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鶯空洞的眼神緩緩聚焦,落在兄長寫滿憂慮的臉上。
作為小姐身邊最得力的丫鬟,注定是要陪嫁的,早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小姐若被迫下嫁給窮酸秀才……
老爺說得再天花亂墜,她心里也清楚得很,嫁過去之后的日子必然艱難。
考中進士談何容易,便是國公爺也不敢打包票吧。
若是不中呢?再等三年?三年后再不中呢?
可以想象,那過的將是何等寄人籬下、看人眼色的日子。
更何況,春鶯剛剛已經咬牙付出了五萬兩銀票的巨款!
那是小姐壓箱底的私房錢,若沒有這筆錢,那個叫碎墨的女煞星根本不會給半點通融的希望。如今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退路已絕。
春鶯深吸一口氣,望向身旁的兄長:
“哥哥,你別問,具體什么事我不能說。
你只需要知道,此番對小姐而言,或許是個生死攸關的劫難?!?/p>
她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鎮定一些,
“你放心,性命是無礙的,無非是前程富貴,天差地別罷了?!?/p>
哥哥的心猛地一沉。
他不懂高門之內的彎彎繞繞,卻也曉得妹妹的命運和府上小姐息息相關。
“哥哥,這兩日你別安排別的活計了,就在國公府后門附近候著!我隨時可能需要你幫忙。”
“好!”哥哥毫不猶豫地點頭,“這都不叫事兒,哥就在那兒守著,隨叫隨到?!?/p>
當初母親病重,家徒四壁沒有辦法,迫不得已把妹妹送到那見不到人的地方。
而后不僅治好了病,還給自己開了車馬行。
若無小姐照拂,哪里過得上如今這種日子。
何況妹妹這輩子都要依仗小姐,別說只是隨時待命了,刀山火海他也得闖啊。
不多時,馬車悄無聲息地停在了國公府的后角門外。
春鶯下車,身影融入夜色,厚重的木門在她身后合攏。
哥哥站在清冷的夜風中,喉結滾動了幾下,最終只是沉重地嘆了口氣。
將滿心的憂慮與不安壓回了心底深處,他能做的唯有等待。
“春鶯姑娘,你這額頭……”
守角門的老媽子看清春鶯的模樣,倒吸一口涼氣,老臉上寫滿了驚愕。
春鶯面泛不虞之色,“出門不慎跌了一跤,摔破了腦袋罷了。”
“哎喲喂!”老媽子拍著大腿,“這可如何是好!瞧著傷得不輕,可要再找大夫仔細瞧瞧?”
“不必!”
春鶯不耐地打斷她,語氣生硬,不再理會老媽子的絮叨,徑直埋頭往里走。
穿過熟悉的庭院回廊,來到小姐所居的小院前。
院門虛掩著,一個面有稚氣的小丫鬟正焦急地搓著手,在門前來回踱步。
一見到春鶯的身影,連忙撲上來:
“春鶯姐姐你可算回來了,小姐今日水米未進。
從午后到現在就一直枯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可嚇死人了!”
小丫鬟的目光落在春鶯的額角,又是一驚:“姐姐,你這腦袋……”
春鶯蹙緊眉頭,揮手打斷她:“莫慌,今日老爺夫人可有過來?”
“并未。”
“老爺房中的嬤嬤呢?”
“也沒有啊?!?/p>
春鶯無聲地吐出一口濁氣,仿佛要將胸腔里的憋悶都排出去。
想必那件事老爺夫人也難以啟齒吧,故而到現在都未曾派人來告知小姐,更別提安撫了。
但事關國公府臉面,絕不會拖太久、任由消息發酵。
她強打起精神,厲聲囑咐:“守好院門,任何人來了立刻通傳?!?/p>
說罷,再停留,提起裙擺,快步如飛地朝小姐的閨房奔去。
推開房門,屋內燭火搖曳,光線有些昏暗。
桌上擺著的晚膳紋絲未動,菜肴失了熱氣,凝著一層薄薄的油脂。
小姐孤伶伶地坐在窗邊的繡墩上,單薄的身影仿佛要融入窗外的沉沉夜色。
“小姐。”
呼喚聲在寂靜的房間里顯得格外清晰,可鄭徽音過了好幾息才緩慢地轉過頭。
當看清是春鶯時,空洞的眸子里終于迸發出神采,猛地想要站起。
然而一日水米未進,加上心神俱疲,身體虛弱得厲害。
剛站起一半便雙腿一軟,踉蹌著向前撲倒。
“小姐!”
春鶯一個箭步沖上前,及時伸手扶住了她搖搖欲墜的身體。
鄭徽音的手掌如同鐵鉗般死死攥住了春鶯的手臂,力氣之大,指甲幾乎要嵌進皮肉里。
她渾然不覺,只是急切地仰著臉,聲音帶著一絲顫抖的希冀:
“春鶯!見到人了嗎?她們……可愿幫忙?”
手臂上傳來的刺痛讓春鶯倒抽一口涼氣,但她咬牙強忍著,用盡可能平穩的語氣講述。
一整日的奔波,如何吃了三公主、四公主府的閉門羹,如何在五皇子府外苦等無果,最后又是如何在酒樓外面見六公主。
還有她的懇求、六公主苛刻的條件,沒有絲毫添油加醋,和盤托出。
最后幾個字吐出,春鶯“噗通”一聲,重重地跪在了堅硬的青磚地上。
膝蓋砸地的悶響在寂靜的房間里格外刺耳,疼痛讓她臉上的表情扭曲。
額頭剛止住血的傷口再次滲出細密的血絲,染紅了紗布邊緣。
“小姐恕罪!”春鶯額頭抵地,聲音帶著顫抖的哭腔,
“奴婢實在擔心,再拖下去連這最后一絲希望也徹底破滅。
六公主咄咄逼人、寸步不讓,奴婢若是不答應,再無轉圜余地。
所以奴婢斗膽,已然先行付給了她五萬兩作為定金?!?/p>
再怎么是貼身大丫鬟、從小長大的情分,她終歸是沒有得到首肯便花出去了五萬兩銀子。
鄭徽音如同被釘在了原地。
果然,此事背后就是秦昭玥在操縱。
三公主、四公主素來對她的才學贊賞有加,參加鄉試又對朝廷有益,她們怎會連拜帖都不收?
鄭徽音身處深閨,外界消息閉塞,全然不知陛下已下旨所有皇嗣暫居宮中。
而春鶯在公主府吃了閉門羹,在五皇子府也只知他入宮未歸,在酒樓外只見到了六公主,同樣不知道這個消息。
所以鄭徽音推演之下,得出了唯一的結論:
是六公主從中作梗,斷絕了她向其他皇嗣求助的路。
鄭徽音深深吐出一口濁氣,“起來吧,你做得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