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過后,洪水肆虐。
因大雨磅礴,造成莊稼顆粒無收;又因下雨日久,百姓家中沒有余糧。到處都是嗷嗷待哺的災民,隨時可能爆發大亂。
知州公孫演有鑒于此,立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楊宗謹和李媗之騎著馬,所到之處都是拿著破碗的災民。有的剛得到救命粥,躺倒在樹下保持體力。而沒有得到的還在努力掙扎,一步一步挪向粥棚。
滿眼都是災民,讓楊宗謹心情變得異常沉重。
生于新世紀的他,只有在電影里見過這種場面。一路騎著馬,都不敢看災民一眼。
相反,李媗之要處之泰然。盡管她也不忍,比楊宗謹卻顯得從容得多。
根據那個村民的外貌,楊宗謹一路問路人,終于找到了那個村民的家門口。
擔心村民被黑手殺人滅口,楊宗謹是刻意等了幾天再來拜訪。
這期間,楊宗謹暗中調查清楚那個村民的身份。名叫吳二憨,是小陳家的好友。
只見古銅色皮膚的吳二憨,扛著鋤頭從屋里出來似乎打算下地。當他看到楊宗謹和李媗之時,眼神明顯充滿了驚恐。
楊宗謹翻身下馬,和聲問道:“你還記得我嗎?”
“不記得!”吳二憨拼命搖頭。
楊宗謹略感驚訝,和李媗之對視一眼,又道:“我就是幾天前在小陳家附近的那個教書先生,你應該有印象吧。”
吳二憨擺手道:“我從來沒有去過那里,更沒有見過你們。”接著把楊宗謹推開,嚷道:“我還要挖坑埋人,沒空理你們。”
“這位大哥……”楊宗謹剛喊出口一聲,卻感到有人拉他的胳膊,后面的話便沒有喊出來。
拉他的人正是李媗之。
只聽李媗之道:“看這架勢,吳二憨應該是被某人威脅了。”
“威脅?”楊宗謹很自然想到剛才阻止他和吳二憨深談的士兵,進而猜測是不是官府有人不想讓他探查真相。
光思考是沒有辦法得到結論,需要動手找線索。
楊宗謹獻計道:“咱們這樣到處走,目標實在是太明顯。咱們換個裝,暗中監視那個百姓。我相信只要有耐心,一定有好的結果。”
李媗之深以為然。
夫妻倆回到自己住的屋子。
李媗之從衣柜里找出兩套破衣服,給自己和楊宗謹換上。再找來一些泥巴給自己和楊宗謹臉上抹一些,最后弄來竹棍、破碗、竹帽,外表就是一個「合格」的乞丐。
夫妻倆從后門出去,防止被有心人跟蹤。
烈日當空,大樹底下到處是納涼的可憐災民。
楊宗謹皺眉道:“知州明明有賑災,為什么百姓臉色越來越難看!”
“或許是粥不夠厚,百姓沒辦法吃飽吧。”李媗之輕嘆一聲,安慰道:“只要熬過這段時間,等土地稍微能種糧食。百姓就可以再種一季,就可以過年。”
楊宗謹長吁了一口氣,只能聊以自%慰。
夫妻倆再次來到吳二憨的家門口,卻見門口上了鎖。
挖坑還沒回來嗎?
楊宗謹覺得情況不對。
正好有災民路過,走向吳二憨的隔壁。
楊宗謹忙問災民道:“請問這位大哥,吳二憨去了哪里?”
“去粥棚了!”災民愛理不理。
“多謝。”楊宗謹還是很有禮貌的謝過他,帶著李媗之往粥棚走。
走了大概半里路,夫妻倆遠遠地看見以前的一間茶棚改造成的粥棚。樹梢上掛著一個幌子,上面寫著「奉旨施粥」。粥棚前排著長長的隊,一眼望不到邊。
楊宗謹和李媗之對視一眼,意識到想在這么多人里找到吳二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在路口等著,看能不能碰運氣見到吳二憨。
李媗之道:“咱們還是不能在這里,路過的人太多。不如直接去前面,在施粥的那里等著。”
“去不了啊!”楊宗謹有些著急。
李媗之指著守衛的軍官,說道:“那不是高校尉,在的正好。”
楊宗謹內心大喜,拉著李媗之到高校尉面前。
高校尉問道:“先生怎么來粥棚?我記得先生好像家中不缺糧。”
楊宗謹道:“我來找人,請將軍允許我夫婦二人留一段時間。”
高校尉笑道:“好說,先生只管留在這里便是。”
楊宗謹瞥了眼大鍋里煮的粥,感覺有點清湯淡水,一點都不稠。
按照朝廷法度,粥棚施粥如果清湯寡水,立斬不赦。
難道有人借機發災民財!
這時,聽到身后傳來喝聲:“大人駕到,閑人回避!”接著十一下鑼響。
李媗之一聽,急忙拉楊宗謹退到路邊跪下。
楊宗謹還處在懵逼狀態,只能跟著李媗之走。
李媗之低聲道:“鳴鑼十一下,乃是朝廷欽差到來,文武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
楊宗謹醒悟,跟著跪下。
只見全副武裝的信陽軍護著一頂軟轎,來到粥棚前放下。
轎簾撩開,從里面走出來一個頭發黑白相間的老人。
李媗之看清來人,低聲向楊宗謹道:“他叫陳堯佐,左諫議大夫陳省華次子、前樞密使陳堯叟之弟、天雄節度使陳堯咨之兄。擅長水利,知滑周時,制造木籠用來減除水患,又修筑長堤,人們稱作‘陳公堤’。”
楊宗謹心道:“原來是專業人士當欽差,那么廬州就有救了。”
不料,兩人的說話聲音太大,驚動了陳堯佐。
陳堯佐走到他們面前,問道:“你們是誰?為什么知道本官的生平?”
李媗之看掩飾不住,只得站起身來取下自己的竹帽,福身道:“侄女李媗之,見過陳伯父。”
“哦?”陳堯佐大吃一驚,上下打量李媗之一番。
李媗之示意楊宗謹起身,并向陳堯佐介紹道:“這是拙夫楊宗謹。我夫婦在廬州隱居,因拙夫教的學生被洪水沖走。拙夫心痛萬分,又聽說剛加固的豐樂堰居然決口,想要查個清楚。”
去年楊宗謹在汴梁城時,陳堯佐擔任京西轉運使,兩人沒能見過面。但楊宗謹的大名,陳堯佐是早有耳聞。
“果然是侄女夫婦,”陳堯佐大喜,“有你們在,老夫就放心不少。”
楊宗謹道:“欽差大人先辦正事,草民夫婦在旁等候便是。”
陳堯佐點頭稱好,信步來到大鍋前,只看了眼鍋里的粥,大喝道:“粥棚是誰在施粥賑災?”
一個清瘦的中年男子從人堆里竄了出來,跪在陳堯佐面前,自報道:“下官粥棚負責施粥的都頭,見過欽差大人。”
陳堯佐命他起身,然后問道:“你可知粥棚施粥的規矩?”
“知道。”都頭道,“施粥不厚,小命不保。”
“記得便好!”陳堯佐拿起筷子來到大鍋前,往里一扔。
撲通一聲,筷子從粥里浮了起來。
陳堯佐怒道:“這是給災民吃的粥嗎?分明是熱水啊!”拿起木勺子在里面攪了一下,糧食清楚可以數的出來。
在場士兵、官吏、百姓都顯得十分安靜。只能聽到陳堯佐攪水的聲音,嘩啦啦的響起。
陳堯佐又問:“信陽軍護衛何在?”
高校尉聞聲上前,來到陳堯佐面前。
陳堯佐道:“他們胡作非為,你難道就不管嗎?”
高校尉回道:“依照規制,末將無權管這些。只負責維護現場秩序,請欽差大人明鑒。再說末將人微言輕,說了又有什么用。”
陳堯佐聽了,沉默了良久。
楊宗謹看到高校尉要有麻煩,上前道:“彼各司其職,沒有過錯。望欽差體諒下級之苦,請網開一面。”
陳堯佐這才道:“看你的確不易,饒你這一回。”
“謝欽差。”高校尉抹了把汗,向楊宗謹投去感激眼神。
陳堯佐卻沒打算放過都頭,喝道:“來人,把這些粥棚放粥的都頭差役,全部拉出去就地處決。”
“欽差大人!”都頭大驚失色。
楊宗謹也是吃了一驚,于心不忍。
陳堯佐叫道:“朝廷法度,不容違反。你中飽私囊,立斬不赦。”命人解下都頭腰間糧倉鑰匙,再拉到寬敞的地方處決。
數條人命,轉眼消失在眼前。
然而陳堯佐沒有因此感到高興,反而更加的彷徨。
只因當他拿著鑰匙去粥棚后面的糧倉,打開一看里面雖然口袋都放滿了。一打開就是沙土,竟然沒有一粒糧食。
陳堯佐一臉茫然的看著楊宗謹和李媗之:“糧食去了哪里?”
楊宗謹沒有回答。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有人貪了災民的救命糧。用沙土濫竽充數,糊弄災民。
楊宗謹道:“這絕對不是個例,說不定是整個廬州都變成這樣。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一定是自上而下一起貪污所致。那就非常的可怕,欽差要有心理準備。”
陳堯佐倒吸一口冷氣,說道:“此事不能操之過急,需要一步一步來。”又問楊宗謹道:“侄女婿有沒有好的辦法?”
楊宗謹道:“最好的辦法是一明一暗,欽差在明,我在暗。不過想要了解他們的手法,需要真正的接觸到他們。”
陳堯佐聽懂了,說道:“侄女婿請放心,本官有辦法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