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刺骨,吹進敞開大門的何家醫館,一個頭戴兔皮絨帽的年輕姑娘背著竹簍走進來。
正在理藥的夜明抬頭望去,眼底劃過一抹驚愕,這不是嚷嚷著要拜師學醫的那位姑娘么。
“這張紙上所有的藥材都給我來半兩。”
如果不是冬天,宋今昭都想帶著宋詩雪親自上山采藥,把《百藥書》上所有的藥材都認全。
夜明發現紙上寫的每一樣藥材都是正確的,看來這位姑娘的確看過醫書。
將所有的藥材抓好后,擔心對方只知道皮毛,他還叮囑了一大堆用藥的禁忌。
從何家醫館出來后宋今昭又去了書鋪。
“有沒有好一點的詩集?”
書傭將一本印刷的《名詩三百首》遞給她,“這本詩集里每首詩的作者都負有盛名,讀書人人手一本。”
宋今昭翻開書集,瞧著還不錯。
“你們這里有沒有醫書?”
書傭沒想到宋今昭會問這個,一般學醫都是家族代代流傳,或者師父手把手教,很少有人在外面買醫書。
“有,但都是些普通的,知識很淺薄。”
他將宋今昭帶到書肆的角落,這里放的都是一些很少有人買的雜書。
宋今昭找到幾本醫書翻開,最后只買了兩本關于藥理和人體針灸的醫書。
邊關的氣溫已經下降到三四度,宋老爹說過兩天可能就要下雪了,所以這是宋今昭今年最后一次進西寧城。
從書肆出來后她買了十斤豬肉。
雖然家里有腌好的臘肉和干兔,既然進城了,總得買點新鮮的帶回去吃。
……
窗外的雪下得很大,地上的積雪越來越厚。
堂屋的門關得緊緊的,只有窗戶留了一條透氣的縫。
一家四口坐在炕上,屁股底下熱熱的一點都不冷。
四個月的嬰兒已經開始變得多動,躺在床上時不時就要仰起下巴,伸手去撈宋詩雪衣領上的小毛球。
冬天窩在家里沒事干,宋啟明自從知道宋今昭想讓他去私塾念書考科舉后就變得格外用功。
宋今昭買回來的詩集他每天都要背一首,有時候還想自己作詩,只是每次都作的不成樣子。
案桌上擺著各種藥材,宋詩雪捧著書一個一個對,記在心里后就合上書一樣一樣認,錯了宋今昭就給她指出來。
“啪啪啪~”
堂屋的門響了。
宋今昭從炕上下來,透過門縫,連忙打開門喊道:“大伯娘。”
宋大嬸撐著一把傘站在門外,傘面上落了雪,合上時雪花嘩嘩掉在地上。
“明天是冬至,你阿婆讓我過來瞧瞧。”
宋家村冬至家家戶戶都要祭拜祖先,因為原主的爹娘今年才過世,明日宋家人需要去墳前上墳。
進屋后,宋大嬸搓了搓手。
青磚房就是保暖,屋里比老屋暖和多了。
看到不僅炕燒著,就連堂屋中間的炭爐都燒著火,擺在鐵架子上的砂鍋里正煮著紅棗蜂蜜羊奶。
宋大嬸不禁在心里感嘆他們日子過得舒服。
宋啟明從炕上爬下來,盛了一碗紅棗羊奶端給宋大嬸喝。
宋大嬸抿一口感覺整個身體都暖和了,“你阿爺說明日巳時去你爹娘墓前祭拜,接著就去我家吃飯,天冷晚上又下雪,就不必過去了。”
宋今昭等她喝完羊奶后就帶著她去廚房看。
“昨天包了白菜豬肉餡的餃子,這是上午殺的雞,紙錢和米酒都是入冬前去西寧城買的,明天早上我再準備幾個飯團子,是不是就行了?”
宋大嬸滿意地直點頭,“已經夠好的了,你爹娘在世的時候都沒吃過這些好東西。”
自己百年以后若是能有這樣豐盛的祭品,在陰曹地府不知道會高興成什么樣子。
“現在還有豬肉賣嗎,你昨天去城里了?”
宋今昭搖頭:“是下雪前最后一次去城里買的,沒吃完雪就開始下,我就把剩下的凍在了院子里。”
隔天巳時,宋家三房包括宋老爹和宋老太在內十五個人整整齊齊全都在原主爹娘墳前燒紙,就連還在練習翻身的宋安好都被宋今昭抱在手上。
宋啟明和宋詩雪眼眶通紅,來到墳前他們心里對爹娘的思念之情就被勾出來了。
墓碑前的貢品比過年時還要豐盛,不僅宋今昭準備了,就連宋老爹和宋二郎都沒有空著手過來。
盡管宋二郎只準備了一盤糯米丸子,心意也已經到了。
宋今昭盯著才用了四個月的墓碑,經歷風吹日曬原本就簡陋的木板已經泛黑開裂,字跡也變得有些模糊。
“阿爹阿娘,等明年清明我給你們換一個用柏木做的墓碑,可氣派了。”
宋老太眼眶發熱,眼淚流出來風一吹好像要結冰似的。
“三郎,你在陰曹地府放心投胎,現在今昭他們的日子過得比之前好多了,村里頭一家蓋那么大的青磚瓦房,舒服得不得了,你們放心,別整天記掛家里,有我和你阿爹幫你看著。”
紙錢燒完后,等風將灰燼吹走,宋家人將剛剛上墳用的祭品端回老屋開始做飯。
糧食精貴里家家戶戶都是這么做的,準備的祭品就用那么一小會兒,最后還是進了活人的肚子。
宋二嬸高高興興地在廚房忙活,“還是今昭家伙食好,這么肥的母雞都舍得殺,留著下蛋多好。”
宋老太聽著心里不舒服,眼神瞥向她,“那是今昭他們孝順,不像你和二郎,逢年過節都空著手,我一根雞毛都沒瞧見過。”
宋二嬸歇了音,小聲嘀咕道:“家里窮,我哪里舍得殺雞吃。”
宋大嬸在灶臺底下用腳提醒她不要再說話,有的吃還堵不住嘴。
今昭要是不殺雞,你現在哪里還能喝上雞湯。
用過午飯后在老屋待了一會兒宋今昭便帶著三個弟弟妹妹回家了。
雖說幾房的關系比之前融洽了不少,可總沒有自家待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