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名榮耀:品行端正的戀人
暮春的風(fēng)帶著梔子花香,吹過“守望書店”的木質(zhì)門簾。林硯蹲在書架前,指尖輕輕拂過一本1920年版的《彼得前書》,書頁上“你們在外邦人中,應(yīng)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這句話,被前任店主用朱砂筆描得格外清晰,墨跡在時光里透著莊嚴的力量。
“請問,有《帖撒羅尼迦后書》的注釋本嗎?”清潤的聲音從門口傳來。林硯抬頭,撞進一雙映著晨光的眼睛。男人穿著淺灰色亞麻襯衫,袖口別著一枚小小的銅制十字架,手里提著一個印著“鄉(xiāng)村支教”字樣的帆布包,里面露出半截教案本。“我叫陸則,是隔壁鎮(zhèn)小學(xué)的支教老師。”他指了指帆布包,“想找本注釋本,幫孩子們理解經(jīng)文中的道理。”
林硯起身,從最里層書架取下一本深藍色封皮的注釋本,遞給他時輕聲說:“這是我外公留下的,他當年在鄉(xiāng)村傳教,總說‘講道要按神的圣言,服侍要按神的力量’。”陸則接過書,指尖撫過扉頁上“為榮耀神而行”的題字,忽然笑了:“我爺爺也是鄉(xiāng)村牧師,他常跟我說,‘基督徒的好行為,就是最好的福音’。”
那天之后,陸則成了書店的常客。他總在周末來,選一本舊書坐在靠窗的位置備課,陽光落在他寫滿字跡的教案本上,像一層溫暖的紗。林硯則忙著整理書架、修補舊書,偶爾會泡一杯溫?zé)岬木栈ú璺旁谒诌叀类l(xiāng)村支教辛苦,陸則常常要走幾里山路去家訪,嗓子總帶著淡淡的沙啞。
有一次,陸則班上的學(xué)生小遠突發(fā)高燒,家里只有年邁的奶奶,沒錢送醫(yī)。陸則背著小遠跑了三公里山路,把他送到鎮(zhèn)醫(yī)院,又墊付了醫(yī)藥費。事后,有人在村里說他“圖名聲”“假好心”,陸則卻只是笑著說:“《彼得前書》里說‘若有服侍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侍,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林硯聽說后,特意烤了小遠愛吃的餅干,跟著陸則去家訪。小遠的奶奶拉著他們的手,老淚縱橫:“你們就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啊!那些說閑話的人,不知道你們的好。”林硯握著老人的手說:“我們不求別人知道,只求我們的行為能榮耀神。”那天傍晚,他們在村口的老槐樹下,給孩子們講“品行端正”的故事,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道溫柔的見證。
他們的感情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慢慢升溫。陸則會在林硯熬夜修補古籍時,送來熱騰騰的粥;林硯會在陸則為支教經(jīng)費發(fā)愁時,拿出書店的盈利,幫他給孩子們買文具和書籍。有一次,書店遇到了麻煩——有人舉報說書店“傳播宗教”,要求停業(yè)整頓。林硯看著查封通知,急得直掉眼淚。陸則沒有慌亂,他帶著孩子們寫的感謝信和書店多年來的公益記錄,一次次去相關(guān)部門說明情況,還發(fā)動村里的鄉(xiāng)親們聯(lián)名請愿。
“《帖撒羅尼迦后書》里說‘叫我們主耶穌的名在你們身上得榮耀,你們也在他身上得榮耀’,”陸則握著林硯的手,坐在書店的地板上,“神不會讓我們陷入絕境,只要我們品行端正,堅持做對的事,就一定能度過難關(guān)。”最終,在他們的努力下,書店不僅保住了,還被評為“社區(qū)文明單位”,越來越多的人來這里看書、參加公益活動。
那年冬天,陸則要帶孩子們?nèi)コ抢飬⒓永收b比賽,卻湊不齊路費。林硯二話不說,把母親留下的翡翠手鐲當了,換來的錢全部用來支付路費和孩子們的住宿費。比賽那天,孩子們穿著整齊的校服,朗誦了《彼得前書》里的經(jīng)文:“你們在外邦人中,應(yīng)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臺下的評委們深受感動,孩子們最終獲得了一等獎。
頒獎臺上,陸則牽著林硯的手,對孩子們說:“我們今天的成績,不是因為我們厲害,是因為我們堅持按神的教導(dǎo)做事,讓主的名在我們身上得榮耀。”臺下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有位評委說:“你們讓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品行端正的美好。”
第二年春天,陸則帶著林硯去了他支教的小學(xué)。校園里的梔子花開得正盛,孩子們圍著他們,唱著陸則教的贊美詩。陸則從口袋里拿出一個絲絨盒子,打開里面是一枚用銀質(zhì)十字架和梔子花瓣壓制而成的戒指,內(nèi)側(cè)刻著“主名榮耀”四個字。“林硯,”他單膝跪地,眼里滿是溫柔,“我想和你一起,在鄉(xiāng)村繼續(xù)支教,經(jīng)營書店,讓主的名在我們身上得榮耀,也讓我們在他身上得榮耀。你愿意嫁給我嗎?”
林硯用力點頭,眼淚落在戒指上,映出梔子花海的潔白。她忽然明白,人類繁衍的意義,從來不是血脈的延續(xù),是“主名的榮耀與品行的傳承”——是外公和爺爺把“服侍神”的信念傳給他們,是他們把“品行端正”的道理傳給孩子們,是每一個被愛溫暖過的人,再把這份愛與信念傳給更遠的地方。就像經(jīng)文里說的,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圣言講;若有服侍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侍,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
后來,他們的“守望書店”成了連接城市與鄉(xiāng)村的“信仰驛站”。每年都有大學(xué)生來這里做志愿者,有人幫林硯修補古籍,有人跟著陸則去鄉(xiāng)村支教,有人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文章,發(fā)表在報刊上。林硯常對志愿者們說:“我們在外邦人中,應(yīng)當品行端正,無論做什么,都要讓主的名得榮耀——這是神對我們的期許,也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夕陽下,林硯和陸則坐在書店的窗邊,看著孩子們在梔子花海中奔跑,手里的《彼得前書》在風(fēng)中輕輕翻動。遠處的教堂傳來鐘聲,和孩子們的笑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贊美神的歌。他們知道,這份愛與信念,這份品行端正的見證,會像梔子花香一樣,永遠彌漫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因為榮耀、權(quán)能都是神的,直到永永遠遠;而人類繁衍的終極意義,就是在凡事上讓主的名得榮耀,讓更多人因看見我們的好行為,歸榮耀給天上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