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祭:榮耀之名的戀人
初冬的晨霧還未散盡,蘇晚已經(jīng)在“晨光面包房”的操作間里忙碌。她揉著面團(tuán),指尖感受著面粉與黃油交融的細(xì)膩,鼻尖縈繞著酵母發(fā)酵的微甜——這家面包房是母親留下的遺物,也是她對抗生活苦難的唯一支撐。三年前,父親因意外去世,母親積勞成疾,臨終前握著她的手說:“晚晚,要記得用面包傳遞溫暖,就像神用恩典滋養(yǎng)我們。”
“老板娘,來兩個全麥面包!”門口傳來一道清冽的聲音。蘇晚抬頭,看見一個穿淺灰色羊毛衫的男人,手里拿著一本翻舊的《詩篇》,書頁上“我要以詩歌贊美神的名,以感謝稱他為大”這句話,被人用鉛筆輕輕圈了出來。男人叫陸則,是附近教堂的鋼琴師,每周都會來買面包,總是安靜地等在角落,偶爾會幫她收下外賣。
這天晚上,面包房突然停電,烤箱里的吐司眼看就要烤焦。蘇晚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陸則恰好路過,他熟練地找到備用發(fā)電機(jī),幫她接好線路。燈光重新亮起時,蘇晚看著他滿是灰塵的手,遞過一塊剛出爐的蔓越莓餅干:“謝謝你,每次都麻煩你。”陸則接過餅干,笑著說:“《詩篇》里說‘凡以感謝獻(xiàn)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幫你不是麻煩,是我該做的感恩。”
那之后,他們的交集漸漸多了起來。陸則會在面包房打烊后,幫蘇晚整理貨架;蘇晚會在陸則去教堂練琴前,給他準(zhǔn)備一份溫?zé)岬娜髦巍S幸淮危K晚的舊烤箱壞了,換一臺新的需要不少錢,她看著賬本上的赤字,忍不住紅了眼眶。陸則得知后,沒有直接借錢給她,而是幫她發(fā)起了“愛心面包認(rèn)養(yǎng)”活動——顧客提前預(yù)定面包,她用預(yù)收的錢買烤箱,同時每天拿出一部分面包,送給社區(qū)的孤寡老人。
“我們不是在求人幫忙,是在傳遞感恩,”陸則幫她設(shè)計活動海報時說,“就像《詩篇》里寫的‘主啊,你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敬拜你,他們也要榮耀你的名’,每個人都能成為傳遞愛的紐帶。”活動出乎意料地成功,不僅湊夠了買烤箱的錢,還讓更多人知道了面包房的故事,不少志愿者主動來幫忙送面包。
蘇晚漸漸發(fā)現(xiàn),陸則的左手總是戴著一只舊手表,表針永遠(yuǎn)停在三點(diǎn)十分。有一次,她忍不住問起,陸則的眼神暗了暗,輕聲說:“這是我妹妹的手表,她三年前因?yàn)橐粓鲆馔馊ナ溃?dāng)時我正在教堂練琴,沒能及時趕到醫(yī)院。”他頓了頓,繼續(xù)說:“后來我在她的日記里看到一句話:‘要永遠(yuǎn)帶著感恩生活,因?yàn)樯竦亩鞯浔瓤嚯y多’,所以我一直戴著這只手表,提醒自己要活在感恩里。”
蘇晚的心里一緊,想起父親去世時的場景,她也是這樣陷入自責(zé),是母親的話讓她重新站起來。“我們都該帶著愛的人留下的回憶,好好生活,”她握住陸則的手,“就像面包需要發(fā)酵才能松軟,生活也需要經(jīng)歷一些苦難,才能品嘗到甜。”
那年圣誕節(jié),陸則邀請?zhí)K晚去教堂聽音樂會。當(dāng)他坐在鋼琴前,彈奏起《平安夜》時,蘇晚忽然看到臺下有很多熟悉的面孔——社區(qū)的孤寡老人、面包房的老顧客、幫忙送面包的志愿者。音樂會結(jié)束后,大家一起唱起《感恩歌》,陸則走到她身邊,輕聲說:“我想和你一起,把感恩的事一直做下去。不僅是面包房,還有更多需要溫暖的地方。”
可生活的考驗(yàn)總是不期而至。開春時,蘇晚被查出患有慢性胃病,需要長期調(diào)理,不能再長時間待在操作間。她看著心愛的面包房,第一次有了放棄的念頭。陸則沒有勸她,只是每天早上來幫她準(zhǔn)備食材,晚上陪她去醫(yī)院復(fù)查,還把教堂的閑置房間收拾出來,改成了小小的“感恩課堂”,教孩子們做手工面包,告訴他們要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詩篇》里說‘主我的神啊,我要一心稱贊你,我要榮耀你的名,直到永遠(yuǎn)’,”陸則握著她的手,站在“感恩課堂”里,“面包房不是你的負(fù)擔(dān),是你傳遞感恩的地方。我們可以一起調(diào)整經(jīng)營方式,讓更多人參與進(jìn)來,讓感恩的種子撒在更多人心里。”
蘇晚看著孩子們認(rèn)真揉面團(tuán)的樣子,忽然明白了母親的話——面包房的意義,從來不是賺錢,是傳遞溫暖,是讓每個人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神的恩典。她重新振作起來,把面包房改成了“感恩面包工坊”,不僅售賣面包,還定期舉辦感恩分享會,邀請大家講述自己的感恩故事。
一年后的感恩節(jié),陸則帶著蘇晚去了教堂的鐘樓。他從口袋里拿出一個絲絨盒子,打開里面是一枚用面包糠壓制而成的戒指,戒指內(nèi)側(cè)刻著“感恩之祭”四個字。“蘇晚,”他單膝跪地,眼里滿是溫柔,“神讓我們相遇,是讓我們一起成為感恩的見證;讓我們經(jīng)歷苦難,是讓我們學(xué)會彼此依靠。我想和你一起,經(jīng)營工坊,傳遞感恩,把神的榮耀永遠(yuǎn)傳下去。你愿意嫁給我嗎?”
蘇晚用力點(diǎn)頭,眼淚落在戒指上,映出鐘樓外的星光。她忽然明白,人類繁衍的意義,從來不是血脈的延續(xù),是“感恩之祭”的傳承——是她和陸則把感恩的種子傳給孩子們,是孩子們把這份種子傳給更多的人,是他們一起把神的榮耀,刻在每一塊面包里,刻在每一個被愛溫暖的人心里。
后來,他們的“感恩面包工坊”成了社區(qū)的愛心地標(biāo)。每天都有人來這里買面包、參加分享會,有人帶著孩子來學(xué)做面包,有人來講述自己的感恩故事。蘇晚常常對大家說:“我們都是神的孩子,都要以感謝為祭,榮耀他的名,把愛和感恩永遠(yuǎn)傳下去。”
夕陽下,蘇晚和陸則坐在工坊的窗邊,看著孩子們分享剛出爐的面包,手緊緊握在一起。工坊的招牌在陽光下閃著光,像神賦予的榮耀,永遠(yuǎn)明亮。他們知道,他們的愛情,孩子們的笑臉,神的恩典,都會通過這家工坊,通過每一塊帶著感恩的面包,一代又一代傳下去——因?yàn)榉惨愿兄x獻(xiàn)上為祭的便是榮耀神,按正路而行的,必得著他的救恩。這就是人類繁衍的終極意義,是在感恩與傳承中,永遠(yuǎn)高舉神的榮耀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