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四,辰時。
津門鎮的漁港邊,晨霧還沒散盡,咸腥的海風裹著潮氣撲面而來。
幾艘破舊的小木船歪歪斜斜地靠在岸邊,船身上的木紋里嵌著經年的海鹽,有的船板縫隙甚至用茅草塞著——這是津門漁民賴以生存的“家當”,也是韓澈今天要攻克的目標。
作為穿越者,韓澈昨天敲定產業鏈計劃后,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漁”這個環節。
他昨天傍晚特意來漁港看過,這些唐代漁船實在太原始了:船身窄小,遇到風浪就晃得厲害,漁民不敢往遠海去;漁網全靠粗麻繩綁在船舷上,撒網時稍不注意就會滑落,收網時還得兩三個人按住繩子;船里連個正經的儲物艙都沒有,捕到的魚要么堆在船板上,要么用破布包著,遇到顛簸很容易掉海里。
“就這條件,能捕到魚全靠老天爺賞飯。”
韓澈蹲在一艘漁船邊,手指摸著粗糙的船板,心里暗自盤算,“要提高漁獲,先得把船改了——不用搞多復雜,解決穩定性、漁網固定、儲物這三個問題,捕魚量至少能翻一倍?!?/p>
“韓公子,你咋蹲這兒看船呢?”身后傳來熟悉的聲音,陳三郎扛著漁網走過來,身后跟著周明和幾個年輕漁民,“昨天說的咸魚干,咱們今天就能收魚試做了,你咋還惦記著船呢?”
韓澈站起身,指了指漁船:“陳叔,你不覺得這船有點問題嗎?你看,船身太窄,風浪一大就晃;漁網綁得也松,上次周叔是不是還掉了半張網?還有這船里,魚沒地方放,捕多了也帶不回來。”
陳三郎愣了愣,隨即點頭:“你說的這都是老問題了!可咱們漁民世代都用這種船,也沒別的法子啊——改船得花錢,還不一定管用,萬一改壞了,連飯都沒得吃?!?/p>
其他漁民也跟著附和,一個皮膚黝黑的年輕漁民撓了撓頭:“韓公子,你是不是想改船?可咱沒那手藝,也沒那錢買新木頭啊。”
韓澈早料到他們會有顧慮,從懷里掏出一張麻紙,上面用炭筆畫著簡易的改良圖紙——左邊是原船樣子,右邊是改后的,上面標著“防浪板”“漁網固定樁”“簡易儲物艙”三個小圓圈。
“大家放心,我不改船身主體,就加三個小設計,用的都是舊料,花不了多少錢,還容易改?!?/p>
他指著圖紙上的“防浪板”:“在船身兩側各加一塊窄木板,斜著釘在船舷下方,這樣風浪打過來能被板擋住,船就穩多了,你們能往遠海多走幾里,那邊魚多?!?/p>
接著又指“漁網固定樁”:“在船舷兩邊各釘兩個粗木柱,漁網的繩子繞在柱子上,再用木楔子卡住,撒網、收網時繩子就不會滑了,一個人就能操作,省力氣。”
最后指向“簡易儲物艙”:“在船尾隔出一小塊地方,用木板釘個小柜子,捕到的魚直接放進柜子里,既不會掉海里,也不會被船板上的水浸壞?!?/p>
漁民們湊過來看圖紙,雖然大多不識字,但看著畫的圖形,也能明白個大概。
周明皺著眉:“這防浪板會不會讓船變重,劃不動?。俊?/p>
“不會,”韓澈笑著解釋,“我算過了,木板不用太厚,也就兩指寬,釘在船舷下方,反而能幫船穩住,劃起來更省力。不信咱們找艘舊船試試,就用你家那艘快壞了的船,改壞了也不心疼。”
陳三郎家正好有一艘快報廢的舊船,平時只用來看倉庫。
眾人跟著他去把舊船推到岸邊淺水里,韓澈指揮著漁民找來了幾塊舊木板、幾根粗木柱、一把錘子和釘子——這些都是漁民家里現成的,不用額外花錢。
韓澈親自示范,先量好尺寸,把舊木板鋸成窄條,斜著釘在船舷兩側;再把粗木柱削尖底部,牢牢釘在船舷兩邊;最后在船尾用幾塊短木板釘了個小柜子。
前后也就一個時辰,改良就完成了。
“這就改好了?”一個老漁民張老栓湊過來,伸手推了推船身,驚訝地說,“哎,還真比以前穩了!剛才我推一下,船晃得沒那么厲害了。”
年輕漁民們也好奇地圍上來,有的試著往固定樁上綁漁網,有的打開儲物艙的蓋子看了看。
周明綁好漁網,試著拉了拉:“真不滑了!以前得兩個人按住,現在一個人就行,省老勁了!”
韓澈看著他們興奮的樣子,心里也松了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漁民不接受新設計,現在看來,效果比預想的好。
“大家看,這三個小設計,花不了多少錢,用的都是舊料,你們自己在家就能改。等改好了,咱們明天去遠海試試,保證漁獲比以前多?!?/p>
“好!我今天就回家改船!”一個年輕漁民率先表態,其他漁民也紛紛響應,陳三郎拍了拍韓澈的肩膀:“韓公子,你這腦子真是跟別人不一樣!要是真能多捕魚,咱們的咸魚干就不愁原料了,以后日子肯定越來越好!”
韓澈笑著點頭,心里卻沒完全放松——他知道,改良漁船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收魚、做咸魚干、找銷路等一堆事要做。
而且柳存義那邊還沒動靜,他總覺得對方不會這么輕易放棄。
“哥,你們改船呢?”韓婉兒提著一個布包跑過來,里面裝著趙氏做的粗糧餅和水,“娘讓我給你們送早飯,還說讓你們別太累,改船慢慢來,別著急。”
韓澈接過布包,遞給陳三郎他們:“大家先吃點東西,吃完再接著琢磨怎么改——咱們先改三艘船,明天先去遠海試一次,看看效果。”
漁民們接過餅,一邊吃一邊討論改船的細節,漁港邊熱鬧起來。
韓澈坐在船板上,咬著粗糧餅,看著眼前忙碌的漁民,心里忽然生出一股踏實感——在這個陌生的唐代,他不再是孤軍奮戰,有這些樸實的漁民跟著他,有家人支持他,這條產業鏈的路,應該能走通。
可就在這時,周明突然湊過來,壓低聲音說:“韓公子,剛才我看到柳存義家的管家,在遠處的柳樹下盯著咱們看,看了好一會兒才走——你說他是不是又想搞事?”
韓澈心里一沉,筷子頓了頓——柳存義果然還是盯上他們了。
他抬頭望向遠處的柳樹,那里空蕩蕩的,只剩下隨風搖擺的柳枝,可他仿佛能看到柳存義那張陰狠的臉。
“知道了,”韓澈不動聲色地把餅吃完,擦了擦手,“咱們先不管他,抓緊改船,等明天試捕成功,漁獲多了,就算他想搞事,也攔不住咱們?!?/p>
話雖這么說,韓澈心里卻提高了警惕——柳存義上次吃了虧,這次肯定會更陰險。
他看向手里的改良圖紙,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改船需要的桐油不夠了——漁民家里的桐油都是用來補船縫的,量很少,要大規模改船,得從鎮上的桐油鋪買。
而津門鎮唯一的桐油鋪,老板跟柳存義是遠房親戚。
“麻煩了?!表n澈心里咯噔一下,他仿佛已經看到,柳存義正站在桐油鋪里,陰笑著吩咐老板:“把所有桐油都收起來,不準賣給韓澈和那些漁民——沒有桐油,我看他們怎么改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