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鶴林略作沉思,問道:“伍弟何不將此禍的前因后果講來聽聽,也便我等斷個是非曲直?”
陸玄黃亦開口和道:“若無顧慮,確當說來,是非自有公斷。”
伍開山見眾人齊聲相問,委實不好推卻,便將王勐所說復述一遍,只是故意未提及二盜之名,又將中箭受傷一節瞞下。
不料話音剛落,忽聽一人問道:“老衲問得一句,伍施主的舊友可是右腿患疾之人?”
伍開山聞言,心下一驚:這福聞大師的綸音神功確是厲害,王老弟輕功絕頂,雖藏身院外,我等眾人全然不知,而福聞大師竟聽辨出王老弟雙腿輕重有別,當真駭人。
見隱瞞不成,只得拱手說道:“福聞大師明鑒!我這舊友未患腿疾,實是右腿中箭受傷。”
福聞和尚點頭說道:“應是如此。”說罷微閉雙眼,未再言語。
伍開山嘆息一聲,又將天狼箭陣、犬嘯虎毒細說出來。
彭鶴林當即明白伍開山適才不曾明說之意,正色說道:“依著伍弟所說,這箭毒十分了得,侍衛定會尋著藥味找到此處。”
“只要想找,定會找來。”
彭鶴林嘆道:“伍弟雖不在武夷修道,但你我畢竟師出一門。之前伍弟散財捐資,暗助義軍,這是舍家成仁。此際施援手于舊友危難之際,這是云天高義。于師于道,武夷派既際會在此,又豈能袖手不管?伍弟方才不說中箭之事,實是不該!”
武隱——白玉蟾世稱武先生,先收入室弟子六人,除了大弟子彭鶴林、三弟子胡鶴簡,尚有二弟子葉鶴熙、四弟子趙鶴夫、五弟子陳鶴默、六弟子羅鶴大,江湖人稱武夷六鶴。
白玉蟾率眾弟子創立武夷派之后,仍時常游道四方,后又收得伍開山,為關門弟子。
伍開山雖入門最晚,但習武天資極高,加之白玉蟾悉心指教,將至高武學“九接佛風”傾囊相傳,使得伍開山的武功雖不能躋身一流高手之列,卻是不在彭鶴林、胡鶴簡之下。
伍開山得白玉蟾真傳,只是天性不喜修道,獨將亂世蒼生掛于心上,故雖學得九接佛風,卻被白玉蟾視為武學傳承之衣缽,而彭鶴林等六弟子則作為傳道之衣缽。
正因如此,伍開山不居武夷山,亦非武夷派之人,平時只以師兄弟稱呼“六鶴”,而“六鶴”則稱其為“伍弟”,減一“師”字以別于五弟子陳鶴默。
當下,伍開山聽得大師兄責備之話,不由歉然說道:“大師兄切莫見怪!此事雖是棘手,也未必不得斡旋,伍弟自有辦法。朝廷不比江湖門派,故而不想牽連諸位。”
“伍大俠此言差矣,你我眾人同氣連枝,切莫再談牽連。”
嚴威話鋒一轉,接著又道:“不知這天狼箭陣果真如此厲害?”
伍開山聞言,已知眾人定是不肯離去,又聽嚴威問到天狼箭陣,心下暗想:鐵弟人在康王府多年,識得此陣。曾聽他說被困此陣,絕難全身而退。以他的身手尚無把握破陣,足見此陣的厲害……
“在下對這天狼箭陣倒是略有耳聞。”陸玄黃說道:“據說這些箭把式來自各地射弓踏弩社。踏弩社每年設擂比箭,各社但取前三再聚比試,最終勝出三人,才有資格入府操練箭陣。此陣法據傳是域外異人獻給秀王,再由秀王獻給康王。至于此陣威力如何,卻因鮮有見者而不得知。”
伍開山點頭說道:“確是如此!除了這些射弓踏弩社的箭手,另有四個從百萬軍中選出的領頭侍衛,箭法更是精妙駭俗。這幫人平時除了練箭,更有專人負責教習騰躍閃躲諸般本領。訓練有素加之配合精熟,這天狼箭陣確是不可小覷……”
“誒……伍弟,休長他人威風。”胡鶴簡說道:“在座諸位哪個不是大風大浪里過來的,俺卻不信還能被一個小小的箭陣難住不成?”
彭鶴林說道:“真便動起手來,三師弟切不可大意!”
“小心便是!要是動手,待俺打個頭陣,沒人會與俺搶這頭功吧?”胡鶴簡言畢雙目環視眾人。
眾人見他雖為修道之人,性情實顯急躁,而言語神情卻又透著方外人之質樸,不由皆笑著點點頭。
胡鶴簡見眾人均已答應,唯獨三個和尚既不點頭又不言語,不由氣道:“和尚,莫不是把這當成禪堂了?從進這屋,就不見你們說話……”
見三僧仍不言語,又道:“忘了!這大耳和尚倒是說了一句。耳朵倒是靈光,怎奈反應恁也太遲,人都走得遠遠,你這才說出,等同沒說。這福玉老和尚是怎麼當得住持,許是少林沒人可用,竟派得你們前來?”
眾人細看福聞和尚,果見兩耳大過常人許多,倒是不知是天生如此還是苦練這綸音功所致。
三僧聽得胡鶴簡如此說話,卻是不氣不惱,與福聞并座在前的另一個老僧雙眼微動,開口說道:“慧正,施主請言,你可說說。”
坐在其后的小和尚聞言,站起身來,雙手合什說道:“弟子領命!”
說畢,依是站在老僧身后向著眾人又道:“諸位施主,小僧法號慧正,這是福聞、福默二位師叔。福默師叔讓弟子說,弟子便說……”
眾人聞聽此言不由暗想:兩位老和尚倒是奇怪,既能開口說話,卻又讓小和尚代說。這小和尚倒也聽話,未讓說時,一句不說。
當下聽慧正接著說道:“此行乃是奉福玉方丈之命,前來聽奉伍大俠及諸位調遣。臨行之時,方丈擔心二位師叔路上不得照顧,故安排小僧同行。福聞、福默二位師叔一心向佛,自是洞察萬事于腹內,只是礙于佛門戒律而納于言行,不便直言己見,故由小僧代為言之……”
福聞、福默聽后倒是同時點了點頭,似在稱贊慧正說得甚好。
眾人聽出這弦外之意:這少林寺福字輩高僧福聞、福默,身為護寺八大金剛,定是一心向佛修武,對接人待事等諸般世事俗節怕是生于應付,便由慧正一路陪同前來。
“福玉方丈得到伍大俠傳信,便召師叔與小僧當面訓戒:‘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伍大俠既有義舉,我少林定當鼎力相助。”
慧正說罷,伍開山接道:“福玉大師方外高人,更以佛心救世,我等實是欽佩不已。”
“方丈還說,此次會晤,由伍大俠出面召集眾門派,眾人所言所行定是至善至德,我少林弟子聽命行事便好,因此方丈選派了武功最好的福聞、福默師叔帶領弟子前來。”
眾人聞言,揣知福玉方丈得到會聚揚州的消息,定是誤以為此次聚議會有所行動,遂派出武功高強的護法金剛前來協助。
胡鶴簡開口說道:“福玉和尚倒是有心,奈何這大耳和尚方才聽得人來,卻不言語,豈不枉費了福玉苦心?”
慧正聞言,雙手合什說道:“亦無所住,亦來亦去,亦住亦坐。福聞師叔耳里無來亦無往,有來亦有往。胡真人若想早得消息,當請師叔聞訊便講就是。”
福聞聞聽竟自點頭應允,胡鶴簡見狀不由笑道:“你這小和尚倒是乖巧,比你這師叔有趣。不過這甚麼‘來往有無’的不可再說,聽得俺老道直犯糊!”
慧正聽后道了聲“阿彌陀佛”,不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