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擅長的領域,陳衛東侃侃而談,渾身散發一種自信的光芒。
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的成員此時看向陳衛東,腰板都不自覺地挺直了,都像在學校上學聽講一樣。
那一刻,陳衛東沒有擺領導架子,但是他卻得到了這些大學生的信服。
威嚴從來不是靠擺官架子顯擺出來的,而是靠真實實力。
于學誠:“小組長,聽你的意思,我們是要從無到有,設計并且制作一個完整的閥體。
但是我們對各種工藝流程沒有了解透徹,能行嗎?”
陳衛東:“作為一個技術工作者,如果不到一線親身體驗設備運營,做什么都是花拳繡腿。
什么改造創新,發明研究,都是紙上談兵。
一種產品的基本工藝,全世界都是大同小異,主要設備逃不出甲乙丙丁,但是往往細微工藝對產品產量質量的影響大有區別。
我們不懂沒關系,可以先進車間,將設備原理搞清楚,再各自分工。”
陳衛東一番話,讓小組眾人都有了信心。
“名望值 129,名望值 139,名望值 122....”
接下來,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開始有條不紊的工作起來,陳衛東白天去車間,熟悉設備原理和使用。
晚上他會和姜文玉平分當天得到的翻譯稿件,挑燈夜戰。
成果也是喜人的,經過一周的突擊,蒸汽機車技術改進小組對平頭閥的各項數據收集五成,流程大體順下來了。
陳衛東目標是兩個星期原理搞懂,機床能用,普通故障能應付,第三星期,將材料配比,相關工藝,模具等研究出來。
每次相關流程,陳衛東都按照統籌學習工作法,寫下流程,然后按部就班的根據蒸汽止閥各部分工藝,測繪,裝配圖等進行分配工作。
在陳衛東的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開始工作的同時,檢修車間,黃主任將陳衛東提出的公式,在車間內進行反復驗證之后,這才遞交到技術科。
技術科總工駱光耀帶領技術科的工程師將陳衛東的經驗公式反復校驗之后,驚訝不已。
“這位年輕人,善于觀察,刻苦鉆研,竟然能想出這么奇妙的公式,無論什么材料,什么機車的儀表軸尖,都可以利用這個公式。
我覺得,這一公式,應該上交研究所,統一研究。程工,你覺得呢?”
程工皺眉:“是不是太興師動眾了?”
王工:“程工,什么叫興師動眾?這一公式一出來,你知道,可以幫助我們新國家增加多少儀表檢修工人?
可以簡化多少儀表檢查時間嗎?”
程工:“我的意思是,他只是一名大學生,剛來機務段,將公式報研究所去,會讓他太出風頭。
年輕人太出風頭不是什么好事兒,對于年輕人才,既要重用,又要愛護,才能走的長遠。
我覺得,這公式就給大學生加加擔子,先在機務段研究透徹,推廣使用,確定沒問題,壓一下壓再報。”
王工:“哼,知道的是你愛護大學生,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在養牛呢,給人家大學生加擔子,還打壓,還口口聲聲愛護。
這又不是晉升領導干部,人家靠技術,憑本事吃飯,怎么就需要壓了?
我同意駱總工的意見,馬上上報研究所?!?/p>
“我也同意?!?/p>
“我反對...”
駱工:“少數服從多數,王工,你負責準備公式報告,馬上上報研究所?!?/p>
“是!”
王工見贏過了程工,腰板挺直。
程工臉色難看,駱總工馬上要調到三門峽去支援大壩建設,技術科總工人選,最有資歷的就是王工和程工。
兩個人看似是大學生培養產生分歧,實際上,是總工位置的爭奪。
駱工對兩個人小動作心知肚明,但檢修車間技術科總工位置非常關鍵,人選必須慎之又慎。
因人成事,因人廢事。
有些人想法再好,不能將好的思想貫徹下去,最終想法都成空話。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思想不對,想法也不行。
豐臺機務段,宣傳欄。
李榮兆曬得像煤炭一樣,風塵仆仆地歸來。
他一周前煤建公司勘探線路,準備參與煤建公司的鐵路線路建設。
回來就看著豐臺機務段的宣傳欄處,擠滿了人,不少人竊竊私語:“大學生就是大學生,一來就幫咱解決大問題?!?/p>
“那是,因為蒸汽機車的幾種止閥,咱檢修檢車經費月月超支,沒少在段里吃掛落,要是真改進了,以后經費就寬敞了?!?/p>
周一循:“老大,你回來了?快看,是老六。”
“老六?”
李榮兆快步走過去,看著宣傳欄上的公告:
“本機務段大學生陳衛東同志在檢修車間實習期間,研究出蒸汽止閥的改進方法.....
經研究所一致商議決定,在豐臺機務段成立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
陳衛東同志任小組長.....本公告公示三天...”
“另根據機務段.....商議決定,在機務段成立管力組,動力組....”
李榮兆震驚瞪大眼睛:“不是,老六剛研究出閘瓦提手,緊接著就研究出蒸汽止閥的改造?
我這還第一次去勘探呢,他要不要人活了?”
周一循:“感覺像是回到了大學時期,每次老六都是出乎意料?!?/p>
李榮兆:“是啊,我記得我們大學那時候經常需要建立實驗室,翻譯國外先進材料,人手不夠,老師就從學生中物色合適的人選。
當時咱學校兩個老成穩重,學習刻苦的同學被抽去建立實驗室,在大家都羨慕那兩個同學的時候,老六已經不聲不響被他最崇敬的孫教授,抽去翻譯各種學術資料。
當時老六還因為經常鉆研學問,被取外號叫鉆研迷。走,回去慶祝一下,讓老六請客。”
整個機務段都在討論大學生大學生,一時之間,“大學生”仨字,成為陳衛東的專屬名詞。
于學誠:“過去我還不服氣,今天我才發現,陳衛東要比我們優秀的多?!?/p>
被陳衛東踢出去的劉小春一臉不服氣:哼,他現在還這么年輕,又是少年得志,肯定會趾高氣揚,到時候說不定會犯什么錯誤呢。
陳衛東的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各項任務分配下來,他就背著斜挎包,先去了一趟機務段的閱覽室。
這里有當天的報紙,陳衛東出示鐵路工作證,就可以借閱回去讀,比他直接訂報紙便宜。
人民ri報要一毛錢一份,訂一個月就需要三塊錢左右,都快趕上陳衛東一個月生活費了。
陳衛東將報紙裝在軍挎包中,快步往餐廳走去。
“陳衛東同志,有你的信。我從門衛過來,看到順便給你拿過來了。”
陸玉玲穿著一身鐵路工裝,小跑著走過來,淺淺一笑,露出兩只梨渦。
陳衛東接過信笑著說:“多謝?!?/p>
“不客氣,對了,咱機務段周末有舞會,你們小組按說得出個節目?!?/p>
陳衛東一愣:“什么舞會,還得出節目?”
陸玉玲看看四周確定沒什么人,才低聲說:“原本是專門為毛熊專家給辦的,但是咱段長看不慣老毛子每周好吃好喝還跳舞的,所以就算計著,物盡其用,舞會舉行,但是要大家在舞會上想個節目,主題是安全行車,減少事故。
以車間或者班組為單位準備,原本你是檢修車間,但現在你們是蒸汽機車技術改造小組,節目就需要單獨出了。
我剛去宣傳部拿報紙,宣傳干事讓我和你說一聲。”
陳衛東了然,牛段長苦出身,平時吃喝都和工人一樣,出了名的勤儉,但每次毛熊專家的舞會,有酒有肉,對現在的新國家來說,真的是勒緊褲腰帶。
或許別的工廠,得益于毛熊專家的幫助,關系不錯。
但牛段長對毛熊專家帶著一肚子氣,這氣源于53年,
毛熊專家在鐵道部提出,在新國家即將開工的集二鐵路(從集寧到二連浩特)上采用毛熊廣泛使用的1524毫米寬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