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形像里的戀人
第一章牧場初遇,如獸歸草原
溫以寧第一次見到陸則時,是在北疆的“歸野牧場”。彼時她剛從動物學碩士畢業,背著裝滿獸用聽診器和標本盒的背包,站在牧場的圍欄外,盯著遠處一群低頭吃草的阿勒泰羊——這是她負責的“草原獸類種群監測”項目核心區域,卻因為牧場近期引入的新牧種,導致原有生態平衡出現了微妙變化。
“小心腳下的絆馬索,是牧民用來防狼的。”低沉的男聲從身后傳來,帶著草原特有的干燥氣息。溫以寧回頭,看見一個穿著深棕色皮夾克的男人,褲腳扎在馬靴里,手里牽著一匹棗紅色的馬,馬背上還馱著一個裝滿牧草種子的麻袋。“我是陸則,這牧場的負責人。”他伸手扶了扶溫以寧被風吹歪的帽子,“聽說你要監測這里的獸類,我帶你去牧民的定居點,他們能給你提供最近的狼群活動線索。”
溫以寧有些意外。她聯系牧場時,對接人只說會安排人協助,卻沒想到是牧場負責人親自來接。“我需要記錄草原黃鼠、沙狐和狼群的活動軌跡,還要分析新牧種對它們棲息地的影響。”她指著圍欄內的羊群,語氣里帶著幾分擔憂,“我發現新引入的綿羊啃食牧草的速度太快,可能會導致黃鼠的食物來源減少,進而影響沙狐的數量。”
陸則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眉頭輕輕皺起。他翻身跳下馬,從麻袋里抓出一把牧草種子,遞給溫以寧:“這是本地的冰草種子,我們打算在綿羊活動區補種,既能給綿羊提供飼料,也能給黃鼠留出生存空間。”他頓了頓,語氣認真,“《創世記》里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我們不能因為引入新牧種,就破壞了原有的平衡。”
溫以寧看著他手里的種子,突然覺得心里一暖。她原本以為牧場負責人只會關注經濟效益,卻沒想到他會在意這些小型獸類的生存。那天下午,陸則牽著馬,溫以寧跟在他身邊,沿著草原的小路走向定居點。他給她講牧場的故事:“這牧場是我爺爺傳下來的,以前只養本地羊,后來為了提高收入才引入新種,卻沒想到會影響生態。”她給她講動物的習性:“黃鼠雖然會偷食牧草,但它們的洞穴能幫助土壤透氣;沙狐看似兇猛,卻能控制黃鼠的數量,避免草原退化。”
夕陽把草原染成金紅色時,他們終于走到了定居點。牧民們看到陸則,都熱情地圍上來,遞上奶茶和馕。溫以寧坐在氈房里,看著陸則和牧民們用方言交流,討論補種冰草的計劃,突然覺得——這片草原的美好,不僅在于成群的牛羊和遼闊的天地,更在于有一個能和她一起守護“各從其類”的人。就像野獸歸草原,飛鳥歸天空,她好像也在這一刻,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棲息地”。
第二章氈房相守,如人映形像
從那天起,溫以寧和陸則成了牧場里的“固定搭檔”。她每天清晨帶著監測設備去草原,記錄黃鼠的洞穴數量、沙狐的活動軌跡;他則忙著組織牧民補種冰草,調整綿羊的放牧區域。傍晚時分,他們會在定居點的氈房里匯合,一起整理數據,討論生態修復的方案。
有一次,溫以寧在監測時發現一只受傷的沙狐幼崽——它的后腿被獸夾夾傷,無法行走,只能蜷縮在黃鼠洞穴旁發抖。她小心翼翼地把幼崽抱起來,急急忙忙跑去找陸則。“你有沒有獸用消炎藥?再這樣下去,它可能會感染而死。”
陸則看著幼崽血淋淋的后腿,立刻從牧場的醫療箱里拿出消炎藥和繃帶。他讓溫以寧輕輕按住幼崽,自己則小心翼翼地清理傷口、涂抹藥膏,動作輕柔得像在對待一件易碎的珍寶。“幸好獸夾沒有傷到骨頭,只要好好護理,過段時間就能恢復。”他松了口氣,把幼崽放進一個鋪著羊毛的木箱里,“我們把它放在氈房里養傷,等它能走路了,再放回草原。”
接下來的一周,他們輪流照顧這只沙狐幼崽。溫以寧負責調配食物——用切碎的羊肉混合羊奶,一點一點喂給幼崽;陸則則負責給幼崽換藥,每天帶著它在氈房外曬太陽。幼崽漸漸放下警惕,會在溫以寧撫摸它時輕輕蹭她的手心,也會在陸則進門時搖著尾巴湊上去。
“你說它什么時候能回到草原啊?”溫以寧坐在氈房里,看著幼崽在木箱里撲騰,輕聲問。
“快了,你看它今天已經能站起來走路了。”陸則指著幼崽,語氣里帶著笑意,“《創世記》里說‘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我覺得這份‘形像’,不僅是外貌,更是對生命的敬畏。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用這份敬畏,守護每一個生命。”
一周后,沙狐幼崽終于能正常奔跑了。他們把幼崽帶到草原深處,輕輕把它放在地上。幼崽猶豫了一下,回頭看了看他們,然后轉身跑進了草叢,很快就消失在視線里。
看著幼崽遠去的身影,溫以寧突然握住了陸則的手。他的手心很暖,帶著羊毛和牧草的氣息,讓她的心瞬間安定下來。“陸則,”她抬頭看著他,眼神認真,“我發現和你在一起的時候,不管是監測動物,還是討論生態,都覺得特別踏實。就像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我好像在你身上,看到了對生命最本真的敬畏。”
陸則的心跳突然加速,他緊緊回握住她的手,聲音有些沙啞:“以寧,我也是。我守了這片牧場這么久,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覺得牧場的意義不止是養牛羊,更在于守護每一個‘各從其類’的生命——包括你。”
那天晚上,他們坐在氈房外的草地上,一起看草原的星空。星星綴滿天空,明亮得仿佛觸手可及;遠處的羊群傳來輕微的叫聲,像是在和星空唱和。陸則從口袋里拿出一個用羊毛編織的小盒子,里面裝著一枚用草原玉石打磨成的戒指,戒指上刻著一只小小的沙狐圖案:“這是我請牧民的女兒編的,玉石是從草原的河里撿的。我想把它送給你,就像這片草原守護著所有生命,我也想守護你。”
溫以寧接過盒子,眼淚突然掉了下來。她知道,這枚小小的戒指,承載著陸則對她的心意,也承載著他們對這片草原的熱愛。
第三章生命管理,如神賜使命
隨著對牧場生態的深入了解,溫以寧和陸則發現,草原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黃鼠依賴牧草生存,沙狐依賴黃鼠生存,狼群又依賴沙狐和羊群生存,而牧民則依賴羊群和草原生存。這種環環相扣的關系,正是“各從其類”的最好體現。
“《創世記》里說‘使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原來這份‘管理’不是征服,而是守護。”溫以寧坐在草原上,看著遠處牧民趕著羊群走向新的放牧區,輕聲說,“我們人類作為管理者,應該做的是維護生態平衡,讓每一種生物都能‘各從其類’地生存繁衍。”
陸則點了點頭,從口袋里拿出一份牧場規劃圖:“我打算把牧場分成三個區域,一個區域放牧羊群,一個區域補種冰草,一個區域作為野生動物保護區。這樣既能保證牧民的收入,也能給黃鼠、沙狐和狼群留出生存空間。”
為了實現這個規劃,他們一起說服牧民調整放牧方式,一起向當地政府申請生態保護資金,一起組織志愿者來牧場參與補種活動。有一次,一位老牧民不愿意把自己的羊群遷出野生動物保護區,對著陸則發脾氣:“這是我的牧場,我想在哪放就在哪放!”
溫以寧沒有指責老牧民,而是拉著他的手,帶他去看保護區里的沙狐幼崽:“大叔,您看這些小沙狐多可愛。如果羊群一直在這放牧,沙狐就找不到食物,以后可能就再也看不到它們了。而且我們在其他區域給您留了更好的草場,羊群能長得更壯,您的收入也不會減少。”
老牧民看著沙狐幼崽,沉默了很久,最終點了點頭:“你們說得對,草原是大家的,不能只想著自己。”后來,這位老牧民成了生態保護的積極支持者,還主動向其他牧民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看著越來越多的牧民加入生態保護的隊伍,溫以寧突然明白了“人類繁衍”的真正意義——不僅是生命的延續,更是對“管理全地”使命的傳承。就像草原上的動物“各從其類”,人類也應該一代又一代地守護這片土地,讓每一種生命都能在這片草原上,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陸則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輕輕把她攬進懷里:“以后,我們可以在牧場里建一個生態科普站,讓城里的孩子來這里體驗草原生活,了解動物保護的重要性。”
溫以寧緊緊抱住他,用力點頭:“好,我們一起建。就像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我們也要用這份‘形像’,把對生命的敬畏傳給更多人。”
第四章形像圓滿,如草原永續
又過了兩年,溫以寧和陸則的生態科普站終于建成了。科普站里有草原動物標本展,有生態監測數據墻,還有一個小型的“動物互動區”,孩子們可以在這里觀察黃鼠的洞穴、投喂人工飼養的沙狐(經過專業訓練,無攻擊性)。
每到暑假,科普站里就擠滿了孩子。溫以寧帶著他們去草原監測,教他們辨認動物的足跡;陸則則帶著他們騎馬,給他們講牧場的生態故事。有個小女孩在看到沙狐幼崽時,興奮地拉著溫以寧的手說:“老師,沙狐好可愛,我以后也要來保護它們!”
溫以寧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頭:“只要你心里想著它們,就是在保護它們呀。就像《創世記》里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管理生命的使命,哪怕只是不傷害小動物,也是在踐行這份使命。”
看著孩子們眼里對生命的熱愛,溫以寧和陸則相視一笑,眼里滿是欣慰。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份對生命的敬畏,已經在孩子們心里種下了種子。
那天傍晚,科普站的孩子們都走了,溫以寧和陸則坐在草原上,看著夕陽慢慢沉入地平線。星星一顆接一顆地亮起來,遠處的羊群已經回到圈里,只有偶爾傳來的狼嚎聲,在草原上回蕩。
“你看,我們的牧場越來越好了,”溫以寧靠在陸則的肩膀上,語氣里滿是驕傲,“冰草長得很茂盛,黃鼠和沙狐的數量也恢復了,連狼群都敢靠近定居點了。”
陸則從口袋里拿出一個小盒子,打開后里面是一枚用草原玉石和白銀制作的戒指,戒指上刻著一對男女牽著馬的圖案,周圍還環繞著黃鼠、沙狐和羊群的紋樣。“以寧,”他認真地看著她,“從我們在牧場相遇,到一起守護生態,一起建科普站,我知道,你就是我想一直相伴的人。你愿意嫁給我嗎?以后,我們一起看著草原上的生命繁衍,一起踐行‘管理全地’的使命,一起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溫以寧的眼淚突然掉了下來,她用力點頭:“我愿意。陸則,以后我們不僅要守護這片牧場,還要把這份守護傳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也知道,人類的繁衍,不僅是生命的延續,更是對神所造萬物的責任與熱愛。”
陸則把戒指戴在她的無名指上,然后緊緊抱住她。月光灑在他們身上,星星在天空中閃耀,草原上的風輕輕吹過,帶著牧草的清香,仿佛在為他們祝福。
后來,溫以寧和陸則有了一個兒子,他們給孩子取名叫“陸牧寧”,希望他能像草原一樣遼闊,像牧場一樣包容,永遠記得自己與這片土地、這些生命的聯結。每個周末,他們都會帶著陸牧寧去草原,看黃鼠打洞,看沙狐奔跑;每個節日,他們都會和牧民們一起,在氈房里唱歌跳舞,慶祝草原的豐收。
陸牧寧六歲那年,第一次成功用望遠鏡觀察到了狼群。他興奮地拉著陸則和溫以寧的手,指著遠處的狼群說:“爸爸媽媽,你們看!狼群在保護草原呢!”
溫以寧和陸則相視一笑,眼里滿是欣慰。他們知道,這份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已經在兒子心里種下了種子,就像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這份“形像”也會一代代地傳承下去,讓草原上的生命“各從其類”,讓人類的使命永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