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數:約12場
時長:45分鐘
類型:古裝/歷史/懸疑
本集簡介:
蜀地孤女劉娥隨龔美夫婦在鳳翔府街頭賣藝維生,市井喧囂中,神秘行腳僧慧空驟然出現,以“三問“直擊劉娥靈魂,更拋出“奉御天下“的驚天預言。龔美視其為江湖騙子,粗暴驅趕,慧空留下“霧鎖峨眉不見月,金鱗或隱青石川“的讖語后神秘消失。劉娥被預言攪動心緒,夜間審視隨身青玉佩時,竟在月光下瞥見隱現的金紋。故鄉“青石川“的記憶與玉佩異象交織,讓她對慧空的話半信半疑。在龔美的警惕與嚴氏的憂慮中,劉娥決心掙脫流離困境,循著讖語線索前往開封府探尋真相,命運的齒輪自此悄然轉向不可知的未來。
主要人物:
1. 劉娥:15歲,蜀地孤女,身形纖弱卻眼神堅韌,嗓音清越。身著洗得發白的素色衫裙,袖口磨出細毛邊,腰間系著褪色絲繩,繩端墜著一塊青灰色玉佩。面對慧空的預言時,從最初的茫然無措到逐漸顯露對命運的質疑與渴望,指尖常無意識摩挲玉佩邊緣。
2. 慧空法師:50歲左右,云游僧人。身披半舊灰布僧袍,袍角沾著些許塵土,草鞋鞋底磨平卻干凈。面容清癯,眉骨高突,雙眼深邃如古井,說話時語速緩慢卻字字含力,行走時步伐輕盈如踏云,離去時身影在人群中若隱若現,似有遁形之術。
3. 龔銀生:20歲,銀匠出身,操濃重川音。穿短打布衣,袖口沾著銀屑,腰間別著小錘。市儈氣重,面對慧空時眼神警惕如護食的野狗,對劉娥的態度既有依賴也有控制欲,攥錢袋的手指關節常因用力而發白。
4. 嚴氏:28歲,龔美之妻。梳著簡單的發髻,插一支銅簪,衣裙上打了兩處補丁。眼神精明,觀察時習慣瞇起眼睛,說話聲音不高卻句句切中利害,看到慧空時下意識將劉娥往身后拉了半步。
主要場景:
1. 鳳翔府西城門丁字路口:青石板路面凹凸不平,南側是斑駁的灰磚墻,墻根處長著幾叢狗尾草,北側有棵老槐樹,樹蔭下聚集著賣糖葫蘆、捏面人的小販。正午時分陽光斜照,將墻面的裂縫照得如同蛛網,人群往來如織,腳步聲、吆喝聲、銅錢碰撞聲交織成市井交響。
2. 龔美租住的泥坯房:位于城北貧民窟,低矮的土坯墻糊著草紙,紙面上滿是蟲洞。屋內陳設簡陋,一張缺腿的木桌用石塊墊著,墻角堆著破舊行囊,空氣中彌漫著霉味與汗水的酸氣。唯一的窗戶朝東,窗欞歪斜,月光只能透過縫隙灑下一道窄窄的銀輝。
3. 鳳翔府街巷: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兩側是錯落的商鋪與民居,酒旗在風中搖晃,茶館里傳出說書人的拍案聲。慧空離去時穿行的巷弄狹窄,兩側墻高丈余,陽光難透,僅能看到墻縫中鉆出的青苔。
第一場
時間:正午
地點:鳳翔府西城門丁字路口
人物:劉娥、龔美、嚴氏、圍觀百姓、賣糖葫蘆小販、修鞋匠
西城門根的丁字路口人聲鼎沸,青石板被往來腳步磨得發亮。南側灰磚墻的墻皮大塊剝落,露出內里黃土,幾叢狗尾草從墻縫中鉆出,被風刮得左右搖晃。
北側老槐樹枝繁葉茂,投下大片陰涼,樹下修鞋匠正低頭釘鞋掌,錘子敲擊聲“叮叮“作響。
賣糖葫蘆的小販扛著插滿紅果的草靶,在人群中穿梭叫賣:“糖葫蘆——甜掉牙咯——“
龔銀生站在墻根下,將一塊缺角的青石板踢到路邊,又彎腰拍了拍石板上的塵土,朝劉娥使了個眼色。劉娥從行囊里取出小鼓與銅鈸,銅鈸邊緣有些變形,卻被擦得锃亮。
劉娥垂手站在一旁,素色衫裙的領口歪了半寸,她伸手將領口抿好,指尖觸到鎖骨處的薄汗,又迅速收回手,指尖在袖擺上蹭了蹭。
龔銀生接過銅鈸,深吸一口氣,猛地“哐啷“一聲敲響。周圍說笑的人群被聲響驚動,紛紛轉頭看來。他又連敲三下,鈸聲清脆,穿透了街市的嘈雜。 龔銀生(操川音,扯著嗓子吆喝): “各位鄉親父老,南來的客,北往的商!小的龔美,打蜀地來!家鄉遭了難,帶著婆娘討口飯吃!今兒個在這兒獻丑,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他說著朝劉娥歪頭,劉娥點點頭,走到石板前站定。
正午陽光斜斜落在她臉上,將她臉頰的絨毛照得根根分明,她眼睫顫了顫,避開直射的光線,抬手握住鼓槌。
劉娥的手腕細得仿佛一折就斷,握著鼓槌的手指卻穩當,指甲修剪得整齊,指腹因常年握槌磨出薄繭。她深吸一口氣,鼓槌輕落,“咚、咚、咚“三聲響,節奏舒緩如泉水滴石,周圍的喧鬧竟莫名靜了幾分。
劉娥(開口時嗓音帶著初起的沙啞,隨即轉為清越): “巴山夜雨漲秋池,客舍青青柳色新......“
她唱的是《送元二使安西》,唱到“西出陽關無故舊“時,尾音微微發顫,目光越過人群,望向城門方向,那里塵土飛揚,不知有多少離人正踏上前路。
修鞋匠停下錘子,抬頭望著她;
賣糖葫蘆的小販站在人群外,草靶上的紅果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劉娥唱到“唯見黃沙漫云低“時,喉間發緊。
她想起三年前離開嘉州的清晨,母親將玉佩塞進她手心,說“娥兒,走到哪都帶著,是個念想“。
此刻手心又開始發燙,她下意識攥緊拳頭,鼓點卻未亂分毫。
一曲終了,有個戴方巾的書生模樣的人從袖中摸出兩枚銅錢,扔進劉娥腳邊的銅盤里,銅錢碰撞發出“叮當“脆響。
龔銀生立刻弓腰作揖:“多謝這位先生!我家小娘子再唱段《竹枝詞》,各位聽好咯!“
劉娥正要抬手敲鼓,人群忽然一陣騷動,有人低聲說“讓讓,讓讓“,原本密集的人墻竟被生生分開一道縫隙。
第二場
時間:正午
地點:鳳翔府西城門丁字路口
人物:劉娥、龔銀生、慧空法師、圍觀百姓
慧空站在縫隙盡頭,灰布僧袍在人群中格外顯眼。他身形清瘦,卻如老松般挺拔,袍角沾著的塵土與草鞋上的泥點,顯露出長途跋涉的痕跡。陽光穿過人群的縫隙,在他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光斑,他卻仿佛不覺,目光直直落在劉娥身上。 周圍瞬間安靜下來,連風吹過槐樹葉的“沙沙“聲都清晰可聞。
修鞋匠的錘子懸在半空,賣糖葫蘆的小販忘了吆喝,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這個突然出現的僧人身上。
慧空緩緩邁步,草鞋踩在青石板上,竟沒發出半點聲響。他走到劉娥面前三步遠的地方站定,雙掌合十,指尖沾著些許泥土,指節突出如老竹。
慧空(聲音不高,卻穿透人心,每個字都像落在石板上): “你是誰?“
劉娥握著鼓槌的手猛地一顫,鼓槌差點從指間滑落。她抬眼看向慧空,對方的眼睛深不見底,仿佛能映出她藏在心底的所有秘密。
劉娥腦中一片空白。她想說“我是劉娥“,又想說“我是賣唱的“,話到嘴邊卻成了哽咽。她看到慧空眼底的自己——衣衫襤褸,面帶風霜,哪里有半分“非等閑之輩“的模樣?可那目光太過銳利,讓她不得不直面自己從未想過的問題:我究竟是誰?是嘉州小吏的女兒,還是江湖漂泊的歌女?
龔銀生(上前一步擋在劉娥身前,銅鈸攥得“咯吱“響): “你這和尚,問啥子?我婆娘姓劉,叫劉娥!有話快說,別耽誤我們做生意!“
慧空仿佛沒聽見他的話,目光依舊鎖定劉娥,續道: “從哪里來?“
劉娥深吸一口氣,指尖用力掐進掌心,疼痛讓她找回些許鎮定。
劉娥(聲音發緊): “蜀地嘉州。“
“要到哪里去?“慧空的第三問緊隨而至,尾音微微上揚,帶著一絲探究。
劉娥猛地抬頭,撞進慧空那雙仿佛能看透未來的眼睛里。她想起逃亡路上的風雨,想起龔銀生說“到江南就好了“,可江南在哪?未來在哪?她忽然覺得眼眶發燙,強忍著沒讓淚掉下來。
劉娥(聲音帶著哭腔卻倔強): “天地之大,無家可歸,走到哪算哪。
慧空聽完,眼底閃過一絲極淡的贊許,快得如同錯覺。他緩緩點頭,目光掃過劉娥腰間的玉佩,那玉佩被衣衫遮住,只露出半截褪色的絲繩。
慧空: “眉藏遠山靈秀,骨帶昆岡玉質。縱使身陷風塵,亦難掩其光。“
龔銀生在一旁聽得不耐煩,他斜眼打量慧空。
見僧袍破舊,料定是來騙錢的,頓時來了火氣。 (指著慧空鼻子罵道): “你這和尚,滿嘴胡吣!我看你是餓瘋了!想騙錢是不是?告訴你,我自己都快餓死了,沒錢給你!“
劉娥拉了拉龔銀生的胳膊,低聲道:“別惹事,讓他走就是。“
慧空的眼神卻帶著警惕,腳步悄悄往劉娥那邊挪了挪。
第三場
時間:正午
地點:鳳翔府西城門丁字路口
人物:劉娥、龔銀生、慧空法師、圍觀百姓
龔銀生見劉娥勸他,反而更來了勁,他擼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青筋,唾沫星子濺到慧空的僧袍上。
龔銀生: “我在蜀地見多了你們這種人!先是說些好聽的,接著就要錢消災!我告訴你,門兒都沒有!趕緊滾,不然我叫官差了!“
圍觀人群中有人竊竊私語:“這和尚看著不像騙子啊“
“不好說,這年頭騙子花招多“。
那個扔銅錢的書生皺著眉,似乎想說什么,又搖了搖頭。
慧空抬手拂去袍上的唾沫星子,動作緩慢而平靜,仿佛在拂去一粒塵埃。他看向龔銀生,眼神里沒有怒意,只有一種看透世事的淡然。
慧空: “貧僧云游四方,只為化緣果腹,不求金銀。“
龔銀生(冷笑一聲): “不求金銀?那你在這搗什么亂?想搶地盤是不是?我告訴你,這地兒是我先占的!“ 他說著往前逼近一步,幾乎要撞到慧空身上。
劉娥看著慧空平靜的臉,心里亂成一團。她覺得這和尚不像騙子,可他說的話太過離奇。“昆岡玉質“?她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這雙手除了敲鼓、洗衣,什么也做不了,哪里像藏著玉質?可慧空的眼神那樣篤定,讓她不得不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錯過了什么?
慧空(目光再次轉向劉娥,聲音低沉卻清晰): “困于此隅,無異于潛龍擱淺。速去開封府,那才是龍騰九天之地。“
“開封府“三個字一出,人群中發出一陣抽氣聲。那是天子腳下,是尋常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龔銀生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伸手去推慧空:“你胡說八道什么!開封府是你能提的?“
慧空紋絲不動,繼續說道: “十年之內,你必奉御天下,貴不可言。“
“奉御天下“四個字如驚雷炸響,人群瞬間炸開了鍋!
“我的天!這話也敢說!“
“奉御天下...那不是皇后才有的份嗎?“
“瘋了瘋了,這和尚是瘋子!“
有人嚇得轉身就跑,仿佛再多聽一句就要惹禍上身。原本圍攏的人群“嘩啦“后退,留出一大片空地,將劉娥夫妻與慧空孤零零留在中間。
龔銀生嚇得腿肚子發軟,他指著慧空,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半晌才擠出一句:“你...你這妖僧!我...我報官抓你!“
慧空看著驚慌失措的眾人,嘴角勾起一抹極淡的弧度,似嘲諷又似悲憫。他從懷中摸出一顆菩提子,放在劉娥腳邊的銅盤里,菩提子滾了兩圈,停在兩枚銅錢旁。
慧空(聲音壓得極低,只有劉娥能聽見): “霧鎖峨眉不見月,金鱗或隱青石川。“
說完,他轉身便走,草鞋踏在青石板上依舊無聲。
龔銀生想伸手攔他,卻只抓到一片衣角,那衣角從指縫滑過,輕飄飄的如同不存在。
慧空的身影穿過人群,沒人敢攔他。他走到巷口時,忽然回頭看了劉娥一眼,那一眼仿佛跨越了時空,帶著無盡的深意。隨即他拐進巷弄,灰布僧袍的一角在拐角處一閃,便徹底消失了,仿佛從未出現過。
第四場
時間:午后
地點:鳳翔府西城門丁字路口至城東巷弄
人物:劉娥、龔銀生美
慧空走后,人群議論著散去,只剩下幾個膽大的遠遠觀望。銅盤里的菩提子在陽光下泛著油光,與兩枚銅錢形成詭異的對比。
龔銀生癱坐在地上,臉色慘白如紙,他指著菩提子,聲音抖得不成樣子:“快...快扔了!晦氣!“
龔銀生彎腰撿起菩提子,放在手心看了看,那菩提子表面光滑,顯然被摩挲了多年。他皺著眉將其扔進墻角的雜草堆里,又用腳碾了碾。
劉娥站在原地沒動,她望著慧空消失的巷口,腦子里反復回響著“青石川“三個字。那是嘉州老宅旁的小河,她小時候常去河邊摸魚,河底全是青黑色的鵝卵石......
“發什么呆!“龔銀生猛地站起來,一把抓住劉娥的胳膊,“趕緊收拾東西,換地方!“ 他的指甲掐進劉娥的肉里,劉娥吃痛,卻沒作聲,只是低頭開始收拾鼓和鈸。
劉娥把東西塞進布包,布包的帶子斷了一截,用麻繩重新系著,勒得手生疼。
劉娥(邊走邊低聲說):“那和尚來路不明,說的話不能信,可也不能當耳旁風。這話要是傳到官差耳朵里,咱們有嘴說不清。“
龔銀生(回頭瞪了劉娥一眼):“都怪你!唱什么破歌,引來這么個瘋子!
“ 劉娥(咬著唇):“他說...青石川...“
龔銀生(厲聲打斷):“閉嘴!不準提!一個瘋和尚的胡話你也信?青石川怎么了?全蜀地叫青石川的地方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他們穿過三條街,來到城東一處更僻靜的巷弄。這里行人稀少,只有一個賣菜的老太太守著攤子打盹。
龔銀生選了棵老榆樹,將布包往地上一扔,不耐煩地說“就在這兒唱!“
劉娥站定,剛要敲鼓,卻發現嗓子發緊,剛才那股清亮的勁兒全沒了。她試了試,只發出沙啞的氣音。 劉娥看著龔銀生不耐煩的臉,心里堵得慌。
她知道龔美怕什么,“奉御天下“四個字太重,足以壓垮他們這螻蟻般的性命。
可她忘不了慧空的眼神,忘不了“青石川“三個字撞進心里的悸動。
那塊玉佩還在貼身戴著,此刻仿佛在發燙,燙得她心口發慌。
第五場
時間:傍晚
地點:龔銀生租住的泥坯房
人物:劉娥、龔銀生
泥坯房低矮昏暗,進門就得彎腰。
墻壁是黃土夯的,用手一摸就能蹭下一層灰。
屋內陳設簡單:一張破木桌,兩條長凳,墻角堆著稻草當床。
屋頂有個破洞,用茅草堵著,陽光從茅草縫隙中漏下,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
龔銀生將布包往桌上一摔,銅鈸從包里滾出來,撞在桌腿上“哐當“一聲。他一屁股坐在長凳上,長凳發出“吱呀“的**,仿佛隨時會散架。
劉娥去灶臺生火,灶臺是用泥土糊的,邊緣裂了道縫。她從布包里抓出一把小米,小米里混著幾粒沙子,她揀了半天,才倒進缺了口的陶罐里。
劉娥坐在稻草堆上,背靠著土墻,土墻冰涼,讓她發燙的后背舒服了些。
她伸手摸向腰間,指尖穿過衣襟,觸到玉佩的冰涼。
那玉佩不大,掌心剛好能握住,表面因為常年佩戴變得光滑,只有邊角還留著磕碰的痕跡。
龔銀生(灌了口涼水):“今天只掙了二十文,連米都不夠買!都怪那個瘋和尚!“
劉娥(往灶膛里添柴):“我看這鳳翔府也待不下去了。那和尚的話要是傳開,咱們遲早被人盯上。“
龔銀生(猛地拍桌子,木桌晃了晃):“走!明天就走!去洛陽!聽說那邊富庶,好掙錢!“
劉娥(忽然抬頭):“不去洛陽。“
龔銀生(瞪眼):“不去洛陽去哪?你想去哪?“
劉娥(聲音很低卻堅定):“開封府。“
龔銀生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他指著劉娥,笑得直不起腰:“開封府?你想去開封府?就憑你?一個賣唱的?那和尚的胡話你還真信了?娥兒,別犯傻。開封府是什么地方?那是皇城根!咱們這種人去了,連城門都未必能進。“
劉娥(攥緊玉佩):“我不是信他的話,我是想回青石川看看。從開封府繞路,正好能經過嘉州。“ 她沒說假話,可心里清楚,回青石川只是借口,她真正想去的,是慧空說的“龍騰九天之地“。她想知道,那里是否真的有她的答案。
龔銀生哼了一聲,沒再說話,只是悶頭喝水,陶罐底的水被他喝得“咕嚕“響。
第六場
時間:深夜
地點:龔美租住的泥坯房
人物:劉娥、龔銀生(睡夢中)
夜色深沉,泥坯房里只有窗外透進的一點月光。月光穿過歪斜的窗欞,在地上投下一道窄窄的銀輝,剛好落在劉娥的草堆旁。 龔銀生睡得很沉,打著響亮的呼嚕,偶爾發出一兩聲夢囈。
墻角的蟋蟀“唧唧“叫著,更顯得夜的寂靜。
劉娥睜著眼睛,毫無睡意。
她悄悄坐起身,盡量不發出聲響。草堆被壓得“沙沙“響,她屏住呼吸,見龔銀生沒醒,才松了口氣。 她解下腰間的玉佩,借著月光仔細端詳。
玉佩是青灰色的,表面蒙著一層薄塵,看起來就像塊普通的石頭。
她用指尖拂去灰塵,指尖觸到一處細微的紋路,那紋路像是天然形成的,彎彎曲曲如同河流。
劉娥將玉佩舉到月光下,玉佩邊緣在月光中泛著淡淡的銀光。她轉動玉佩,忽然,一道極細的金線在紋路中一閃而過! 她猛地屏住呼吸,心臟“咚咚“狂跳,仿佛要撞破胸膛。她再仔細看,那金線卻消失了,玉佩依舊是那塊灰蒙蒙的石頭。
是眼花了嗎?劉娥使勁揉了揉眼睛,再舉起來看,還是沒有。她不死心,變換著角度,月光在玉佩上移動,照亮了不同的紋路。 就在她快要放棄時,那金線又出現了!這一次她看得真切,那金線沿著紋路流動,如同活物,在月光下閃了一下,便又隱去了。 劉娥的手心瞬間冒出冷汗。
她想起慧空的話:“金鱗或隱青石川“。金鱗...難道就是這金線?這玉佩里藏著金鱗?
(閃回)嘉州老宅,母親將玉佩放在她手心:“這是你周歲時,一個游方道士送的,說能保平安。“年幼的劉娥拿起玉佩,陽光下,玉佩里似乎有什么東西在閃...母親笑著說:“傻孩子,眼花了。“
(閃回結束) 劉娥握緊玉佩,玉佩冰涼的觸感讓她稍微鎮定。她想起母親臨終前的眼神,那眼神里似乎有話沒說,只是反復叮囑她“保管好玉佩“。
她將玉佩貼在胸口,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窗外的月光漸漸移動,銀輝爬上她的臉頰,她的眼神在黑暗中格外明亮,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定。
第七場
時間:凌晨
地點:龔美租住的泥坯房窗外
人物:劉娥
天邊泛起魚肚白,淡青色的天光透過窗紙的破洞照進來。巷子里傳來第一聲雞鳴,接著是第二聲、第三聲,此起彼伏。
劉娥悄悄走到窗邊,推開一條縫隙。清晨的風帶著涼意鉆進來,吹起她額前的碎發。
遠處的城墻在晨霧中若隱若現,輪廓模糊如同水墨畫。
她再次舉起玉佩,對著初升的天光。這一次,那金線沒有再躲藏,它沿著紋路緩緩流動,如同一條小金蛇,在玉佩內部游走。劉娥數著金線的走向,忽然發現那紋路竟與青石川的河道驚人地相似!
劉娥的心臟狂跳不止。慧空一定知道什么!他提到青石川,不是偶然;他說“金鱗或隱“,正是這玉佩里的金線!這不是巧合,這是指引! 她想起慧空說的“開封府“,想起“奉御天下“的預言。她不知道前路有什么,但她知道,不能再跟著龔銀生漫無目的地漂泊。她要去開封府,不是為了那虛無縹緲的“貴不可言“,而是為了弄清楚玉佩的秘密,弄清楚母親沒說出口的話。
劉娥將玉佩重新系好,貼身藏好。她回頭看了看熟睡的龔銀生,心里有些愧疚,卻更多的是決絕。她從布包里摸出自己攢下的幾十文錢,放在龔銀生的枕頭邊——那是她能做的最后補償。
她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一口氣,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走進了清晨的薄霧中。
第八場
時間:清晨
地點:鳳翔府街巷
人物:劉娥、早行的商販、挑夫
街巷上空籠罩著一層薄霧,青石板路濕漉漉的,倒映著早起燈籠的光暈。
挑夫們扛著擔子,腳步匆匆,扁擔發出“咯吱“的聲響。
包子鋪的煙囪冒出裊裊白煙,混著面香飄滿街巷。
劉娥走在霧中,身影單薄如同一片落葉。
她不知道開封府在哪個方向,只能跟著早起的商隊往東門走——她記得昨天聽人說,往東走能到開封府。
一個挑著菜擔的老漢從她身邊經過,見她孤身一人,忍不住問:“姑娘,大清早的,要去哪?“
劉娥(停下腳步,輕聲問):“老伯,去開封府,是不是往東走?“
老漢(打量她一眼):“是啊,往東走,先到鄭州,再轉道就能到開封。不過路遠著呢,你一個姑娘家,怎么獨自上路?“
劉娥(低下頭):“家里出了點事,去投奔親戚。“
老漢嘆了口氣,從菜擔里拿出一個菜團子遞給她:“路上吃吧,姑娘家出門不容易。“
劉娥接過菜團子,菜團子還帶著溫度,她眼圈一紅,低聲道:“多謝老伯。“ 她攥著菜團子,繼續往東走。
霧氣打濕了她的發梢,水珠順著臉頰滑落,分不清是霧還是淚。
路過昨天賣藝的丁字路口時,她停下腳步,望向慧空消失的巷弄,仿佛還能看到那個灰衣僧人的身影。
太陽漸漸升起,薄霧散去,陽光灑在劉娥身上,給她鍍上一層金邊。她迎著陽光,腳步堅定,身影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街巷的盡頭。
第九場
時間:清晨
地點:龔銀生租住的泥坯房
人物:龔銀生、劉娥
龔銀生被雞鳴聲吵醒,他打了個哈欠,伸手摸向枕頭邊,卻摸到一堆銅錢。他猛地坐起來,發現劉娥的草堆空了。
龔銀生看到空草堆,臉色瞬間變了:“娥兒呢?“ 他拿起銅錢,數了數,正是劉娥攢的那些。他把銅錢往桌上一拍,怒道:“這死丫頭!肯定是聽了那瘋和尚的話,去開封府了!“
龔銀生(走到窗邊,看著空蕩蕩的街巷):“她一個姑娘家,獨自上路,怎么得了?管她呢!死了才好!省得惹禍!“
話雖如此,心卻不忍!
龔銀生拿起布包,快步走出房門追尋劉娥。
陽光照在他的身上,拉出一道匆忙的影子。
第十場
時間:上午
地點:鳳翔府東門外官道
人物:劉娥、商隊頭領、商隊伙計(五人)
東門外的官道塵土飛揚,一隊商隊正準備出發,伙計們忙著把貨物裝上馬車,馬嘶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商隊頭領是個絡腮胡大漢,正拿著賬本核對數目,算盤打得“噼啪“響。 劉娥站在路邊,看著商隊,猶豫著要不要上前搭話。
她知道獨自趕路太危險,跟著商隊會安全些。
她深吸一口氣,走到絡腮胡大漢面前,深深鞠了一躬。
劉娥:“大叔,小女子想去開封府,能不能跟著你們的商隊走?我不要工錢,只要給口飯吃就行,我還會唱曲兒,能給大家解悶。“
絡腮胡大漢抬起頭,上下打量她,見她雖然瘦弱,卻干干凈凈,眼神也透著真誠。
頭領(咧嘴一笑):“唱曲兒的?正好路上悶,你要是唱得好,我就帶你一程。“
劉娥眼睛一亮,連忙拿起隨身攜帶的小鼓,敲了個輕快的節奏,唱起了蜀地的《竹枝詞》。
她的嗓音在清晨的風中格外清亮,帶著蜀地山水的靈秀。 伙計們都停下手中的活,圍著聽她唱。
一曲終了,伙計們紛紛叫好。
頭領(拍了拍她的肩膀):“行!跟我們走吧!正好缺個做飯的,你跟著廚娘打下手,管你飯吃。“
劉娥喜極而泣,連忙道謝:“多謝大叔!多謝大叔!“
商隊出發了,馬車轱轆碾過官道,揚起一路塵土。
劉娥坐在最后一輛馬車的車轅上,回頭望了一眼鳳翔府的城門,那城門越來越小,最終消失在地平線上。她轉過頭,望向東方,陽光正好照在她臉上,她的嘴角揚起一抹淺淺的笑意。
第十一場
時間:中午
地點:官道旁的茶攤
人物:劉娥、商隊頭領、伙計、茶攤老板
茶攤設在一棵大槐樹下,幾張粗木桌歪歪扭扭地擺著。
老板是個胖婦人,正吆喝著給客人倒茶。
商隊在此歇腳,伙計們圍著桌子狼吞虎咽地吃著饅頭,頭領則和茶攤老板閑聊。
頭領(喝了口茶):“老板娘,前面到鄭州還有多少路?“
老板娘(擦著桌子):“不遠了,再有一天路程就到。不過最近不太平,聽說有劫匪在附近出沒,你們商隊得多加小心。“
頭領皺了皺眉:“多謝提醒。“ 劉娥坐在角落,小口吃著饅頭,聽到“劫匪“二字,心里咯噔一下。
她下意識摸了摸腰間的玉佩,手心又開始發燙。
一個伙計湊到頭領身邊,低聲說:“頭,剛才我看到后面有兩個人,一直跟著咱們,看著不像好人。“
頭領眼神一凜:“知道了,吃完趕緊走,加快速度,爭取天黑前趕到鄭州。
劉娥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回頭望向官道盡頭,隱約看到有個身影在遠處晃動,像是在追趕什么。
第十二場 時間:黃昏
地點:官道密林旁
人物:劉娥、商隊頭領、伙計、龔銀生、劫匪(三人)
官道兩旁是茂密的樹林,樹木高大,枝葉交錯,將夕陽的光線遮得嚴嚴實實。商隊正在趕路,馬蹄聲在寂靜的林中顯得格外清晰。
突然,三個蒙面人從樹林里竄出來,手持大刀,攔住了去路。
劫匪(大喝一聲):“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商隊頭領立刻讓伙計護好貨物,自己拔出腰間的刀:“兄弟們,抄家伙!
雙方正要動手,后面傳來呼喊聲:“娥兒!站住!“
劉娥回頭,只見龔銀生氣喘吁吁地跑來,他顯然追了一路,衣衫都被汗水濕透了。
劫匪見又來了人,更加囂張:“正好,一起留下錢!“
頭領趁機喊道:“姑娘,快跑!往鄭州方向跑,我們攔住他們!“
劉娥猶豫了一下,看了看龔銀生,又看了看浴血奮戰的商隊,咬了咬牙,轉身往鄭州方向跑去。
龔銀生見她要跑,急得大喊:“娥兒!別跑!“他想追上去,卻被一個劫匪攔住。
劉娥拼命往前跑,身后傳來刀劍碰撞聲和喊殺聲。她不敢回頭,只是攥緊腰間的玉佩,仿佛那是唯一的護身符。
夕陽的最后一縷光線穿過樹林,照在劉娥奔跑的背影上。她的裙擺被樹枝勾破,腳下的草鞋磨出了洞,卻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
遠處,鄭州的城樓在暮色中若隱若現,如同黑暗中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