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循著 “龍脈分布圖” 的指引,一路向東,穿過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秋風愈發凜冽,卷起的沙礫打在秦長城的殘垣上,發出細碎的聲響,仿佛是千年歷史在低聲呢喃。三日后,他們抵達了龍首山腳下 —— 地圖上標注的第二處 “龍脈驛站” 所在地。
龍首山山勢險峻,巖層裸露,遠遠望去,整座山脈宛如一條昂首的巨龍,與 “龍脈” 之名不謀而合。劉家老祖拄著拐杖,站在山腳下的一處斷崖邊,指尖輕撫崖壁上隱約可見的秦代刻痕,眼中閃過一絲驚嘆:“此處山勢與風水格局完全契合秦代‘藏風聚氣’之術,驛站定在山腹之中,且入口極為隱蔽。”
諸葛家少主取出玄鳥玉佩,玉佩在陽光下微微發燙,紅光比在臨洮塞時更為明亮。他舉著玉佩緩緩移動,當玉佩對準斷崖上一處布滿藤蔓的凹槽時,紅光突然匯聚成束,穿透藤蔓,在凹槽內的石壁上投射出與臨洮塞石門相似的 “龍脈符文”。“找到了!” 他話音剛落,項羽凡便上前,揮動工兵鏟斬斷藤蔓,露出一扇僅容一人通過的狹小石門。
與臨洮塞的石門不同,這扇石門上的符文并非單一圖案,而是由十二道相互纏繞的紋路組成,每道紋路末端都刻著不同的星宿符號。巫清瑤湊近觀察,眉頭微蹙:“這是‘星宿鎖’,需按照特定的星宿排列順序轉動符文才能開啟,一旦出錯,石門內的機關就會觸發。”
楊教授立刻拿出天文儀器,對照秦代天文歷法推算:“秦代采用‘二十八宿’紀年,結合龍脈走勢來看,這些符文對應的應該是‘西方白虎七宿’。” 諸葛家少主根據教授的推算,以玄鳥玉佩為引,依次轉動石門上的 “奎、婁、胃、昴、畢、觜、參” 七宿符文。隨著最后一道符文歸位,石門發出 “咔嗒” 一聲輕響,緩緩向內開啟。
通道內比臨洮塞的更為幽深,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硫磺味。秦衛點燃火把,火光搖曳中,眾人發現通道兩側的石壁上刻滿了奇怪的符號 —— 既非秦隸,也非之前見過的龍脈符文。墨教授蹲下身,用毛刷輕輕掃去符號上的灰塵,神色凝重:“這是‘巫祝密文’,記載的似乎是祭祀儀式。”
前行約五十步后,通道突然變寬,一座比臨洮塞石室更大的空間出現在眼前。這座 “龍首山驛站” 的石室中央,沒有青銅鑄就的龍脈監測儀,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三丈的圓形石臺,石臺周圍環繞著十二根刻有龍紋的石柱,每根石柱頂端都鑲嵌著一顆發光的晶石,將石室映照得如同白晝。
“這些晶石是‘龍晶’,” 劉家老祖走到石柱旁,伸手觸碰晶石,“傳說中是龍脈凝結的精華,能增強龍脈的能量,也能驅動驛站內的機關。” 話音剛落,諸葛家少主手中的玄鳥玉佩突然飛向石臺,穩穩地嵌在石臺中央的凹槽內。緊接著,石臺緩緩旋轉,露出下方一個深不見底的洞口,洞口周圍刻著 “地脈連通” 四個秦隸大字。
巫清瑤走到洞口邊,感受到一股強勁的氣流從洞內涌出:“這洞口應該連通著地下龍脈,是監測龍脈核心的關鍵位置。” 她正欲進一步探查,石室入口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詭異的蠱蟲嘶鳴。眾人轉頭望去,只見十幾個身著紅衣的人影沖了進來,為首的是一個面容陰鷙的女子,手中握著一個雕刻著蛇紋的青銅鼎 —— 竟是之前從未出現過的 “赤蠱門” 勢力。
“沒想到影組織沒搶到的東西,倒讓我們撿了個便宜,” 紅衣女子冷笑一聲,揮手示意手下上前,“把玄鳥玉佩、龍脈分布圖交出來,再乖乖束手就擒,我還能留你們一條全尸。” 項羽凡與秦衛立刻擋在眾人身前,拔出武器,黑虎也握緊拳頭,怒視著來人。
諸葛家少主面色一沉,剛要取出陽火符,卻見紅衣女子從青銅鼎中取出一只通體赤紅的蠱蟲,口中念念有詞。那蠱蟲瞬間變大,翅膀扇動間,無數紅色的蠱粉朝著眾人飄散而來。“這是‘焚心蠱’,一旦吸入,五臟六腑都會被蠱蟲啃噬,” 巫清瑤迅速取出驅蟲蠱粉撒向空中,“大家屏住呼吸,用玉佩光芒護住自身!”
玄鳥玉佩在諸葛家少主的催動下,發出耀眼的金光,將蠱粉擋在金光之外。項羽凡趁機沖向紅衣女子,劍氣直逼其面門。紅衣女子卻不慌不忙,從懷中掏出一張黑色的符紙,擲向空中。符紙落地瞬間,地面突然裂開一道縫隙,無數黑色的觸手從縫隙中伸出,纏住了項羽凡的腳踝。
“這是‘地脈觸手’,由地下龍脈的陰性能量催動,” 劉家老祖大喊,“用龍晶的光芒可以破解!” 秦衛立刻爬上一根石柱,將火把湊近頂端的龍晶。龍晶光芒驟增,一道金色的光束射向地面的縫隙,觸手瞬間化為灰燼。
紅衣女子見機關被破,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她舉起青銅鼎,將鼎中的赤蠱全部倒出。無數赤蠱在空中匯聚成一條紅色的巨蛇,朝著諸葛家少主撲去。巫清瑤迅速取出護脈蠱蟲卵,念動咒語,蟲卵孵化出的綠色護脈蠱立刻迎了上去。兩種蠱蟲在空中纏斗,綠色與紅色的光芒交織,發出 “滋滋” 的聲響。
諸葛家少主趁機跑到石臺邊,取出傳國玉璽仿制品,將其與玄鳥玉佩并置。兩者光芒融合,形成一道金色的光柱,射向紅衣女子。紅衣女子躲避不及,被光柱擊中,手中的青銅鼎瞬間碎裂。剩余的赤蠱門成員見首領落敗,紛紛四散逃竄,卻被秦衛與黑虎一一制服。
眾人松了口氣,開始仔細探查石室。墨教授在石臺下方發現了一卷用絲綢包裹的竹簡,上面用秦隸詳細記錄了龍首山驛站的功能 —— 這里不僅是監測龍脈的站點,還是秦代 “地脈祭祀” 的場所,每年春秋兩季,巫祝會在此舉行祭祀儀式,祈求龍脈穩定。
楊教授則在石柱上發現了更為驚人的線索:石柱上的龍紋與漢代長城遺址中發現的龍紋極為相似,且龍晶的材質與漢代用于修建宮殿的 “鎮石” 完全相同。“這說明秦代的龍脈守護技術,很可能被漢代繼承并發展,” 楊教授激動地說,“這對研究秦漢兩代的文化傳承具有重大意義。”
就在眾人準備離開龍首山驛站時,諸葛家少主手中的龍脈分布圖突然發出紅光,地圖上標注的第三處驛站 ——“焉支山驛站” 的位置,竟出現了一道黑色的裂痕。“不好,焉支山的龍脈可能出現了異動,” 他神色凝重,“我們必須立刻趕過去,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眾人收拾好文物,沿著通道迅速離開。夕陽下,龍首山的輪廓愈發雄偉,而他們的絲路尋脈之旅,又將迎來新的挑戰。焉支山驛站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黑色裂痕又意味著龍脈遭遇了何種危機?一切答案,都等待著他們去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