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與朱高燧臉上的興奮之色更濃,與有榮焉。
木正居也站在一旁,那雙半瞇著的眼睛里,閃過復雜。
“正居。”
朱棣突然開口叫住了木正居。
“你還記得,朕年輕的時候嗎?”
“那時候,朕跟隨徐達大將軍北伐。兩淮之地,洪澤湖一帶,本是魚米之鄉(xiāng),現(xiàn)在卻幾百里沒有人煙。”
"那草長得半人高,從老百姓院子里一直長到炕上。”
“元人把當?shù)厝α俗R場,人殺了,埋在地里做肥料。草長得才好。"
"咱記得清楚,那是盛夏七月,當?shù)貐s陰寒刺骨。四野歸火,遍地嗚咽。"
朱棣閉上眼,那些年輕時的畫面在腦海中一幕幕閃過。
"十幾萬大軍盡垂淚。徐達大將軍說,再搞十幾年,咱們的孩子連唐詩宋詞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他恍惚間睜開眼,目光如炬。
"咱明白正居你的意思,要與民修養(yǎng),做一個明君。可咱不能眼睜睜看著敵人做大,殺進來!"
"老頭子我匹馬單刀,也不讓他們跨進一步!"
這番話說得鏗鏘有力,朱高煦與朱高燧聽得熱血沸騰。
木正居站在一旁,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看著朱棣。
這位永樂大帝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了。
夕陽漸漸西沉,天邊的云霞也慢慢褪去顏色。
感受著時間流逝,朱棣突然笑了,"今日,我低頭一算,咱已經(jīng)年過六十五了。"
他轉(zhuǎn)過身,看著身后的三個兒孫。
"醫(yī)官說咱是風前燭,雨里燈。你們說,以咱這個年紀,上馬殺敵,下馬治國,古今往來哪個帝王比得了咱?"
朱高煦想要開口,卻被朱棣抬手制止。
"咱知道你們想說什么。可咱心里明白,咱的時間,不多了。"
"父皇!"朱高燧跪了下去。
"起來。"朱棣擺了擺手,"咱還沒死呢,跪什么跪。"
他看向遠方,聲音中帶著悵然。
"史筆如鐵,難道咱一生的功績,都換不來史書那一句功過相抵嗎?"
這話說得凄涼,讓在場所有人都沉默了。
良久,朱棣深吸一口氣,轉(zhuǎn)身對朱高煦與朱高燧說道:"老二,老三,你們回大營去,清點戰(zhàn)損,安撫將士。"
"父皇,兒臣……"
"去吧。"朱棣的語氣不容置疑。
兩人對視一眼,最終還是領(lǐng)命離去。
山巔之上,只剩下朱棣、朱瞻基與木正居三人。
夜色漸深,星辰滿天。
朱棣靠在一塊巨石上,看著天上的星星,突然笑了。
"正居,你說,咱這一輩子,值不值?"
木正居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陛下開疆拓土,威震四海。后世子孫,必銘記陛下之功。"
"哈哈哈……"朱棣大笑,笑著笑著,卻咳出一口血。
"爺爺!"朱瞻基撲了過去。
朱棣擺了擺手,"咱沒事。"
他從懷中掏出一柄劍,正是那柄永樂天子劍。
"正居,過來。"
木正居上前一步。
朱棣看著他,將天子劍遞了過去。
"這劍,咱當年給過你一次。如今,再給你一次。"
木正居的手微微一顫。
"陛下……"
"拿著。"朱棣的聲音很輕,"咱知道,老二老三他們估計不會服氣。如今附近兵力皆是三千營與五軍營的,萬事小心。"
他頓了頓,目光轉(zhuǎn)向朱瞻基。
"瞻基,你過來。"
朱瞻基跪在朱棣面前,"爺爺您不會出事的!"
朱棣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
"傻孩子。爺爺不在了,你也得好好的。"
他看向木正居,眼中帶著懇求與信任,"正居,咱的好圣孫與老大,就交給你了。"
木正居鄭重地接過天子劍,單膝跪地。
"臣,領(lǐng)旨。"
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他抬起頭,看著滿天繁星。
"正居,你說,咱這一生,算不算……無憾了?"
木正居沒有回答。
他只是緊緊握著手中的天子劍,眼中漸漸濕潤。
山風呼嘯,卷起漫天雪花。
朱棣閉上了眼,嘴角還掛著那抹笑容。
"瞻基……"
"爺爺!"
"我床榻下有留給你的東西。"
"人生真短啊。如此江山,怎能不讓人留戀……"
......
永樂二十二年,秋,漠北。
大明永樂皇帝朱棣,崩于北伐歸途。
這個消息傳回京師時,整個大明陷入了一片悲慟。
奉天殿前,天幕的畫面定格在那個山巔之上。
朱元璋看著天幕中那個閉上眼的老四,喉頭哽咽。
"老四……"他想說點什么。
朱棣……真的死了。
不是死在病榻上,不是死在宮殿中,而是死在他征戰(zhàn)一生的草原上。
"父皇,四弟他……"朱標張口欲要安慰。
朱元璋擺了擺手,沒有說話。
【永樂大帝朱棣,在位二十余年,九次北伐,開疆拓土,威震四海。】
【后世史家評價:永樂一朝,國威遠播,疆域之廣,超越漢唐。】
【然其晚年窮兵黷武,耗費國庫,亦有爭議。】
【但無論如何,永樂大帝朱棣,無愧于"大帝"二字。】
這幾行字讓奉天殿內(nèi)的眾人沉默了。
就在這時,天幕的畫面突然一轉(zhuǎn)。
【問:永樂大帝臨終前,為何要將天子劍交給木正居?】
【這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這個問題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對啊,天子劍那可是皇權(quán)的象征,朱棣為何要交給木正居?
天幕上,后世之人的討論開始刷屏。
【這個問題問得好!很多人都以為永樂大帝是信任木正居,所以才把天子劍給他。】
【但實際上,這背后的原因,遠比表面看起來復雜得多。】
【首先,咱們得明白一點,永樂大帝當時的處境。】
【他死在北伐途中,而當時在場的,除了太孫朱瞻基,還有二王朱高煦和三王朱高燧。】
【這兩位王爺,可都是跟著永樂大帝南征北戰(zhàn)的狠人,手握重兵,野心勃勃。】
【而朱瞻基當時只有二十多歲,雖然被立為太孫,但根基未穩(wěn)。】
【永樂大帝很清楚,他一死,這兩個兒子絕對會跟老大和太孫爭奪皇位。】
【所以,他必須給朱瞻基留一個保障。】
【而這個保障,就是木正居。】
【字面意思,他一人便可抵萬軍!】
【知道什么叫做“活著的帝國圖騰”這句話的含金量了嗎?】
【用后世的話來說就是,人還沒見面,那一長串紅的發(fā)黑的血條和稱號,就先糊你臉上了!
什么“九錫鬼相”、“三朝帝師”、“東方愷撒”、“漢家戰(zhàn)神”……誰看了不迷糊?】
【后世學這段歷史的學生都得崩潰了,光是背木正居的頭銜和功績,就得占半本教科書!】
【而事實也證明了,永樂大帝這個做法是最正確的。朱高煦和朱高燧那兩個莽夫,在木正居面前,跟剛出新手村的玩家沒啥區(qū)別。】
【接下來歡迎大家收看,后世拿破侖大帝最崇拜的偶像——木正居,是如何上演他的個人秀的!】
【沒錯!下一幕,就是堪稱經(jīng)典的“鬼相臨營”!
看這位老人,是如何孤身一人,僅憑自己的威望,不費一槍一彈,就讓蠢蠢欲動的三千營和五軍營將士,盡數(shù)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