黑色的瓷瓶,想要引爆瓶中的蠱蟲,卻被巫清瑤甩出的蠱粉擊中手腕,瓷瓶掉落在地上,摔得粉碎。“影組織已經覆滅了,你們的野心永遠不可能實現!” 巫清瑤冷冷地說道。
黑袍女子被秦衛制服,押到眾人面前。諸葛家少主看著她,問道:“影組織還有多少殘余勢力?你們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么?”
黑袍女子沉默了許久,終于開口:“影組織的核心成員已經不多了,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想利用巫蠱術與秦代的秘典,建立一個由影組織掌控的‘新大秦’。但現在看來,我們錯了,秦代的文明不是用來滿足野心的工具,而是用來促進交流與和平的財富。”
眾人看著黑袍女子,眼中滿是復雜。諸葛家少主說:“只要你愿意配合我們,交代影組織的所有秘密,我們可以向警方求情,從輕處理。”
黑袍女子點了點頭,開始交代影組織的殘余勢力分布與秘密據點。眾人根據她的交代,很快就協助警方鏟除了影組織的所有殘余勢力,徹底消除了隱患。
幾天后,眾人結束了在疏勒國都城遺址的考古工作,將出土的文物整理打包,準備送回京城。臨行前,附近的牧民們紛紛趕來送行,他們牽著健壯的馬匹,捧著新鮮的水果,依依不舍地對眾人說:“多謝你們守護了古城的文物,還幫助我們培育良馬、清理流沙。你們永遠是我們的朋友!”
諸葛家少主看著牧民們真誠的笑容,心中滿是感慨:“守護歷史文物,促進文化交流,是我們的責任。疏勒國都城遺址的發現,不僅揭開了秦代與西域交流的秘密,更證明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與開放性。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沿著絲綢之路,尋找更多歷史真相,傳承千年文明薪火。”
眾人騎著牧民贈送的良馬,朝著京城的方向出發。疏勒國都城遺址漸漸消失在身后的黃沙中,而他們在古城中發現的秦代文物與文明交流的故事,卻將永遠被銘記。絲綢之路的漫漫征途上,還有更多的歷史秘密等待著他們去發現,更多的文明瑰寶等待著他們去守護,而他們的初心 —— 傳承中華文明、促進世界文化交流,也將永遠指引著他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