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星夏余額減7188,剩3412。
不過她只算到已經落袋的錢,像是失眠小組和張哥玉姐預定的客房給的錢,她都單獨放到另一個賬戶上。
等到實際發生收入的那天,再轉過來。
免得因為收了太多預付款,錯誤估計自己的經濟形式。
畢竟,她可是經歷過的——
手里一萬八,
心里樂開花,
欠債一還完,
原來全白搭。
還是分開算,只算落袋為安的錢比較合適。
這樣她才好知道,到底能支配多少錢,改善民宿的條件,和臨時工的待遇,以及真正屬于自己的存款。
……
領完錢,村民都沒走。
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看簡星夏還要收什么。
簡星夏笑著拿出一摞計劃表,一一向大家宣布。
“第一個計劃是民宿的物資收購計劃。”
“目前星夏山莊三天試營業結束,要休整四天,這周六正式開業。”
“民宿正式開業之后,我每天會提前出具第二天的物資需求清單,交給陸阿嬸,統一收貨、處理、送貨。”
“物資的價格由村隊每周根據時令、市場價格擬定,會比現在的價格高一些,但質量要求也高一些。”
簡星夏提高了一些收貨的價格,用以要求質量。
并且品類和數量由她來定,避免村里人臨時有啥送啥,不方便胖嬸進行餐飲安排。
胡大從旁解釋定價問題:“村隊大致按照趕集的價格定,比尾貨、賣給菜販子的要高些,比超市的低一些。”
這樣大家都能賺一點,也能讓村民有供貨的熱情。
齊珊做補充:“大家放心,我們會提前擬定好物資收購的標準,也會按標準對應的價格收購。”
齊珊在農村工作,已經很清楚如何跟這些老頭老太大爺大媽溝通。
“比如山莊今天要做烤紅薯,就要最高品質的紅薯收購,價格也會提升,根據這一周的市場價格,八兩到一斤二兩一個、無破損、少坑洞結疤的紅薯,價格能賣到三塊錢一斤。”
“如果是民宿早餐用的蒸紅薯,就要四兩到六兩之間的,不能太大,但賣相要好,價格可以在兩塊錢一斤。”
“熬紅薯粥,蒸紅薯飯的,一塊五一斤。”
“去老柴家磨漿做紅薯粉和紅薯淀粉的,五毛八毛一塊的都有,按品質和個頭定價。”
村里人豎起耳朵聽。
胡林奶奶瞪大眼睛,驚詫出聲:“乖乖,夏夏要出三塊錢收紅薯?這孩子,會不會做生意啊!”
胡林奶奶心疼簡星夏,忽然就一個翻身,爬上板凳,站在板凳上大聲朝簡星夏嚷嚷。
“夏夏,用咱家的紅薯!挑好的,一塊錢一斤給你!”
周圍的村民頓時看過來,目光和臉色五彩斑斕的。
胡林頭都大了,連忙把他奶奶從板凳上抱下來。
“奶!你就別摻和了!村隊說啥是啥,行嗎!這是開大會!不是扯閑篇!”
胡林都無奈了。
自家老奶霍霍自己家人就算了,這一開口,一會兒把全村人都得罪了。
好在齊珊專門負責代表村里對接民宿的工作,早有準備。
“大家不要著急,村隊跟夏夏已經開過會,統一制定了計劃。”
“咱們提高了價格,對應也提高了質量標準。”
“之后我會跟陸阿嬸一起檢驗收貨,制定一個村里農產品的收購名單。”
“提供貨物不合格一次的,打回去改正。”
“不合格兩次的,停止他家貨物的供應一個星期!”
“不合格三次的,剔除名單,不再收購!”
村里人一凜:“這嚴格啊!”
胡大板著臉嚴肅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家自己說說,咱們村多少年沒有像這幾天這么熱鬧了?”
“咱們村好不容易干成一件事兒,大家都齊心協力,好好干起來,別給陸安村丟臉!別叫子孫后代一起受窮!”
胡大苦口婆心:“大家好好想想,如果光靠種地,一畝地扣掉成本,能掙幾個錢?再好好想想,光這幾天,大家掙多少了?”
村民們齊齊點頭。
這錢還在手上捏著呢!新鮮的,熱的!
“所以,接下來我們還有幾項計劃,要全體村民共同配合——”
大家豎起耳朵聽。
“陸安村農副產品集中統一采銷計劃——”
“陸安村農副產品檢測、認證、定價計劃——”
“陸安村住宿及游樂項目經營計劃——”
“陸安村手工業發展計劃——”
村民們茫然了,這每個字兒都認識,但連在一塊兒,說的是啥?
“這事兒讓夏夏跟大家說說!”胡大將發言位置讓給簡星夏。
簡星夏接著話繼續說。
“這幾天的游客前后有將近兩百人,不少游客都提出想購買地地道道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但我一直沒有答應。”
“不是不能賣,但是怎么賣,要有個章程。”
簡星夏學著齊珊的說法,給村里的留守老人解釋著。
“像是前天,咱們村有人以五十塊一斤的價格,賣出去了三斤自家曬的香菇。”
“這本來是好事兒,價錢也合適。”
“但是,就有別的人忍不住了,主動找到游客,說四十八一斤就能賣,到后來,還有出四十五、四十的。”
簡星夏攤手:“本來能賣五十一斤的干香菇,最后只能賣四十,而且這個口子開了,昨天就有游客問起來,三十五能不能賣。”
“各位爺爺奶奶嬸嬸伯伯,大家種地掙錢不容易,如果咱們自己村里開始壓價了,大家只有一起吃虧的份兒,沒人能占到便宜的。”
“就是第一個降價的,賣出去幾斤又怎么樣呢?你往后還能按照四十八的價格賣出去嗎?”
人群里,有幾個人有些不自在地扭了扭身體。
摸頭發的摸頭發,喝水的喝水,拍灰的拍灰……都想遮掩自己不自覺的臉紅。
“所以,咱們村要開展農產品統一收購銷售計劃。”
“往后,各家有干香菇的,都跟紅薯一樣,全都送到村隊統一篩選、稱重、定級、定價。”
“然后由村隊統一銷售,銷售員可以從村里挑,但是不拿提成,只按工時算錢,所以各家誰來都一樣。”
“賣出去的香菇收入匯總,再按照各家上交香菇的比例,每周結算。”
簡星夏說完之后,胡大宣布:“大家有問題的可以問!”
村里人連忙舉手:“支書,夏夏,我沒聽明白,這是怎么個算法——”
舉手的大爺很疑惑:“各家出的香菇都混到一塊兒了,誰知道賣的是誰家的?要是賣的是我家的,錢分給了別人怎么辦?我找誰說理去?”
“找村隊啊!”有腦子轉得快的已經明白了。
“不管賣的是誰家的香菇,最后都按大家伙兒一起賣了來算錢。”
“沒明白……”
最后還是齊珊出面解釋。
對待老人家,講政策和規矩是不容易講通的,她很擅長用舉例子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讓老人家了解。
“陸三爺爺,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家交了三斤上等香菇,和五斤中等香菇到村隊,村隊給你登記上,你拿著條子就能回去了,等香菇賣出去了,再分錢。”
“這里頭呢,我家也交了三斤上等香菇,四斤中等香菇。”
“陸阿嬸家交了十斤上等香菇,八斤中等香菇,兩斤下等香菇。”
“咱們按一個星期算,這個星期一共收了十六斤上等香菇,如果賣了八斤,一斤六十,就是480,這錢就咱們三家分。”
“怎么個分法呢?就按十六份,你家拿90塊,我家拿90塊,陸阿嬸家出得最多,拿300塊。”
“如果是中等香菇,這個星期一共收了十七斤,賣了七斤,一斤五十,就是350,也是咱們三家分,但是就按十七份分。”
“您拿五份,就是350除17,再乘5份,您拿一百零二塊九毛多,我是四份,就拿八十二快三毛多,陸阿嬸家拿一百六十四塊七毛。”
“如果下等香菇賣出去了,那就跟咱倆無關,因為咱們沒交下等香菇,賣出多少,就是陸阿嬸家的。”
陸三爺爺聽明白了:“就是啥都分個股唄。”
“沒錯!”
但陸三爺爺不大滿意:“你咋不說我家出十斤香菇,啥錢都是老二媳婦拿得多!”
齊珊:“……”
得,是她舉例不夠細致了。
齊珊說:“由村隊統一收購、統一定價,統一賣,統一分錢,大家就不用自己到處去找游客賣東西,免得招人煩,還容易被壓價。”
“以后有游客買東西,全都指到村隊,只要賣出去了,大家都能分錢,誰也不擔心被落下。”
村里聽明白的人紛紛點頭:“這法子好!往村隊一交,等著分錢就行,不愁擱在家里賣不了。”
“對對對,我嘴巴不會說話,要是村里有會說話的人幫忙賣,那更好了。”
勸說終于有效果了,齊珊和簡星夏都很高興。
萬事開頭難,但難也要迎上去。
現在不被村民質疑追問一番,以后村里的市場亂了,處理起來更麻煩。
齊珊補充道:“村隊統一賣,到時候人工、包裝的成本也要扣出來,不過一定比大家互相壓價,成天追著游客跑要好得多。”
村里人:“嗐,你們年輕人有想法,咱們村以前那么些個人想開店和飯館,也沒見誰開起來,就夏夏開起來了……你們有文化,我們聽你們的就是!”
簡星夏聞言就是一笑,這不正好方便她接話嗎。
“大家說得對!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二項計劃——”
“山里滿打滿算,就八間房,根本不夠用,好多人想住在村里都沒辦法,所以我跟胡支書還有齊主任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在村里試點開辦民宿和飯店。”
“嗯,管理方式嘛,也跟香菇一樣。”
“大家輪流做,村里統一定級、定價,每個月統一結算。”
“誰也不用花心思去攬客,也不用擔心別人家偷偷動手腳壓價、搶客……”
村里人的耳朵又豎起來了。
“這樣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