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圓臺上的理念交鋒,如同兩道洶涌的洪流對撞,僵持不下,誰也無法徹底說服對方。全面內戰的陰影依然籠罩,但持續的僵持對任何一方都意味著毀滅。在幾位德高望重的中間派大能極力斡旋下,雙方都意識到,純粹的理想主義或頑固的保守主義都無法解決眼前的危機,妥協,成了唯一現實的出路。
漫長的、充滿爭吵與權衡的談判開始了。這不再是空泛的理念之爭,而是關乎權力分配、資源流向、規則制定的具體博弈。每一款條文的擬定,都伴隨著激烈的討價還價。
* 權力的制衡:舊勢力堅決反對徹底推翻天庭架構,擔心引發徹底崩潰;白靈一方則絕不容忍重回一言堂的老路。最終,一個折中方案被提出——成立“三界理事會”。理事會成員不再由天庭單方面任命,而是由天仙(代表傳統仙界勢力)、人族修士(代表新興及中層力量)、精怪及散修聯盟(代表底層與邊緣群體) 三方按一定比例推舉代表組成。重大決議需理事會多數通過,且三方均擁有一票否決權(在涉及本方根本利益時),以此形成內部制衡。
* 資源的分配:針對資源不公的核心問題,新約明確規定,取消所有“特供”名目,建立 “三界共庫” 。所有重要資源產出(包括藍采和的花籃)納入共庫統一管理,分配方案由理事會根據“基礎保障優先、貢獻度參考、緊急情況特殊調配”的原則公開制定,并接受各方監督。同時,設立獨立的 “資源巡查使” ,有權隨時核查任何機構的資源使用情況。
* 司法的獨立:為避免張果老操控輿論、鐘離權濫用執法權的情況重演,決定設立獨立于行政體系的 “三界仲裁院” 。仲裁院法官由三方共同推舉德才兼備、立場中立者擔任,負責依據新約審理重大糾紛,監督律法執行,其裁決具有最高效力。
* 信息的透明:天道傳媒被改組為 “三界通訊總署” ,其職能是確保信息暢通,而非輿論管控。總署由理事會共同監管,必須給予各方平等發聲的機會,嚴禁歪曲事實、惡意引導。
這份名為 《三界新約》 的協議,并非完美。它充斥著妥協的痕跡:舊秩序的核心架構并未被完全粉碎,許多既得利益者依然保留了相當的影響力;而白靈一方所追求的絕對公平,也因現實復雜性和維穩需要而打了折扣。例如,理事會席位分配經過艱苦談判,天仙一方仍占據相對優勢;一票否決權的使用也有嚴格限制,以防陷入僵局。
然而,它的意義是劃時代的。它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承認了底層生靈的政治權利,確立了權力必須受到制約的原則,并將公平與透明作為新秩序的基石。它可能不夠激進,但它為三界提供了一條避免全面戰爭、走向漸進改革的可行路徑。
當各方代表最終在烙印著大道符文的金色卷軸上簽下名諱、注入仙源時,整個混沌天仿佛都為之震動。一道溫和卻磅礴的意志掃過三界,象征著舊天條的終結與新契約的誕生。
這不是革命的徹底勝利,也不是保守派的頑固堅守,而是一次疲憊但必要的新生。一個基于權力制衡、追求相對公平的新時代,在博弈與妥協中,艱難地邁出了第一步。希望如同風中殘燭,微弱,卻真實地點亮了。
白靈看著那卷凝聚了無數掙扎與犧牲的新約,心中沒有狂喜,只有一種沉重的釋然。路,還很長。但至少,他們終于為后來者,鋪下了一塊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