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金秋十月,淮海大學的梧桐葉片開始泛黃。秋日的陽光透過教室窗戶斜斜地灑在桌面上,映出粉塵飛舞的軌跡。知曉哥眨了眨酸澀的眼睛,將視線從黑板上的機械制圖移開。一陣突如其來的眩暈感讓他不得不扶住桌沿。上午十一點零五分,那種熟悉的缺氧感又來了。
“又來了...“他在心中默念,手指無意識地按壓著太陽穴。這感覺像是有人在他的大腦里塞滿了棉花,思維變得粘稠而遲緩。前座的王磊轉過頭,壓低聲音問:“知哥,你臉色怎么這么白?“
知曉哥勉強扯出一個笑容:“沒事,可能昨晚睡晚了。“
這已經是本周第三次了。自從大三開學以來,每當臨近中午,他的大腦就像被抽干了氧氣,眼前偶爾還會出現細小的黑點,如同老式電視機屏幕上的雪花。起初他以為只是普通的疲勞,午睡一會兒就能恢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癥狀越來越頻繁,恢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下課鈴響起,知曉哥幾乎是踉蹌著走出教室。秋風吹過,帶著北方特有的干燥與寒意,他不自覺地裹緊了單薄的外套。這件外套還是他大一入學時買的,袖口已經磨出了毛邊。為了省錢買參考書,他已經兩年沒添置過冬衣了。
“知哥,一起去食堂?“室友張明在身后叫他。
“你們先去吧,我回宿舍躺會兒。“知曉哥擺擺手,轉身向宿舍樓走去。他的胃里空蕩蕩的——今早為了趕七點的課,他又一次跳過了早餐。這已經成為他大學生活的常態:省下早餐錢買書,午飯只吃最便宜的素菜,晚上做完家教回來,食堂早已關門,只能在宿舍泡一碗方便面。
宿舍里空無一人。知曉哥倒在床上,立刻被一陣天旋地轉的感覺淹沒。他閉上眼睛,聽見自己急促的心跳聲在耳膜上咚咚作響,像是有人在里面敲鼓。不知過了多久,眩暈感才稍稍退去,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疲憊和難以入眠的虛脫。
手機鬧鐘在下午一點準時響起。知曉哥掙扎著爬起來,用冷水拍了拍臉。鏡中的自己眼窩深陷,顴骨突出,嘴唇因為長期貧血呈現出不健康的蒼白。他想起大一剛入學時的照片,那時的自己眼神明亮,臉頰飽滿,和現在判若兩人。
“再堅持一下,“他對鏡子里的自己說,“等這個項目結題就好了。“
下午的課程在機械樓。知曉哥強打精神聽講,但到了四點半,那種缺氧感又卷土重來。這次比上午更嚴重,他的手指開始微微發抖,冷汗順著脊背流下。教授的聲音變得忽遠忽近,黑板上的公式扭曲成難以辨認的符號。
“同學,你沒事吧?“旁邊的女生遞來一張紙巾,“你在出汗。“
知曉哥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額頭已經濕透。他道了聲謝,勉強支撐到下課,然后幾乎是爬著回到了宿舍。
“你這樣不行啊,“晚上回來的張明看到他癱在床上,擔憂地說,“要不要去校醫院看看?“
“可能是最近太累了,“知曉哥虛弱地笑笑,“周末家教結束就休息。“
但他沒有告訴室友,這個周末他接了兩個新的家教,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中間只有半小時吃午飯的時間。為了湊夠下學期買專業書的錢,他已經連續三周沒有休息日了。
晚上九點,他照例來到操場角落,打起了那套自以為能“強身健體“的太極拳。他不知道的是,在嚴重營養不良的狀態下,這種看似柔和的運動實際上在加劇他的能量消耗。每一式云手,每一次轉身,都在悄悄掏空他本就所剩無幾的身體儲備。
2001年12月,寒風像刀子一樣割著臉。晚上九點四十分,知曉哥拖著疲憊的身體擠上回校的公交車。這是他今天的最后一站——給一個高三學生補習物理,地點在城市的另一端。來回近三個小時的車程,加上兩個小時的授課,已經耗盡了他最后的體力。
公交車搖晃著駛過燈火闌珊的街道。知曉哥靠在窗邊,突然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虛弱襲來。他的視野開始模糊,呼吸變得急促而淺薄,心臟在胸腔里瘋狂跳動,仿佛要沖破肋骨的束縛。一種瀕死的恐懼攫住了他——他感覺自己正在下沉,沉入一片黑暗的深淵。
“不行...不能在這里...“他拼命咬住嘴唇,用疼痛保持清醒。汗水浸透了內衣,冰冷地貼在皮膚上。他顫抖著摸出手機,卻連解鎖屏幕的力氣都沒有了。
“同學,你還好嗎?“一位中年婦女擔憂地看著他,“你的臉色好嚇人。“
知曉哥想回答,卻發現自己的舌頭像灌了鉛一樣沉重。他只能微微搖頭,然后閉上眼睛,將所有精力都用在呼吸上。
不知過了多久,公交車終于到站。知曉哥幾乎是跌跌撞撞地下了車,冷風一吹,他差點跪倒在地。校門口那家東北拉面館的燈光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溫暖。他用盡最后的力氣挪進店里,點了一碗最便宜的素面。
當熱騰騰的面湯滑入喉嚨時,知曉哥幾乎要哭出來。暖流從胃部擴散到全身,僵硬的四肢漸漸恢復了知覺。老板看他不對勁,又免費給他加了一勺熱湯。
“小伙子,是不是沒吃晚飯啊?“老板關切地問。
知曉哥點點頭,突然意識到自己從中午到現在只喝了一杯豆漿和兩個包子。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多久?一個月?兩個月?他已經記不清了。
回到宿舍,室友們都已經睡了。知曉哥輕手輕腳地洗漱,卻在鏡子里看到一個陌生的自己:眼窩深陷,顴骨高聳,皮膚呈現出病態的灰黃色。他想起家鄉的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年輕人透支身體,就像在閻王殿前跳舞。“
但他別無選擇。國家獎學金只夠支付學費,生活費全靠家教和勤工儉學。家里已無能為力供他上大學,還為了四哥結婚已經借了不少債,他不能再向父母伸手。這個執念深植于他的童年——那個總是穿著哥哥舊衣服、看著同伴吃零食而自己只能咽口水的童年。
接下來的幾周,知曉哥的情況越來越糟。他開始在課堂上突然失去意識幾秒鐘,然后又猛地驚醒;走路時經常絆倒,因為腿部肌肉無力支撐;最嚴重的時候,連握筆寫字都成了挑戰。但他依然堅持著,用咖啡和意志力強撐每一天。
2002年1月初,期末考試臨近。圖書館里擠滿了通宵復習的學生。知曉哥坐在角落里,面前攤開著機械制圖的復習資料。他已經連續三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為了補上因為身體不適落下的課程。
突然,一陣劇烈的眩暈襲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強烈。他感到一股熱流從鼻腔涌出,伸手一摸,滿手鮮紅。周圍的同學驚呼起來,有人遞來紙巾,有人跑去叫管理員。知曉哥想站起來表示自己沒事,卻在起身的瞬間眼前一黑,整個人向前栽去。
最后的意識里,他聽見有人在大喊:“快叫救護車!“
白色的天花板。消毒水的氣味。點滴瓶中的液體緩緩滴落。知曉哥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校醫院的病床上。
“醒了?“一個嚴肅的聲音傳來。校醫李大夫站在床邊,手里拿著檢查報告,“同學,你知道你的血紅蛋白只有7克嗎?正常成年男性應該在13以上。“
知曉哥茫然地搖頭。
“嚴重貧血,加上低血糖和過度疲勞。“李大夫推了推眼鏡,指著報告上的幾個異常指標,“這些指標...不太正常。你的身體已經到了崩潰邊緣。如果再這樣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可是我還有考試...“知曉哥虛弱地說。
“考試?“李大夫幾乎要發火,“你現在要考慮的是要不要命!根據檢查結果,我建議你立即休學調養。“
休學。這兩個字像重錘一樣砸在知曉哥心上。三年的努力,獎學金,項目研究,一切都要暫停嗎?
但當他試圖坐起來時,一陣天旋地轉讓他不得不躺回去。這一刻,他終于明白,自己真的已經到了極限。
三天后,知曉哥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列車。車窗外的校園漸漸遠去,他想起大一剛入學時的豪情壯志,想起熬夜苦讀的日日夜夜,想起那些被忽略的身體警告。如果當初能重視那些頭暈目眩的信號,如果能在第一次暈倒時就停下腳步,如果...
列車駛過一片田野,冬日的陽光灑在積雪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知曉哥閉上眼睛,任由淚水滑落。這場與身體的戰爭,他輸得一敗涂地。
正所謂:《知曉哥病中吟》
挑燈三載劍初磨,忽陷沉疴壯志蹉。
堂上暈眩欺晝永,車中氣短畏寒多。
素衣猶帶書生血,瘦骨難承歲月苛。
若使青春重計價,健康當比狀元科。
注: 此詩嚴格遵循平水韻(五歌韻),中二聯對仗工穩。首聯以“劍初磨“喻學業進取,“壯志蹉“陡轉;頷聯用“堂上/車中“空間對展現病發場景;頸聯“素衣/瘦骨“形神互映;尾聯以假設作結,點醒健康之重。全詩八處動詞精準刻畫病情演變,實現從敘事到警世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