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斌的落網,為“逆時針殺局”畫上了最終的**。
他對自己殺害孫明啟、策劃恐嚇陳伯安、利用技術手段干擾時鐘等罪行供認不諱。動機正如他所說,是為了給五十三年前無辜慘死的蘇秀云“討回公道”,對所有在他看來“有罪”的知情者進行清算。
顧永年案(陳伯安所為)和孫明啟案(馬文斌所為),兩起看似都以“逆時針”為標志的案件,其內核卻截然不同。陳伯安是出于扭曲的自我救贖和偏執的時空幻想;而馬文斌,則是出于積壓了半個世紀的仇恨和一種扭曲的“正義感”。
他們都試圖操控時間,一個想回到過去改變歷史,一個想讓歷史在當下重演并進行審判。最終,他們都失敗了,并為此付出了法律的代價。
陳伯安和馬文斌都被以故意殺人罪提起公訴,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結案后,秦放和秦曉曉再次來到顧永年那棟已經貼上封條的別墅前。雨已經停了,夕陽的金輝穿透云層,灑在這棟爬滿枯藤的老樓上,仿佛為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悲歌,涂上了一層蒼涼的余暉。
“三個老人,因為一段年輕時的情感糾葛和一場意外,人生軌跡徹底改變,最終都以悲劇收場。”秦曉曉輕聲嘆息,“時間無法逆流,遺憾無法彌補。用仇恨和偏執去對抗時間,只會制造出更多的悲劇。”
秦放雙手插在風衣口袋里,看著那扇緊閉的大門,仿佛能看到里面那些永遠停在十二點的鐘表。“他們都被困在了過去,困在了那個雨夜。陳伯安想用瘋狂的理論打破時間,馬文斌想用暴力的手段審判時間……他們都忘了,人只能活在當下,向前看。”
“這個案子,比前兩個更讓人感到沉重。”秦曉曉說道,“它牽扯了太多的時間,太多的執念。”
“是啊。”秦放點了點頭,“但也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無論兇手將犯罪包裝得多么玄奧,賦予它多么復雜的象征意義,其本質,依然是人性中的惡——貪婪、嫉妒、怨恨、偏執——在時間的發酵下,釀成的苦果。”
他轉過頭,看向秦曉曉,夕陽在她蒼白的臉上勾勒出柔和的光暈:“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厘清這些被時間掩蓋的真相,讓死者安息,給生者交代。雖然無法改變過去,但至少,可以維護當下的正義。”
秦曉曉迎上他的目光,微微一笑:“這次,你的邏輯和我的‘感知’,似乎都指向了同一個方向——時間是無法欺騙的,真相亦然。”
經歷了三個案件的磨合,他們之間的默契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彼此信任,彼此補充,一個錨定現實,一個觸碰虛無,共同編織起捕捉真相的羅網。
“走吧。”秦放收回目光,“下一個案子,說不定已經在路上了。”
兩人并肩走向停在不遠處的SUV,身影在夕陽下拉得很長。城市的霓虹燈開始次第亮起,預示著新的夜晚,以及可能隱藏其中的、新的謎題。
《逆時針殺局》案,連同其背后五十年的愛恨情仇,終于徹底落下帷幕。時間的長河依舊奔流不息,帶著所有的秘密與悲傷,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