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幫你去技術科那邊要一份,他們的圖紙繪圖室負責的,比較嚴謹規整。
對了,這是研究所給你送來的今年研究計劃,研究方向,以及《鐵路概論》等業務知識,你需要完整看看,你們研究所是有定時考試的。”
陳衛東有點激動,他的工作關系屬于四九城鐵路局研究所,但是每天卻只是在豐臺機務段的工作,做的還是最基礎的,要說他不茫然是不可能的。
總覺得他對研究層帶著一層云山霧罩,尤其是檢修車間實習期間,實習要求就是發揮他大學生,技術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但是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陳衛東沒有方向。
但是現在研究所送來資料,陳衛東像是心中有石頭落了地。”
他拿著資料開始認真看起來:
首先就是五年建設計劃的總方針,鐵路工作的目標是完成國家運輸任務。
因此鐵道研究所的方針便是在提高鐵路運輸能力中研究解決鐵路技術上一系列的重大問題,它的工作任務應該是:改進機車車輛,舊線養護與新線工程的技術質量,加強通信設備,建立自動信號;進行經濟調查,研究運輸組織,以提高運輸能力達到安全運輸,降低成本。
為實現上述方針,結合以往的經驗,今后學習毛熊,結合現場,聯系各方,培養干部,以建立基礎,穩步前進。
同時加強“一切為科研,科研為運輸。”辦所方針。
1951年10月研究所規定,凡是新來的新來研究所工作的技術員,都要學習《鐵道概論》等基本業務知識,各研究組、室的科技人員必須掌握鐵路業務知識,這是鐵道研究所對全體科技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
1956年-1957年,科研計劃共列研究項目:46項,準備項目9項,試用工作兩項,一共57項。
繞蒸汽機車和車輛制動系統的改造、新型車輛及特種車輛的定型,線路強化,防沙筑路,予應力鋼筋混凝土梁新結構,通信信號新設備、球墨鑄鐵等運輸生產繼續解決的技術問題進行。
鐵路電氣化,無縫線路,新型電子元件......
有了這個方向,陳衛東眼睛一亮,他對和平型改進的想法正好符合今年計劃研究范圍,其他幾個方向,陳衛東也能找到合適的研究點。
只是需要時間,他慢慢熟悉研究員的流程,甚至還有一些新的方向,比如新型制動裝置及車輛滾柱軸承,小型機械化,節約有色金屬和采用代用材料等等。
在上學期間,陳衛東都了解過這幾個方面。
“黃主任,黃主任,出事兒了,鐵路公安,一位同志在工廠中和敵特斗爭的時候,傷到大動脈,失血過多,被就近送到中醫院去了,現在血源緊缺,急需獻血。
段長號召咱機務段的同志們,只要是A型血的,都去中醫院獻血。”
黃主任:“誰是A型血?”
陳衛東:“黃主任,我是!”
“我好像也是,上次體檢說來著!”
“只要可能是的,都去,不確定的也去,去了再驗血。”
陳衛東沒耽誤,很快就跟著一群獻血的工人上了通勤火車。
從老前門站點下車時候,早已有一輛嘎斯卡車在那里等著。
陳衛東跑過去,一名穿著鐵路公安制服的隊長站在那里:“同志們,我姓胡,是這次負傷的馬奎同志的隊長,我代替他,感謝大家的幫助。”
陳衛東:“鐵路一家人,胡隊長,不用客氣,現在時間緊迫,我們先上車再說。”
加上陳衛東一共二十多人一起上了嘎斯卡車。
剛巧,話嘮周一循也是A型血,他早就發現陳衛東,所以上車就坐在陳衛東身邊:“老六,你說,咱鐵路公安的同志受傷,怎么不直接送鐵路醫院?還送去了中醫院?”
陳衛東:“首先,鐵路公安,負責的案件非常廣泛,不管案件發生在哪里,敵人在哪里,只要和鐵路扯上關系,那就是鐵路案件。
換句話說,鐵路公安偵辦的案件,不一定都在鐵路上,可能有鐵路流竄的逃犯。
剛才在通勤火車上,我聽胡隊長和他同事說:
這次一伙犯人便是從鐵路流竄,在火車上溜走到了一工廠中,公安同志和敵特斗爭中,為了抓住敵特,他不顧自身安危.....
晚一秒都有生命危險,所以就近送到中醫院。”
周一循眼睛一亮:“行啊,老六,咱剛來機務段,我們現在連自家部門都沒了解清楚,你已經連這些都弄清楚了?”
其實陳衛東哪里是來機務段了解的,不過他的記憶比別人多一點點罷了。
不過,這件事,也讓陳衛東深切感受到他所在單位的霸氣:
凡和鐵路扯上關系的案件,都屬于它管轄,忒霸氣。
與此同時,四合院各家都聚集在前院。
三位大爺坐在四方桌上。
易中海坐在中間,手中握著搪瓷茶缸子,上面寫著“先進工作者”。
陳老根看著搪瓷茶缸子,有點羨慕,要是他也有一個就好了,先進工作者,這樣的茶缸子,拿出去,也有面兒。
易中海:“今兒全院大會,第一件事,是負責傳達街道辦的政策,為了弘揚咱新人新事新國家的新風尚,最近街道辦要評定一些五好院,五好家庭,作為好的典型和榜樣向全市宣傳:
五好的內容為:‘家庭生活安排好,鄰里團結互助好,鼓勵親人生活工作學習好,教養子女好,自己學習好。’”
閻解成:“一大爺,評選這五好家庭有什么好處嗎?”
易中海:“光要好處,閻解成這我就得批評你,新國家剛建立正是需要我們齊心協力的時候,五好家庭,是建設大家伙的自個兒的家,你跟國家要好處?你怎么這么自私?”
閻解成不服氣,低聲嘀咕:“沒好處,誰干啊?”
易中海:“不過,街道辦說了,評選五好家庭,會報紙光榮榜宣傳,會發獎狀,在門口掛上小紅旗,還會分發一些蔥姜蒜票,獎勵毛巾一條。”
“蔥姜蒜?”
院里大家伙眼睛都亮了,平時大家伙菜本上并沒有蔥票的,因為發的很少,主要由居委會安排,重點照顧基層的烈屬。
一般人家想要蔥姜蒜,就得買議價的。如今能免費分,誰能不高興,更別說還有一條毛巾了。
秦淮茹心中微動,她在院子里賢惠名聲數的著的,評選五好家庭,對她來說是優勢:“一大爺,五好家庭有什么要求嗎?”
易中海笑著說:“東旭媳婦問到點子上了,五好家庭必須具備幾個條件:家庭關系好,政治活動積極參加,工作積極努力,政治認識跟得上,鄰里關系處得好,勤儉節約,講究衛生.....”
當然關鍵的易中海沒說,家庭背景和成分,最好工農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