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凈之約
書近前第一次見到陸艾城,是在古城的“約書亞見證館”。仲秋的陽光透過彩繪玻璃,在展柜里的“耶利哥城模型”上投下斑斕的光,她蹲在模型前記錄細節,指尖剛觸到代表“當滅之物”的紅色標記,身后就傳來帶著厚重感的聲音:“這個模型的細節有偏差,按《約書亞記》7章記載,‘當滅之物’應集中在城中心的祭壇附近,而非散落在民居區域?!?/p>
她回頭,撞進一雙盛著沉靜光的眼。男人穿件深灰色羊毛衫,領口別著枚銅質“約柜”徽章,懷里抱著本翻舊的《約書亞記考古注釋》,書脊內側貼著張泛黃的經文卡片,寫著“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拔医嘘懓牵彼噶酥杆掷锏墓P記本,“你是來做‘約書亞時代遺址’研究的?看你反復標注‘按支派近前’,像是在找‘潔凈與得勝’的關聯。”
書近前愣住。作為宗教學專業的博士生,她最近總陷在學術困境里——撰寫的《約書亞潔凈以色列民與當代信仰倫理》論文,因“缺乏現實映射”被導師要求重改;去教堂做田野調查時,有位信徒問她“知道‘當滅之物’的真理,可生活里的‘污穢’怎么潔凈”,她竟不知如何回應;連父母都勸她“別鉆故紙堆,先順利畢業再說”。她像個站在艾城前的困惑者,直到上周在神學院聽教授講《約書亞記》8章,那句“我已經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里”像道強光,才讓她來這處以“約書亞見證”為名的展館,想在文物與經文中找回“潔凈與傳承”的奧秘,卻沒想過會遇到這樣一個人。
“我叫書近前,”她攥緊手里的鋼筆,指尖沁出細汗,“我只是不明白,為什么約書亞能通過‘按支派查究’潔凈百姓,而我們現在連‘分辨污穢’都很難?就像我想把‘潔凈’的真理寫進論文,卻連安慰一位信徒都做不到。”
陸艾城把《約書亞記考古注釋》放在展柜旁的長桌上,從背包里取出一張手繪的“艾城布局圖”,上面用紅筆標注著伏兵位置、百姓進攻路線,甚至“當滅之物”的封存區域?!澳憧催@布局,”他指著地圖,“約書亞攻艾城前,先花時間查究‘當滅之物’的問題,不是浪費時間,是因為他知道,百姓的潔凈是得勝的根基。”他翻開書,指著其中一頁的考古照片,“這是艾城遺址出土的陶罐,里面發現了不屬于以色列人的祭祀物品,印證了經文里‘當滅之物’的記載——潔凈從來不是抽象的要求,是具體的‘除去不合神心意的東西’。”
他的話像陽光穿透彩繪玻璃,慢慢驅散了書近前心里的陰霾。那天他們在展館待了一下午,夕陽把模型染成金紅色。她說起論文寫作的無奈:為了考證“按支派查究”的流程,翻遍十幾本考古報告;為了尋找“潔凈倫理”的當代案例,采訪了二十多位信徒,卻還是找不到突破口。陸艾城則講起他的經歷——三年前放棄海外博物館的工作,來這里打理展館,最初連維持運營的資金都沒有,靠“潔凈己心”的信心和信徒的奉獻撐下來;有次展館收到一批捐贈的古籍,其中一本夾著涉及偶像崇拜的插畫,他沒有保留,而是按照“當滅之物”的原則妥善處理,后來竟因此吸引了更多重視真理的捐贈者?!澳憧茨莻€‘約柜模型’,”他指著展館中央,“之前有游客想在旁邊擺放私人紀念品,我拒絕了,因為我知道,見證館要守住‘潔凈’的本質——就像以色列人要守住神的律法,我們也要守住真理的純粹?!?/p>
“下周展館要辦‘潔凈與得勝’見證會,”陸艾城收拾圖紙時忽然說,“會邀請信徒分享‘除去生命中當滅之物’的故事,墻上會掛‘到了早晨,你們要按著支派近前來’的經文。你要是有空,來幫忙記錄吧,或許能從他們的故事里,找到你論文需要的‘現實映射’?!?/p>
書近前猶豫了兩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那位信徒的訪談記錄,看到“我總忍不住刷短視頻到深夜,知道這是浪費時間,卻改不掉”,忽然想起《約書亞記》7章的“被取的人,有當滅的物在他那里”——或許“潔凈”不是一次性的“大掃除”,是像約書亞那樣,“按著支派、宗族、家室”一步步查究,一點點除去生命里不合神心意的東西。于是周六清晨,她帶著錄音筆,走進了見證會現場。
見證會的氣氛格外真誠,分享的人里有戒掉拖延癥的學生,有放棄功利性社交的職場人,還有靠著禱告擺脫焦慮的母親。當一位中年男人說“我之前總把工作放在家庭前面,直到查究自己的內心,才發現‘成功’成了我的‘當滅之物’,現在我每周都留一天陪家人,反而覺得更滿足”時,書近前忽然明白,自己之前的論文少的不是“理論”,是“生命的溫度”——就像約書亞把“潔凈”落實到“按支派查究”的每一步,她也該把“潔凈倫理”落實到信徒的日常生活,讓抽象的真理變成可實踐的行動。
從那以后,書近前成了展館的常客。她會在周末跟著陸艾城整理文物,把“潔凈”的真理與當代生活結合;陸艾城則會陪她修改論文,用“艾城得勝”的案例幫她分析“潔凈與傳承”的關系。他們的相處像約書亞與祭司,在彼此的生命里成為“潔凈的伙伴”,每一個瞬間都藏著神的預備。
深秋的時候,書近前的論文《從約書亞潔凈以色列民看當代信仰倫理的實踐》發表在核心期刊上,還獲得了“年度優秀論文”獎。領獎那天,她特意邀請了陸艾城。站在領獎臺上,她拿著證書說:“這篇論文的完成,離不開‘潔凈與得勝’的真理啟示——約書亞讓我們知道,只有先潔凈自己,才能得著得勝;只有代代守住潔凈的原則,才能讓信仰傳承下去。”
頒獎結束后,陸艾城在展館的“艾城模型”前向書近前求婚了。他手里拿著一枚用古銅打造的戒指,內側刻著“潔凈之約”四個字:“近前,神讓我們在文物與經文中相遇,是要我們一起成為‘潔凈的見證者’,像約書亞除去當滅之物那樣,把‘潔凈己心、傳承真理’的使命傳給下一代,你愿意嗎?”
書近前含淚點頭。他們的婚禮在展館的庭院里舉行,牧師捧著圣經,誦讀著《約書亞記》8:1-2:“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你起來,率領一切兵丁上艾城去,我已經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里。你怎樣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當照樣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只是城內所奪的財物和牲畜,你們可以取為自己的掠物。你要在城后設下伏兵?!蹦翘斓年柟飧裢鉁厝幔ピ豪锏墓鸹h著香氣,親友們用彩紙剪出“約書亞得勝”的圖案,掛在樹枝上,像在慶祝一場跨越千年的“潔凈之約”。
婚后,他們一起擴建了“約書亞見證館”,增設了“潔凈倫理工坊”,既為信徒提供查經空間,也為不同群體設計“生命潔凈”課程——為學生設計“時間管理與心靈潔凈”,為職場人設計“價值觀分辨與潔凈”,為家庭設計“親子關系中的潔凈溝通”。展館的墻上掛著四幅經文拓片:“到了早晨,你們要按著支派近前來”“被取的人,有當滅的物在他那里”“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我已經把艾城的王和他的民、他的城并他的地,都交在你手里”。
有天下午,一個高中生來工坊咨詢:“我總忍不住打游戲,明明知道會影響學習,卻控制不住自己,我該怎么‘潔凈’自己呢?”
陸艾城蹲下身,指著“艾城模型”說:“約書亞攻艾城前,先花時間查究問題所在,你也可以像他那樣,‘按步驟’調整——比如每天減少10分鐘游戲時間,用這10分鐘讀一段經文或做一道題,慢慢除去‘游戲成癮’這個‘當滅之物’。潔凈不是一下子做到完美,是一步步靠近神的心意?!?/p>
書近前則拿出“生命潔凈手冊”,翻到“習慣調整”的頁面:“這里有個‘替代法’,當你想打游戲時,就去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比如和朋友打球、幫父母做家務——就像約書亞用‘正確的進攻方式’代替‘混亂的進攻’,你也可以用‘合神心意的事’代替‘不合神心意的習慣’。”
高中生拿著手冊,眼里泛起光:“原來‘潔凈’不是懲罰自己,是慢慢變成更好的人?!睍翱粗谋秤?,忽然想起自己最初的學術困境——原來人類繁衍的意義,不只是血脈的延續,更是“潔凈之約”的傳承,是像約書亞那樣,把“除去當滅之物、守住真理純粹”的信念代代傳遞,讓每一代人都知道,只有先潔凈自己的生命,才能得著神所預備的得勝,也才能讓信仰在世代里永遠純粹、永遠堅固。
很多年后,書近前和陸艾城的兒女也成了信仰傳承者。兒子陸潔凈接過了展館的管理工作,繼續守護“見證館的潔凈本質”;女兒書得勝則成了一名信仰輔導員,專門幫助人“除去生命中的當滅之物”。他們的女兒在一次講道中說:“我的父母教會我的,不只是文物的知識,更是‘潔凈之約’的真理——神讓約書亞通過潔凈得著艾城,也讓我們通過潔凈得著生命的得勝;人類繁衍的意義,就是讓這份‘潔凈己心、傳承真理’的愛,永遠在世代里延續,直到神的應許完全成就。”
每年仲秋,書近前和陸艾城都會帶著子孫們在展館的“約柜模型”前禱告,感謝神保守展館的潔凈,也感謝祂賜下“潔凈之約”。風吹過彩繪玻璃的聲音,像在訴說著古老的得勝故事,經文“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的回響,在展館的上空輕輕飄蕩——這是神的應許,也是他們家族跨越世代的“潔凈之約”,在時光里永遠鮮活,永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