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營業的第三天下午。
除了死活賴著不走,還把客房全都包下來的失眠小組,以及長租了一個月的張哥玉姐,其他客人都陸續離開了。
試營業結束了,山莊要進行一些經營調整和修繕。
客人們休假的時間也結束了,要回歸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林三娘把客房收了,簡星夏帶著換下來的床單毛巾,騎著小三輪,帶上錢,就去了村里。
……
村里人已經收到了胡大的消息。
“通知通知!誰家這幾天給夏夏出過東西、干過活兒的!下午四點到村部!”
“通知通知!各家派個代表,到村部,商量開展咱村旅游業的事兒!”
胡大扯著嗓子在大喇叭里叫,一遍遍地重復,生怕村里人在田間地頭忙著,沒聽到。
但他顯然是想多了。
喇叭一響,胡大還在“喂喂喂”地測試的時候,村里人的耳朵就都豎起來了。
這個說:“快聽一下!是不是又要收東西了!我家大鵝都準備好了!”
那個說:“我覺得不是!今天就來了五輛車,差不多都走了。”
有人不同意:“前兩天來的車多,還有車沒走呢!”
還有人自作聰明:“應該在村里設卡的,進來一輛車收十塊錢停車費。”
結果就是,被其他人捂嘴瞪眼。
“快閉嘴吧你!過了兩天熱鬧日子,忘了之前發的荒了?”
“就咱們村這個地界,再收停車費,還能有人來嗎?”
“為了十塊錢,家里的雞鴨不賣了?糧食不想賣好價,就喜歡低價給糧販子收?”
快些閉嘴吧!
那人訕訕的:“這不是胡大說的嘛,讓大家多想想,有什么辦法能創收的。”
“那支書說優先保障夏夏的山莊經營,你咋不說呢?”
大家吵吵嚷嚷的,聽著廣播,就擠到了村隊。
一到黨群服務中心,就氣得拍大腿——有機靈的人,早早就把家里的雞鴨綁了來。
就等胡大一聲令下,立馬就能宰殺。
老柴更是過分,直接騎著三輪車,紅薯玉米大米小米花生裝了一麻袋又一麻袋。
還有胡名奶奶,手里的豆角已經摘了起來。
有人忍不住說:“胡名奶奶,你這也準備得太早了,萬一夏夏不要豆角呢?那不是白費功夫?”
胡名奶奶掐斷一根豆角,一看,是村里的后生,便不客氣地罵回去:“想賺錢又怕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夏夏不要就不要唄!我自己家不能吃啦?”
胡名生無可戀:“奶,我們家頓頓都是豆角,吃了一個星期了。”
胡名奶奶罵胡名蠢東西:“那就更要早早準備好,萬一你夏夏姐收咱家豆角呢?”
那不就不用吃豆角了?
老人家舍不得浪費好東西,是不肯說豆角結“太多”了這種話。
但是吧,連吃一個星期,十幾頓豆角,也確實膩了。
要是夏夏今天收豆角就好了。
大家都看向陸阿嬸——陸阿嬸現在是夏夏的專職代言人,簡星夏要個啥,都是陸阿嬸幫她收。
稱重、登記、處理好、檢查好,再往山上送。
被這么多人盯著,陸阿嬸不自覺地挺起了胸脯。
咱大小也算是個干部了!
非正式的那種。
不過這回陸阿嬸還真不能做主:“一會兒夏夏下山來,她親自跟大家伙兒說。”
……
十分鐘后,簡星夏騎著自己的粉色小三輪,利索地到了村部。
一到村部,嚇一大跳。
從村部院子外面,到院子里面、辦公室里,都擠滿了村民……還有雞鴨鵝,和一筐筐的菜。
甚至還有好幾個腦袋,從黨群服務中心的二樓冒出來。
生怕不能第一時間看到簡星夏。
簡星夏剛想著三輪車怕是騎不進去,結果大家伙就挪啊挪,擠啊擠,硬是給她擠出一條路來。
簡星夏頂著大家期待的目光把三輪開進去。
胡大跟齊珊他們早就做好了準備,把升旗臺的位置留給簡星夏,擺了幾張桌子椅子,還給簡星夏發了一個喊話的大喇叭。
簡星夏太知道村民們在期待什么了,也不客套了,趕緊坐下來,掏出小本本。
“第一件事兒,給大家結賬發錢!”
陸阿嬸見狀,趕緊也把自己的小本本和收據拿出來。
陸阿嬸收東西,都用了老式的收據單,一本,一式三聯的。
供貨的村民留一聯,她把東西送上山,簡星夏簽收也用一聯,第三聯就留在陸阿嬸手里。
魏良組織村民排隊:“來來來,先發錢!”
“這兩天供過貨的村民,在這里排隊,不要擠!”
“要賣東西的村民稍等一下,先把前面的錢結清了,一會兒再看收不收東西。”
大家連忙喊道:“不急不急,先發錢,先發錢!”
甭管是供過貨的,還是想要供貨的,都樂意聽到發錢兩個字。
夏夏發錢及時,大家都高興。
……
一字排開的三張桌子。
第一張桌子后坐的是陸阿嬸,陸阿嬸憑條子,還有自己的記憶,確認供貨人和供貨的明細、數量。
確認無誤后,村民去第二張桌子。
第二張桌子胡大坐鎮,他背后還有魏良和村里的會計。
“魏老三,你家兩天供了六只鴨,目前市面上活鴨棚前價是六塊錢一斤,到戶價是七塊錢一斤。”
“夏夏是在咱們村收的,本來應該按棚前價,但夏夏說給到戶家,按七塊錢一斤算,魏老三你有沒有意見?”
魏老三使勁兒搖頭:“沒意見沒意見,結現錢是不?七塊行,可以。”
魏老三止不住地笑。
棚前價呢,就是說鴨販子到村里來收,活鴨一斤只能賣六塊錢。
到戶價呢,也算是市場價,就是指魏老三要把鴨子送到顧客指定的地方,按現在的行情,活鴨一斤能賣到七塊。
一斤貴五毛。
但村里養鴨的人都愿意賣棚前價。
這樣方便。
要是送鴨子出去,送一趟就得一兩個小時,要是多送兩三個地方,一天的工夫就都耽誤了。
養鴨子是個細碎活兒,每天都要把鴨子放出去吃水草和浮萍。
要是不放出去,在家一天飼料都要吃掉幾百塊。
時間就是金錢,這點魏老三很明白。
雖然夏夏要的量少了些,但畢竟是在村里,啥事兒都不耽誤,他家孩子都能綁兩只鴨子送過去。
在村里能賣到七塊錢一斤,價錢又好,又不花時間。
魏老三情愿得很!
胡大欣慰地點點頭。
就該這樣,大家各讓一步,互相捧場,村里才能發展好。
“六只鴨稱下來一共三十八斤,七塊一斤,就是二百六十六塊錢,沒意見吧?”
“沒有沒有。”
“那好,那在本子上和條子上簽字,去夏夏那里領錢。”
魏良在條子上蓋章,村隊會計拿出記賬專用本,登記,也叫魏三簽字。
魏三來到第三張桌子前。
第三張桌子后面坐著簡星夏和齊珊。
簡星夏拿過條子,確認無誤,就笑著問魏三。
“魏三叔,你是要現金還是微信轉賬?”
“轉賬吧!我們買飼料也都是轉賬。”
雖然是老農民一個,但現在也是會用微信轉錢買東西的!
“好,那魏三叔你在這里簽個字,咱們結賬。”
魏三出示二維碼,低頭簽字。
簡星夏利索地轉了二百六十六塊錢過去。
不多,但這批本來等著中秋國慶出欄的鴨子,提前一個月賣了,還省不少飼料呢!
魏三很滿意。
他腦子可是清楚得很——夏夏在山里開了農家樂,這才是開始,以后要是生意好,要鴨子的時候多的是。
現在兩天是六只,以后一個月不就是一兩百只?
足不出戶一年就能賣掉幾千只鴨子,怎么不算一件美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