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哭聲從壓抑的抽泣變成了無法抑制的悲痛。
她快步走到陳陽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那雙因常年操勞而略顯粗糙的手掌,此刻溫度高得燙人。
“陽陽……媽不是不讓你去做好事,不是要攔著你當英雄,媽也知道那個姑娘是個好孩子……”
她泣不成聲,語無倫次,“媽是怕你吃苦,怕你受罪啊!你留在京城,穩穩當當地考進軍校,將來分配個好單位,娶個知冷知熱的媳婦,生兒育女,平平安安地過一輩子,這有什么不好?為什么非要去那苦地方折騰自己?”
“萬一……萬一把身體累垮了,萬一那邊條件太艱苦你適應不了,萬一……萬一你以后后悔了,那時候再想回頭,可就難了啊!爸媽老了,護不了你一輩子了啊……”
母親的哭訴里,是一個母親最樸素、最深沉的愛與恐懼,是對兒子即將踏上未知險途的本能抗拒。
“媽,我不會后悔的。”
陳陽看著母親紅腫的雙眼,自己的眼淚也終于控制不住,順著臉頰滑落,滴在兩人緊握的手上,滾燙。
“我真的見過……我見過那些孩子,他們捧著用透明膠帶粘了不知道多少層的、破舊不堪的課本,卻能一字不差、充滿感情地背出整篇的《少年中國說》,他們的聲音那么響亮,眼神那么純凈。”
“我見過拾穗兒的奶奶,偷偷把家里最好的一包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曬得甜滋滋的沙棗塞進我的背包,老人家的手像枯樹皮一樣粗糙,布滿裂口,眼神卻那么真誠、充滿期盼,她說,‘小伙子,看得出你是個好娃,心地善,要是你能來幫幫穗兒,她就不用一個人撐得那么辛苦了,俺們這地方,也就有盼頭了’。”
“我見過戈壁的夜晚,那里的星空,干凈得像是被圣水洗過,銀河璀璨,繁星低垂,仿佛伸手就能碰到,拾穗兒指著星空說,奶奶告訴她,那里面最亮的星星,就是逝去的親人在看著他們,盼著他們把這片祖輩生活的家鄉建設好……”
“媽,爸,我要是不去,如果我因為貪圖安逸而選擇了逃避,我才會真的后悔一輩子!我的心會永遠留在那片戈壁上,永遠得不到安寧!我會看不起我自己!”
一直沉默著的父親,緩緩踱步到窗邊,伸出手,將厚重的窗簾拉開一條細小的縫隙。
剎那間,強烈到刺眼的陽光像一柄利劍劈入昏暗的房間,窗外是京城繁華的街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高樓大廈的玻璃幕墻反射著耀眼的、冰冷的光芒,一派現代化都市的喧囂、活力與物質文明的高度繁榮。
這與兒子口中那片廣袤、寂寥、生存條件惡劣、仿佛被現代文明遺忘的戈壁灘,簡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遙不可及的世界。
父親望著窗外,眼神有些飄忽,他似乎透過這令人眩暈的繁華,看到了很遠的地方,看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那時,他也曾有過熱血沸騰的夢想,也曾在日記本里寫下過“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言壯語,也曾渴望干一番“不一樣”的、驚天動地的事業。
可最終,現實的重擔、家庭的期望、對穩定生活的向往,像無形的繩索,將他一步步拉回既定的軌道,守著祖傳的小本生意,為了柴米油鹽、家長里短奔波勞碌,一晃,大半輩子就這么過去了,那些青春的夢想,早已被歲月塵封,蒙上了厚厚的灰塵。
他轉過身,重新審視著兒子。陳陽臉上未干的淚痕,和那雙雖然濕潤卻異常明亮、閃爍著理想主義堅定光芒的眼睛,深深地刺痛了他,也喚醒了他。
那眼神里的光,他太熟悉了,那是他曾擁有卻被自己親手熄滅的火種。
一股復雜的情緒涌上心頭,有心痛,有無奈,有失落,有對未知的擔憂,但隱約間,似乎還有一絲……久違的、被塵封已久的悸動和一絲難以言喻的慚愧?
陳陽用袖子用力擦了擦眼淚,從牛仔褲口袋里掏出手機,手指因為激動而有些顫抖地點開相冊,遞到父母面前。
屏幕上,一張張照片滑過——那是四年大學生活的剪影,在畢業典禮上穿著學士服與拾穗兒的相視而笑。
在圖書館角落里并肩學習的專注身影,更多的是去年研學時定格的瞬間……
他和拾穗兒并肩蹲在廣袤無垠的戈壁灘上,低著頭認真尋找石頭,身后是連綿起伏的沙丘和一望無際的、被夕陽點燃的天空。
一群膚色黝黑、眼睛卻像戈壁星空一樣明亮的孩子們簇擁著他,爭先恐后地舉著破舊的課本問他問題,笑容燦爛得像戈壁灘上罕見卻生命力頑強的太陽花。
還有那張他最為珍視的特寫……拾穗兒站在一棵虬勁的老沙棗樹下,傍晚的風吹拂著她略顯凌亂的頭發,臉上還沾著勞動后的沙土痕跡,但她對著鏡頭露出的笑容,卻那么干凈,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所有的艱辛都在那充滿希望的笑容里化為了烏有。
“爸,媽,你們看看,”
陳陽的聲音很輕,卻像磐石一樣穩,充滿了力量。
“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這就是我想一起做事的人,這就是我想過的生活。我不是一時沖動,更不是為了所謂的浪漫或者逃避現實。”
“這個念頭,從真正了解拾穗兒和她的家鄉那天起,就在我心里生根發芽了。我想了整整一個學期,查了很多關于戈壁農業、合作社經營、光伏發電等的資料,甚至和拾穗兒一起做了初步的可行性計劃和預算。”
“我知道戈壁苦,環境惡劣,創業維艱,前路注定坎坷。可是,再苦,能苦過拾穗兒小時候在垃圾堆里翻找練習本、在寒風中走十幾里沙路上學的日子嗎?再難,能難過她一個女孩子,放棄了人人艷羨的京大保研名額,頂著全家和外界的不理解,孤身一人回去實踐那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的決心嗎?”
“我想陪著她,和那些眼里有光、心里有盼頭的鄉親們一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用我們的知識和汗水,一點一點,把這片看似貧瘠的土地,變成充滿希望的綠洲。這,才是我們這代人真正的擔當,才是對‘不負青春’最好的詮釋!”
母親湊近手機屏幕,手指顫抖著,輕輕觸摸著照片上那些孩子們天真無邪卻又帶著與年齡不符的堅韌的笑臉,觸摸著兒子和拾穗兒在蒼茫黃沙背景下顯得格外充滿活力與希望的身影,她的眼淚流得更兇了,但之前的激動和抗拒,卻漸漸被一種復雜的情緒所取代。
她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遺憾。因為家境貧寒,作為長女的她早早輟學,幫助父母撫養弟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沒能邁進夢寐以求的大學校門,這是她心底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疤。
所以,她幾乎是將自己未竟的夢想、對穩定富足生活的全部渴望,都毫無保留地寄托在了兒子身上,拼盡一生心血,就是要為他鋪就一條最穩妥、最光鮮、最不會出錯的道路,讓他不必再經歷自己當年的艱辛與無奈。
可直到此刻,看著兒子眼中那簇為愛與理想而燃燒的、幾乎可以焚盡一切困難的火焰,看著照片里那些亟待幫助的純真面孔和兒子與拾穗兒并肩奮斗的堅定身影,她才猛然驚覺。
自己或許在不知不覺中,用“為你好”這世界上最無私也最自私的名義,編織了一個精致的牢籠,險些扼殺了兒子內心深處最寶貴的東西——選擇自己人生的勇氣,那份超越物質計算的愛與擔當,以及年輕人最應有的闖勁和理想主義情懷。
有些路,外人看來或許遍布荊棘,坎坷不平,但當事人走上去,因為心中有愛有光,卻可能甘之如飴,每一步都走得踏實而幸福。
人生的價值,難道真的只能用安穩、體面和世俗的成功來衡量嗎?自己渴望兒子擁有的“幸福”,是否只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板,而非兒子內心真正渴望的星辰大海?
父親從陳陽手中接過手機,沉默著,一張一張,極其緩慢地、近乎虔誠地翻看著照片。
他那雙布滿老繭、指節粗大、見證了無數生活磨礪的手,在冰冷的手機屏幕上輕輕滑動,目光久久停留在那些定格的畫面上……
孩子們渴望知識如同渴望雨露的眼神,戈壁的蒼涼與壯美交織出的獨特風景,兒子臉上那種在京城的繁華喧囂中從未有過的、發自內心的充實、堅定與幸福感。
還有那個叫拾穗兒的姑娘,眉宇間那份與年齡不符的堅韌、樂觀與近乎神圣的責任感……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房間里只剩下空調的低鳴和母親逐漸轉為低泣的抽噎聲。
良久,父親深深地、仿佛耗盡全身力氣般嘆了一口氣,那嘆息里包含了太多復雜難言的情緒。
他將手機遞還給陳陽。他抬起頭,重新看著兒子,眼神復雜得像一團亂麻,那里面有掙扎后的疲憊,有難以完全釋懷的擔憂,有對未知未來的恐懼,但最終,一種無奈的、甚至帶著些許不易察覺的妥協、認可,以及一絲被喚醒的、對于兒子勇氣的欽佩情緒,艱難地占據了上風。
“你……”
父親的聲音沙啞得厲害,帶著濃濃的倦意,卻又透著一絲如釋重負的松動。
“你這個傻小子……真的……想清楚了?鐵了心,不改了?哪怕以后碰得頭破血流,摔得遍體鱗傷,也不怨天尤人,不后悔今天的決定?”
“嗯!”
陳陽用力地、重重地點頭,眼淚再次不受控制地涌出,但這次是混合著巨大的釋然、感動與堅定信念的淚水。
“爸,媽,我長大了。我已經二十二歲了。我知道前路肯定充滿挑戰,甚至會有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困難。但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我能為我自己的選擇負責,也一定會憑借我們的努力和智慧走下去,絕不會半途而廢,更不會讓您二老蒙羞。”
“請你們相信我。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一定會和拾穗兒一起,盡我們所能,讓戈壁灘變個樣子!”
“等將來,學校建起來了,合作社發展起來了,鄉親們的日子好過了,我一定把你們接過去看看,看看我們親手種下的沙棗林,看看孩子們在嶄新明亮教室里的笑臉,看看我們是怎么用汗水和青春,把這片堅硬的戈壁,一點點磨出光亮來的!”
母親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緊緊抱住了兒子,仿佛要將他揉進自己的骨血里,用擁抱傳遞全部的不舍、擔憂和最終的理解。
她的肩膀因為哭泣而劇烈抖動,哽咽著說:“你個傻孩子啊……怎么就這么倔,這么像你爸年輕時候那股子愣頭青的勁兒呢……媽不是非要你成龍成鳳,飛得多高多遠,媽就是怕你……怕你摔著了,疼啊……怕你吃了苦,媽心里比你更疼……”
她泣不成聲,停頓了好一會兒,才用盡全身力氣般,斷斷續續地說。
“既然你鐵了心,認準了這條路……那……那就去吧……家里的大門,永遠為你開著。要是……要是在外面累了,倦了,受委屈了,就回家來,啥也別想,媽……媽給你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管夠……”
父親也走了過來,他沒有說話,只是伸出寬厚、粗糙的手掌,重重地、一下一下地拍在陳陽的肩膀上。
那幾下,力量很大,帶著一種無言的托付、男人之間的理解,以及一種“去吧,小子,別給老子丟臉”的復雜情感。
他的眼眶也紅了,微微泛著水光,但他努力克制著,扭過頭去,深吸了一口氣,才轉回來,沉聲說,聲音依舊沙啞,卻多了幾分切實的關懷。
“去了……就好好干,別逞強,注意身體,安全第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別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累垮了。那邊缺什么,需要家里支援什么,盡管開口。你爸我這把老骨頭,沒什么大本事,但攢下的這點家底,認識的那幾個老關系,總能給你湊點啟動資金,幫你聯系點銷路什么的。別一個人硬扛著,記住,你還有家。”
陳陽張開雙臂,將父母一起擁入懷中。一家三口緊緊相擁在一起,淚水交織,無言地訴說著比語言更深沉的情感。
這一刻,所有的爭執、不解、擔憂、期望、愛與不舍,似乎都在這充滿親情的擁抱中得到了暫時的化解、慰藉和升華。
陳陽知道,他不僅艱難地說服了最愛他的父母,贏得了他們這份來之不易的、飽含淚水的理解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內心,更加堅定了那份源于共同理想、深厚愛情與青春責任的初心。
掌心里的戈壁石,棱角硌著他的皮膚,帶來微微的痛感,卻更像是一種清醒的提醒和無聲的見證——去年秋天,在風沙呼嘯、夕陽如血的戈壁灘上,他收到的不只是一塊頑石,更是一份沉重的約定,一個關于愛情、堅守、理想與共同成長的誓言。
窗外,京城的驕陽依舊熾烈,陽光頑強地透過窗簾的縫隙,投下一道狹長的光斑,正好落在陳陽緊握的拳頭上,落在那枚灰褐色的、見證了一切開始的石頭上。
石頭表面粗糙的沙粒在光照下,竟然反射出細碎的、鉆石般堅韌的光芒,一閃一閃,宛如戈壁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宛如拾穗兒笑起來時眼底閃爍的希望與堅定,更宛如他心中那團被理想與愛情點燃、誓要照亮戈壁的、永不熄滅的火焰。
他松開父母,攤開手掌,凝視著這枚小小的、卻重若千鈞的石頭,然后再次緊緊攥住,仿佛攥住了整個未來的重量和方向。
七月的熱風從窗縫里鉆進來,帶著都市特有的浮躁和喧囂,但陳陽卻仿佛從中嗅到了一絲遙遠而熟悉的氣息——那是戈壁的風,裹挾著沙粒的粗糲、沙棗花的微香和那片土地渴望改變的呼吸,在他耳邊輕聲訴說:前方的路或許漫長而崎嶇,但只要像這枚歷經億萬年風沙洗禮的石頭一樣,內核堅硬,初心不改,認準了方向就絕不回頭,那么,即使是在最貧瘠的土地上,也終能用心血、汗水和愛,澆灌出最絢爛的希望之花,見證生命最頑強的輝煌與青春最無悔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