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頌贊:患難中的榮耀戀人
深秋的雨,把“微光書屋”的玻璃窗打濕成一片朦朧。林硯坐在柜臺后,指尖輕輕摩挲著一本1930年版的《啟示錄》,書頁上“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這句話,被外婆用藍黑墨水描了又描,墨跡在歲月里洇出深沉的力量。
“請問,有《彼得前書》的原文注釋本嗎?”門口傳來一道帶著暖意的聲音。林硯抬頭,撞進一雙映著雨光的眼睛。男人穿著深灰色沖鋒衣,褲腳沾著泥點,手里提著一個磨損的帆布包,里面露出半截手寫的詩歌譜子。“我叫陸則,是附近山區教堂的詩班指揮。”他指了指帆布包,“想找本注釋本,幫詩班的弟兄姊妹理解‘為基督受苦’的真義。”
林硯起身,從書架頂層取下一本燙金封皮的注釋本,遞給他時輕聲說:“這是外婆留下的,她年輕時在教堂做義工,日軍侵華時,曾冒著危險藏過神職人員。她說‘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這句話陪她熬過了最難的日子。”陸則接過書,指尖撫過扉頁上“靠主站立”的題字,忽然紅了眼眶:“我爺爺也是山區牧師,文革時被批斗,卻始終沒放下圣經,他常說‘萬物是因神的旨意被造而有的,苦難也一樣’。”
那天之后,陸則成了書屋的常客。他總在雨后的清晨來,帶著山里采摘的野菊花,坐在靠窗的位置整理詩歌譜子;林硯會泡一壺溫熱的姜茶,放在他手邊,聽他講詩班的故事——有失明的老人摸著盲譜練唱,有留守兒童跟著詩歌學認字,有殘疾的弟兄用腳彈奏風琴。“他們雖然困苦,卻總說‘要把榮耀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陸則翻著譜子,眼里閃著光,“這就是神創造我們的意義吧,在患難中依然能頌贊他。”
他們的感情在詩歌與經文中慢慢生長。陸則會在林硯熬夜修補古籍時,輕聲唱著《榮耀歸主》;林硯會在陸則為詩班缺少樂器發愁時,拿出書店的盈利,幫他買了一架二手鋼琴。有一次,山里發洪水,沖毀了教堂的屋頂,詩班的樂譜和樂器也被泡壞。陸則冒著危險沖進教堂,搶救出一本泛黃的 hymn書,自己卻被洪水沖走的樹枝劃傷了胳膊。
“有人說我們‘信教走火入魔’,”陸則坐在書屋的地板上,包扎著傷口,“可我想起《彼得前書》里的話‘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就覺得這點傷不算什么。”林硯握著他受傷的手,眼淚掉在傷口的紗布上:“我們一起重建教堂,一起幫詩班恢復歌唱——神既然讓我們相遇,就必賜我們力量。”
他們的努力打動了很多人。城里的基督徒捐來了建材和樂器,附近的村民主動來幫忙修屋頂,連曾經反對信教的村干部,都帶著工具來搭把手。當教堂的屋頂重新蓋好,詩班第一次在新屋頂下歌唱時,陸則牽著林硯的手,站在人群中一起唱:“但愿頌贊、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歌聲穿過山谷,像一道光,照亮了每個人的心靈。
可生活的風浪并未停歇。那年冬天,林硯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需要長期治療,醫藥費成了沉重的負擔。陸則沒有退縮,他白天在教堂帶詩班,晚上去城里的酒吧彈鋼琴賺錢,還把爺爺留下的唯一一塊懷表當了,換來的錢全部用來給林硯買藥。“《啟示錄》里說神創造萬物都有旨意,”陸則坐在病床邊,握著林硯的手,“你的病不是偶然,是神要讓我們在患難中更依靠他,也讓更多人看見他的恩典。”
林硯的病情漸漸穩定后,他們一起把書屋改成了“頌贊驛站”,不僅售賣宗教典籍,還擺放著詩班的錄音和山里孩子的畫作。有一天,一位曾經批判過陸則爺爺的老人,拄著拐杖來驛站,手里拿著一本保存完好的圣經:“當年我對不起你爺爺,現在我才明白,你們信的神,是能讓人在患難中得平安的神。”陸則接過圣經,笑著說:“都過去了,我們該做的,是把榮耀歸給神。”
第二年春天,陸則帶著林硯去了山里的教堂。漫山的野桃花開得正盛,詩班的弟兄姊妹們站在教堂前,唱著他們一起創作的詩歌《羔羊頌贊》。陸則從帆布包里拿出一個絲絨盒子,打開里面是一枚用銀質羔羊和野桃花瓣壓制而成的戒指,內側刻著“榮耀歸主”四個字。“林硯,”他單膝跪地,眼里滿是溫柔,“神創造我們,是讓我們在患難中彼此扶持,在頌贊中榮耀他。我想和你一起,守著書屋,帶著詩班,把對羔羊的頌贊永遠傳下去。你愿意嫁給我嗎?”
林硯用力點頭,眼淚落在戒指上,映出漫山桃花的粉色。她忽然明白,人類繁衍的意義,從來不是血脈的延續,是“對羔羊的頌贊與傳承”——是外婆和爺爺在患難中堅守信仰,是她和陸則在困苦中彼此扶持,是每一個被神恩典觸摸過的人,再把這份頌贊傳給更遠的地方。就像《啟示錄》里說的,萬物是因神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而我們被造的終極意義,就是將頌贊、尊貴、榮耀、權勢,永遠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
后來,他們的“頌贊驛站”成了連接城市與山區的信仰橋梁。每年都有志愿者來這里幫忙,有人帶山里的孩子去城里看病,有人幫詩班錄制專輯,有人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書,書名就叫《患難中的榮耀》。林硯常對來訪者說:“若為基督的名受苦,不要羞恥,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我們身上——這是神給我們的應許,也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夕陽下,林硯和陸則坐在教堂前的山坡上,看著詩班的孩子們在桃花叢中歌唱,手里的《啟示錄》在風中輕輕翻動。遠處的山谷傳來回聲,和歌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永恒的頌贊。他們知道,這份在患難中生長的愛,這份對羔羊的頌贊,會像漫山的桃花一樣,年年綻放,代代相傳——因為我們的主,我們的神,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直到永永遠遠。而人類繁衍的終極意義,就是在每一個世代,將這份榮耀與頌贊,永遠歸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