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比對結果很快出來,確認死者就是孫明啟本人無誤。排除了頂包或身份錯誤的可能。
那么,邏輯就指向了另一種可能:孫明啟并非五十年前殺害蘇秀云的真兇,而是另一個知情人。真兇另有其人,并且現在開始清除所有當年的知情人!
這個真兇,極有可能就是陳伯安提到的那個酒館服務員——阿斌!
警方立刻全力追查這個“阿斌”。五十年前的酒館早已不復存在,當年的員工記錄也無處可尋。這無疑是大海撈針。
就在調查陷入僵局時,技術隊對孫明啟案發現場進行了更深入的勘查,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在捆綁孫明啟的椅子底部,一個非常隱蔽的位置,用膠帶粘著一個微小的、老式的、指針停在十點零五分的懷表齒輪!
這個齒輪,與蘇秀云當年手中攥著的懷表型號吻合!
兇手在刻意留下與五十年前案件相關的標志!這是一種宣告,也是一種嘲諷!
與此同時,秦曉曉對孫明啟的遺體進行了詳細解剖,確認死因確實是急性心肌梗塞,由極度恐懼誘發。但在檢查他的衣物時,在他外套的內襯口袋里,發現了一張被小心翼翼折疊起來的、泛黃的紙片。
打開紙片,上面是用鋼筆寫下的一行字,字跡顫抖:
“我有罪。秀云,對不起。——明啟”
這是一封遲到了五十年的懺悔書!
孫明啟果然與蘇秀云的死有關!但看這語氣,不像是故意殺人,更像是一場由他引發的、導致蘇秀云死亡的意外!
結合陳伯安的回憶,當時孫明啟醉酒,與顧永年爭吵后尾隨蘇秀云,可能在爭執中失手將蘇秀云推到了路上,恰巧被醉駕的貨車撞倒……他驚慌失措地逃離了現場。五十年來,他一直活在愧疚和恐懼之中。
而那個酒館服務員阿斌,很可能目睹了部分過程,或者根據聽到的爭吵和后續事件推斷出了真相。他隱忍了五十年,如今看到顧永年離奇死亡(他可能不知道是陳伯安所為,以為是報應或者秘密泄露),決定親手了結這段公案。他利用“逆時針”的模仿作案,一方面是為了混淆警方視線,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象征——讓時間回到罪惡發生的原點進行審判。
兇手的目標非常明確:所有與當年悲劇直接相關的、并且保持了沉默的“有罪之人”。顧永年(在他眼中或許是間接導致爭吵的源頭)、孫明啟(直接導致意外的兇手)、陳伯安(知情不報的旁觀者)……甚至,可能還包括那個真正的醉駕司機李富貴(已死)?
下一個目標,毫無疑問,就是僅存的陳伯安!
“立刻加派人手,嚴密保護(或者說看管)陳伯安!”秦放下令,“同時,全力查找這個‘阿斌’!他年紀應該在七十歲左右,可能還在本市,并且對鐘表、時間或者當年的酒館有特殊聯系!”
警方撒開大網,對符合年齡段的、名字中帶“斌”字或有相關諧音的男性進行排查,重點排查有犯罪記錄、或者從事與餐飲、鐘表相關行業的老人。
就在警方緊鑼密鼓地追查時,看守所傳來了消息——陳伯安情緒極度不穩定,反復念叨著“時間到了,他要來了”,并要求見秦放。
秦放立刻趕到看守所。
見到秦放,陳伯安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緊緊抓住隔離玻璃,驚恐地說:“他給我傳遞消息了!他來了!”
“誰?阿斌?他怎么傳遞消息的?”秦放追問。
“時間!是時間!”陳伯安指著看守所房間里的那個電子鐘,“剛才……它突然亂跳了一陣,最后停在了……停在了十點零五分!然后才恢復正常!是他!一定是他!他在告訴我,他來了!下一個就是我!”
電子鐘異常?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黑客手段?兇手竟然能影響到看守所的內部系統?這膽子也太大了!或者說,他對時間的操控,已經超出了簡單的物理層面,帶有一種心理戰的意味?
秦放感到背后一陣寒意。這個“阿斌”,不僅心思縝密,手段狠辣,而且似乎還擁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或者資源,行事風格大膽而充滿挑釁。
必須盡快抓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