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的幾天,空氣里都飄著甜甜的桂花香。巷子里的老槐樹落了滿地葉子,踩上去沙沙作響,陽光透過稀疏的枝椏灑下來,在地上織成一張金色的網。
葉凡每天放學回家,都能聞到方家院子里飄來的甜香。有時是黃油的醇厚,有時是豆沙的綿密,勾得他心里直發癢。
“阿姨又在做月餅嗎?”這天傍晚,兩人一起走到巷口,葉凡忍不住問。
方可兒笑著點頭,鼻尖沾了點面粉,像只偷吃的小貓:“嗯,今天做豆沙餡的,我媽說讓你明天過來拿。”
“會不會太麻煩阿姨了?”葉凡有點不好意思。
“不麻煩,我媽說多做幾個熱鬧。”方可兒抬手抹了把鼻尖,反而把面粉蹭得更明顯了,“再說,是你愛吃的豆沙餡呢。”
葉凡看著她的樣子,忍不住笑了:“你鼻尖沾面粉了。”
方可兒一愣,下意識地用手背去擦,臉頰卻悄悄紅了。
第二天放學,葉凡剛走到家門口,就看到方可兒站在院墻外,手里提著一個油紙包,正踮著腳往院里看。
“等很久了?”葉凡走過去問。
“沒有,剛出來。”方可兒把油紙包遞過來,“還熱著呢,快趁熱吃。”
油紙包上印著老式的花紋,透著淡淡的油香。葉凡接過來,沉甸甸的,還帶著溫熱的觸感。“謝謝阿姨,也謝謝你。”
“不客氣,我媽說讓你多吃點,補補腦子。”方可兒笑得眼睛彎成了月牙,“那我先回去了,晚上賞月的時候見。”
“好。”
葉凡回到家,打開油紙包,里面是六個圓滾滾的月餅,表皮烤得金黃,上面還印著“中秋”兩個字,邊緣有些微微的焦,是方媽媽的手藝沒錯。他拿起一個,咬了一口,豆沙餡甜而不膩,帶著淡淡的桂花味,瞬間勾起了小時候的記憶。
上一世的中秋,他大多是一個人過的。后來父母不在了,更是連口熱乎月餅都吃不上。此刻咬著手里的月餅,甜意從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帶著踏實的暖意。
“小葉,方可兒家送月餅了?”母親從廚房出來,聞到香味笑著問,“你也拿點咱們家的葡萄過去,禮尚往來。”
“嗯,我等會兒就去。”葉凡點頭,又咬了一口月餅,“媽,阿姨的手藝真好,比外面買的還好吃。”
“那是,你方阿姨年輕時可是廠里食堂的點心師傅。”母親笑著說,“可兒那孩子也懂事,你多跟人家學學,好好讀書。”
“知道啦。”
傍晚時分,葉凡提著一籃剛摘的葡萄,走到方家院門口。院子里已經擺好了小桌子,上面放著月餅、蘋果和一壺茶,方爸爸正搬著梯子往葡萄架上掛燈籠,方媽媽在廚房和院子間忙碌,一派熱鬧的景象。
“叔叔阿姨,我來送點葡萄。”葉凡把籃子遞過去。
“來就來,還帶什么東西。”方媽媽笑著接過,往他手里塞了塊月餅,“快坐下,等會兒就開飯。”
方可兒從屋里跑出來,穿著件米白色的毛衣,頭發梳成了低馬尾,顯得格外文靜。“你來得正好,燈籠剛掛好。”
葉凡抬頭,看到葡萄架上掛著兩個紅燈籠,暖黃色的光透過薄薄的紙照出來,在地上投下晃動的光暈,映得周圍的桂花香都染上了暖意。
晚飯很豐盛,有紅燒魚,有燉排骨,還有方媽媽拿手的糖醋里脊。葉凡吃得很盡興,方爸爸偶爾會問起他的學習情況,他都一一認真回答,聽得方爸爸連連點頭:“小伙子有進步,繼續努力,將來跟可兒一起考去北京。”
方可兒的臉頰瞬間紅了,低頭扒拉著碗里的飯,嘴角卻忍不住向上彎。
飯后,月亮漸漸升了起來,又大又圓,像掛在天上的銀盤。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著月餅,聊著天,偶爾有風吹過,帶來陣陣桂花香。
“來,嘗嘗這個,剛釀的桂花酒。”方爸爸給葉凡倒了杯酒,琥珀色的液體里飄著幾朵桂花。
“我爸不怎么讓我喝酒。”葉凡有點猶豫。
“就一小杯,沒事。”方爸爸笑著說,“中秋佳節,圖個吉利。”
葉凡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桂花的清香混著淡淡的酒香,在嘴里化開,暖暖的。
“葉凡,你看那月亮上的影子,像不像兔子?”方可兒指著月亮,眼睛亮晶晶的。
“像,還像棵桂花樹。”葉凡順著她的話說。
“傳說嫦娥就住在月亮上,還有玉兔陪著她。”方可兒托著下巴,望著月亮,像是在想什么心事。
葉凡看著她的側臉,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柔和,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沖動,想說點什么,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夜深了,葉凡起身告辭。方媽媽往他包里塞了滿滿一袋月餅,叮囑道:“帶回去給你爸媽嘗嘗,不夠再來拿。”
“謝謝阿姨。”
方可兒送他到院門口,手里還拿著塊沒吃完的豆沙月餅。“路上小心。”
“嗯,你也早點休息。”葉凡看著她,忽然鼓起勇氣說,“可兒,月餅很好吃,謝謝你。”
“不客氣。”方可兒笑了笑,眼睛在月光下亮得像星子,“明天見。”
“明天見。”
葉凡提著月餅往家走,口袋里的月餅還帶著余溫。月光灑在他身上,心里暖烘烘的。他想起方才院子里的歡聲笑語,想起方可兒望著月亮時的樣子,覺得這個中秋,是他重生以來最溫暖的一個節日。
他知道,這樣的溫暖,是他上一世夢寐以求卻沒能擁有的。而現在,他正一點點把它們攢在手里,像攢著那些蟬蛻,那些錯題本,那些共撐過的傘。
這些細碎的美好,會像今晚的月光一樣,照亮他接下來的高三路,照亮他和方可兒一起走向的未來。
葉凡握緊手里的月餅,腳步輕快。巷子里的燈籠還亮著,像一路溫暖的指引,在這個中秋的夜里,格外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