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過去了,項目完全停滯。
實驗室里氣氛壓抑,各種方案被提出又被否決,超級計算機跑遍了所有已知模型都找不到最優解。
眾人冥思苦想,茶飯不思。
沈飛大部分時間都沉默地待在實驗室里,不是在看數據,
就是在看大熊和西伯利亞狼的實戰測試錄像,
一遍又一遍。
他甚至親自穿上了一套調試中的原型機,
親身體驗那種意識與身體脫離的遲滯感和令人煩躁的反饋震動。
第三天深夜,
實驗室里只剩下沈飛和幾個還在熬夜演算的東大科學家。
沈飛站在巨大的白板前,上面寫滿了復雜的公式和結構圖。
他目光空洞,似乎神游天外,
手指無意識地在白板上劃動著。
突然,
他停了下來。
他的目光聚焦在了白板角落的一個能量傳遞損耗公式上,又猛地抬頭看向旁邊懸掛著的、極其精細的人體脊柱神經網絡圖。
一個看似毫不相干、來自他前世模糊記憶碎片中的概念,
某種用于高精度機床減震的非線性自適應阻尼算法,
如同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
并與眼前的生物神經信號傳遞特性產生了詭異的關聯!
不是強行同步!
不是降低靈敏度!
是引入一個模糊緩沖層!
一個能模擬人類小腦功能的、基于混沌數學預測的動態阻尼系統!
它不是消除延遲,而是利用極短的延遲來預判動作趨勢,并進行智能化的緩沖和力道補償!
將機械的剛性連接,轉變為一種“預測性協同”!
這個想法天馬行空,
完全跳出了當前所有科研人員的思維框架!
沈飛眼中精光一閃,猛地抓起記號筆,在白板的空白處飛快地寫下一連串全新的、極其復雜卻又蘊含著某種奇異美感的數學表達式和一個全新的系統結構框圖!
他的動作引起了旁邊幾位東大科學家的注意。
他們起初是疑惑,但隨著沈飛越寫越快,越寫越深入,
他們的表情從疑惑變成震驚,再從震驚變成癡迷!
“這……這是……”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鏡,聲音顫抖地指著其中一個核心算法。
“非線性預測補償?這思路……太……太不可思議了!”
“但這似乎……真的有可能繞過神經信號固有的傳遞延遲問題!”
“還有這個動態阻尼模型!”
“它不是在對抗反饋,而是在引導和吸收!”
“上帝……這簡直是把機械變成了活物的延伸!”
另一個年輕些的博士看得如癡如醉。
沈飛扔下筆,長長吐出一口氣,仿佛將所有的靈感和精力都傾注在了這塊白板上。
他指著那幅全新的設計圖,
語氣平靜卻帶著毋庸置疑的力量:
“別管現有的理論框架?!?/p>
“按照這個思路,重新編寫底層控制代碼,在傳動關節加裝我們現有的高靈敏度微震傳感器陣列作為數據輸入,主控芯片運算優先級全部重設?!?/p>
“立刻進行模擬測試!”
實驗室里瞬間沸騰了!
所有疲憊一掃而空!
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如同打了興奮劑,立刻撲到計算機前,開始根據沈飛提供的全新思路進行瘋狂演算和模擬!
消息像野火一樣傳遍整個基地。
拉哈姆和法赫德教授穿著睡衣就沖了過來,看著白板上那套完全陌生的、卻又直指問題核心的解決方案,目瞪口呆。
就連一直待在休息區、看似不關心進度的美方技術觀察員,
也忍不住湊到實驗室門口,伸長脖子往里看,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他們無法理解,這個看起來像雇傭兵頭子多于科學家的男人,怎么可能在所有人都陷入絕望時,憑空拿出這樣一套近乎科幻的解決方案?
模擬測試的結果很快出來,成功率從之前的0.7%飆升到了68.3%!
雖然還不完美,
但已經徹底證明了這條路的可行性!
剩下的只是優化和調試的問題!
整個昆侖基地震撼了!
所有人,無論是也門的科學家、141的隊員、各國的特種兵,
還是那些心高氣傲的技術觀察員,
再看沈飛的眼神,已經完全變了。
那不僅僅是對領袖或強者的敬畏,
更是對一種超越時代、近乎神啟般的智慧的震撼與折服!
普萊斯遠遠看著被眾人簇擁、
卻依舊平靜的沈飛,點燃了雪茄,對身邊的肥皂和幽靈低聲笑道:“看吧,我就說,這家伙根本就是個怪物?!?/p>
幽靈沉默著,面具下的目光閃爍,最終緩緩地、重重地點了點頭。
這一刻,沈飛在昆侖基地的權威,以及他所代表的可能性,真正地變得不可動搖。
而那具能改變世界格局的鋼鐵之軀,也終于看到了破殼而出的曙光。
.......
半個月的時間,在昆侖基地這種與世隔絕、全員狂熱投入的氛圍下,眨眼即過。
這十五天里,核心實驗室幾乎是日夜不休。
根據沈飛那堪稱神啟的全新算法和架構,
工程師們瘋狂地編寫、調試著數以萬計行的控制代碼;
材料學家們改進了關鍵關節的復合軸承;
生物小組則沒日沒夜地優化著與大熊神經系統對接的傳感器貼片和反饋模擬系統。
終于,
在一個清晨,
基地內部的廣播系統罕見地響起了拉哈姆教授激動到有些變調的聲音:
“所有單位注意!”
“所有單位注意!蠻牛-II型外骨骼首次全功能實測試驗,將于一小時后在中央測試場進行!”
“重復,‘蠻牛-II’型首次全功能實測試驗,一小時后開始!”
“嗡——”
整個基地仿佛被投入了一顆深水炸彈,瞬間沸騰了!
無論是正在休息的科研人員、輪值的安保隊員、還是那幾支心思各異的各國特種兵,
全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
不約而同地涌向位于基地核心區域的巨型測試場。
測試場足有半個足球場大小,頂部是高達數十米的穹頂,四周是加固的觀察玻璃廊道。
此時,
廊道里早已擠滿了人,
人頭攢動,
各種語言的低語聲交織在一起,
充滿了激動和期待。
東大的龍焱隊員們抱著臂,神情嚴肅而專注,
烏拉爾的壯漢們則顯得更加外放,互相用粗獷的語調猜測著那鐵疙瘩到底能有多大力氣。
就連那支一直孤傲離群的美利堅三角洲小隊,也在牧羊人中校的帶領下,
出現在了廊道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眼神復雜地盯著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