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9年,知曉哥在高麗麗家擔任家教那段沉悶而壓抑的時光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高家那間充斥著精裝書籍卻鮮少被真正翻閱的書房里,發現了一本紙張泛黃、裝幀樸素的《萬事不求人》。書中收錄的一篇《重訂增廣賢文》,像一道閃電,劈開了他當時被現實困頓和青春迷惘所籠罩的精神世界。
這本《重訂增廣賢文》,并非簡單的古籍復刻,它既保留了原典中跨越時空的智慧結晶,如“孝弟為先務,本立而道生”、“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又融入了貼合現代語境的闡釋,語言通俗卻意蘊深遠。在高麗麗機械地背誦課文或是找借口偷懶的間隙,知曉哥便“忙中偷閑”,如饑似渴地閱讀,并懷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心情,將其中最觸動心弦的篇章,一字一句地抄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抄錄的精華,如同精神的坐標,在他心中刻下烙印:
· 關于立德修身: “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再三須慎意,第一莫欺心”、“責人之心責己,愛人之心愛人”。這些格言,在他因家貧而自卑、因遭遇不公而憤懣時,起到了定海神針般的作用,引導他向內求索,錘煉心性。
· 關于人際世故: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這讓他對與關盼盼的遺憾離別、與王磊的室友關系,都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少了幾分怨懟,多了幾分清醒的觀察和包容。
· 關于勤學惜時: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晝坐惜陰,夜坐惜燈”。這直接激勵著他,在復讀的無數個深夜里,抵御疲憊,在進入大學后,繼續保持著“笨鳥先飛”的勁頭,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 關于財富與**: “貪愛沉溺即苦海,利欲熾燃是火坑”、“勸君莫作守財奴,死去何曾帶一文”。這對于身處物質極度匱乏環境中的他,是一種極其寶貴的警示和超脫教育,讓他雖然努力掙錢,卻始終沒有將金錢視為人生的終極目標。
· 關于人生豁達: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來如風雨,去似微塵”、“世事茫茫難自料,清風明月冷看人”。這些句子,在他面對巨大壓力和不公時,給了他一種開闊的視野,學會以更平和的心態去接受命運的起伏。
二、大學里的內化與運用
2000年步入海市理工大學后,離開了高壓的復讀環境,擁有了相對自主的時間和更廣闊的思考空間,知曉哥并沒有丟掉這個筆記本。相反,在無數個清晨的校園角落,或是圖書館安靜的夜晚,他反復誦讀、揣摩這些抄錄的格言,直至將其精髓內化于心,最終達到了對核心篇章“倒背如流”的程度。
這些古老的智慧,如同無聲的春雨,悄然滋養著他:
· 在學業上,他秉持“讀書須用意”,不滿足于表面分數,力求真正理解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原理背后的邏輯。
· 在勤工儉學中,他牢記“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家教時盡心盡力,絕不因報酬高低而敷衍塞責,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尊重。
· 在人際交往中,他運用“知己知彼,將心比心”,漸漸學會了如何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相處,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孤高自許。面對王磊最初的輕視,他以“責人之心責己”反思自身,以“饒人不是癡漢”化解矛盾,最終贏得了真誠的友誼。
· 在個人氣質上,長期的熏陶使他褪去了部分農村孩子初入大城市的局促與尖銳,多了一份“心以淡泊明”的沉靜,和一種“世事如棋局局新”的從容與通透。他的言談舉止間,開始流露出一種基于文化底蘊的自信。
這本《重訂增廣賢文》,成為了知曉哥獨立于專業課本之外的另一部重要“教科書”。它塑造了他的價值觀,影響了他的行為方式,甚至潛移默化地提升了他的文采——他的書信、報告乃至日常談吐,都因這些精煉語言的浸潤而顯得更為凝練、有力。
這看似偶然的邂逅與后續有意的深入學習,是知曉哥成長歷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幫助他度過了成長中最彷徨的時期,更為他構建了一個堅實的精神內核,讓他在面對未來更大的風浪時,能夠有古人的智慧作為依憑,做到處變不驚,行穩致遠。
正所謂:《增廣賢文詠懷》
昔時賢文啟心扉,今古交融智慧輝。
孝悌仁倫承祖訓,錢財道義辨玄機。
修身淡泊銘螢雁,處世寬容悟鵲鶉。
千載格言凝血淚,春風化雨潤芳菲。
這本薄薄的《重訂增廣賢文》,如同一位沉默卻博學的導師,在知曉哥人生的關鍵節點,為他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資糧。它所傳遞的,不僅是處世的技巧,更是一種看待世界、安頓自我的哲學。這份來自傳統文化深處的力量,將與他所學的現代科學知識一起,共同塑造一個更加完整、更加堅韌的路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