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機場的晨光里,流浪一眼就認出了舉著“匠魂非遺”牌子的林晚秋。她穿著繡著云紋的素色旗袍,身邊圍著幾個金發碧眼的年輕人,手里捧著印著青銅尊紋樣的宣傳冊:“終于等到你們!巴黎的華人都在盼著這尊青銅尊呢。”
剛走出抵達口,一群舉著手機的華人留學生就圍了上來,鏡頭齊刷刷對準裝著青銅尊的箱子:“流浪老師!我們是看您直播來的,能看看青銅尊的真容嗎?”秦峰立刻打開直播支架,笑著喊道:“別急!展館開展時,我們會全程直播開箱儀式!”
前往展館的車上,林晚秋遞來一份緊急通知:“昨天接到組委會消息,歐洲傳統木工協會的會長伯格,公開質疑中國榫卯‘只能做擺件,沒有實用價值’,還說要在展會上和你們‘比技藝’。”她頓了頓,“伯格是歐洲木工界的權威,他的質疑讓不少媒體都盯著咱們的展臺。”
王伯摩挲著隨身攜帶的刨子,眼神銳利:“比就比!咱們的榫卯能撐起故宮的房梁,還撐不起一個歐洲匠人的質疑?”流浪翻開伯格的資料,發現他擅長哥特式木構,最看重結構穩定性:“他的核心訴求是‘實用’,那我們就用實力回應。”
抵達巴黎非遺展館時,意外突然發生——秦峰負責的數字藏品體驗設備,在裝車時被磕碰到,啟動后屏幕始終顯示代碼錯誤。“還有三小時開展,聯系國內技術人員根本來不及!”秦峰急得滿頭大汗,直播鏡頭里已經有粉絲在問“設備出問題了嗎”。
流浪突然想起陳坤給的銅制徽章,背面模糊的地址就在展館附近的華人街區。他立刻對蘇清瑤說:“你陪王伯去布置展臺,我和秦峰去找一個叫老馬的木匠。”林晚秋疑惑道:“老馬?他是巴黎華人木匠里的老前輩,修過盧浮宮的中式屏風,不過脾氣很倔。”
按照徽章上的地址,兩人在一條飄著法棍香氣的小巷里,找到了“老馬木作”。門頭掛著一塊褪色的木匾,上面刻著和青銅尊上如出一轍的“匠”字。一個白發老人正蹲在門口修椅子,看到流浪手里的徽章,猛地站起身:“這是陳老爺子的東西!你是他的后人?”
“我是江城來的非遺傳承人,這是陳坤托我帶來的。”流浪說明來意后,老馬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計,從里屋搬出工具箱:“陳老爺子當年救過我的命,他的囑托我不能忘。設備在哪?我去看看。”
老馬的手藝果然名不虛傳。他打開設備機箱,用隨身攜帶的小刻刀調整了線路接口,又用木工膠加固了松動的零件:“是運輸時的震動導致接口錯位,小問題。”不到二十分鐘,屏幕就恢復了正常。秦峰對著直播鏡頭比了個“OK”,彈幕瞬間刷屏:“華人匠人太牛了!”“這就是傳承的力量吧!”
趕回展館時,伯格正帶著一群歐洲匠人在展臺前徘徊。看到流浪回來,他指著展臺上的榫卯小凳子,用生硬的中文說:“這種結構,承受不了十公斤的重量。”說著就要伸手去掰,王伯立刻攔住他:“別動!我們的榫卯,是用實力說話的。”
流浪搬來一個承重測試架,將榫卯小凳子放在上面,然后依次疊加砝碼。當砝碼加到五十公斤時,凳子的榫卯接口依舊嚴絲合縫。“這是‘抱肩榫’,能將壓力分散到每個構件上。”流浪說著,輕輕一拉就將凳子拆解,“您看,沒有一顆釘子,卻比鐵釘連接更穩固。”
伯格的臉色變了變,從隨身的包里拿出一塊歐式木構零件:“那你能修復這個嗎?這是十五世紀哥特式衣柜的門軸,榫頭斷裂,歐洲沒人能修。”流浪接過零件,用放大鏡觀察片刻,腦海里立刻浮現出修復方案:“可以用‘補榫’工藝,先做一個與原榫頭契合的木楔,再用古法木膠粘合。”
“叮!觸發跨文化技藝任務‘修復哥特木構’,任務要求:用中國榫卯技藝修復歐洲古建零件,獲得歐洲匠人認可。任務獎勵:匠心值 1000,解鎖‘中西榫卯融合’技能,歐洲木工協會合作邀請。”系統提示音剛落,流浪就拿起隨身攜帶的微雕刻刀,在一塊胡桃木上快速雕琢。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老馬也擠在人群里,不時點頭:“這‘削榫’的手法,和陳老爺子當年一模一樣。”半小時后,流浪將修復好的零件遞給伯格——木楔與原構件完美融合,看不出絲毫修復痕跡。伯格用專業儀器檢測后,臉色徹底折服:“中國榫卯,是真正的技藝瑰寶!”他當場邀請流浪加入歐洲木工協會,共同研究中西木構融合。
開展儀式上,青銅尊的泡桐木盒被緩緩打開。當燈光照亮那枚“匠”字印記時,人群中突然響起一聲驚呼——老馬捧著一個舊木盒走過來,里面是塊清代木工工具,上面的“匠”字與青銅尊的印記完全重合:“這是陳老爺子留給我的,他說這是祖上傳下來的,要交給‘懂匠心的人’。”
流浪突然明白,陳坤的彌補并非作秀。老馬告訴他們,陳坤的爺爺當年在巴黎,曾用榫卯技藝幫助許多華人匠人站穩腳跟,而陳坤這次不僅托他幫忙,還匿名資助了巴黎華人社團的運輸費用。“他說,要替爺爺完成‘讓中國非遺在歐洲扎根’的心愿。”
當天的榫卯體驗課上,華人孩子們圍著流浪學做小凳子,幾個歐洲孩子也好奇地加入進來。一個金發小男孩舉著剛拼好的榫卯零件,用中文喊道:“中國手藝,真棒!”秦峰的直播在線人數突破百萬,國內粉絲留言:“在巴黎看到中國非遺被追捧,太自豪了!”
傍晚,皮埃爾帶著歐洲非遺商會的成員來參加專場推介會。當看到數字藏品的線下體驗區排起長隊,他激動地握住流浪的手:“我們沒想到中國非遺能這么受歡迎!明天的商會推介會,我們要重點推廣你們的榫卯文創。”
就在這時,林晚秋接到一個電話,臉色微變:“不好了,有人舉報我們的數字藏品‘侵犯歐洲紋樣版權’,組委會要臨時檢查我們的設計源文件。”流浪皺起眉——這分明是有人故意刁難,而能精準找到這個時間點的,很可能是了解他們行程的人。
秦峰立刻調出設計日志:“我們的紋樣都是青銅尊的原創衍生,有完整的溯源記錄!”老馬突然開口:“我知道是誰干的——之前有個鼎盛文創的人來找過伯格,想讓他打壓你們,被伯格拒絕了。”
流浪握緊了手中的銅制徽章,目光堅定。他知道,這場巴黎的非遺之戰,還沒結束。但看著身邊的伙伴、老馬眼中的信任,還有展臺上熠熠生輝的青銅尊,他心中毫無懼色——匠心不分國界,只要守住手藝的根,就沒有破不了的難關。
深夜的展館里,流浪對著電腦整理設計源文件,蘇清瑤和林晚秋在一旁核對資料。秦峰的手機突然收到一條匿名短信,只有一句話:“版權舉報是鼎盛舊部干的,我已經幫你們收集了證據,文件在展館三號儲物柜。”發件人的號碼,正是陳坤之前用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