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還有幾日就要過年,宋今昭盯上了河里的鮮魚。
河面被冰凍住,她用鐵錐在上面鉆出兩個相約十幾丈的洞,將自制的漁網(wǎng)系在竹竿上放入水中,讓竹竿順著河水飄動。
宋啟明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捕魚方法,盯著在冰下面飄動的竹竿一臉求知欲,“阿姐,這樣真的能捕到魚嗎?”
呼出的熱氣剛出嘴巴就變成了白霧,寒風(fēng)刺骨,將皮膚刮得生疼。
宋今昭守在另一個洞口旁邊,“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過了一會兒,她將漁網(wǎng)拉上來,重量很重,上魚了。
隨著漁網(wǎng)漸漸被拉出水面,掛在漁網(wǎng)上的鮮魚數(shù)不勝數(shù)。
剛被拽出冰洞,魚鱗瞬間蒙上一層白霜,鰓蓋張開幾下便被凍住無法開合呼吸。
望著一地的鮮魚,一個木桶根本裝不下。
“阿姐,好多魚。”宋啟明咧開嘴角,笑容在白雪的世界里就好像冬日里的臘梅,瞧著令人高興。
將木桶裝滿后,望著才裝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鮮魚,宋今昭心里有了想法。
自己想吃,別人肯定也想吃。
來都來了,干脆多捕點(diǎn)拿到城里去賣。
“啟明,你去大伯家叫他們把板車拖過來。”
木桶裝不了多少,地上的積雪很厚,去城里一趟不容易,最起碼得拖一車魚才不虧本。
宋啟明快速往村子里跑去。
宋今昭將漁網(wǎng)清理干凈后重新選了一塊地方繼續(xù)鉆洞。
“阿爺。”正在屋里烤火的宋大郎聽到聲音打開門,被腳步?jīng)]剎住的宋啟明撲了個滿懷。
“跑這么快干嘛,小心滑倒。”宋老爹走過來用手將宋啟明帽子上冰花打掉。
宋啟明望著宋老爹說道:“阿爺,阿姐在河里捕魚,讓你們把板車拖過去。”
宋大郎一聽到出門就冷的搓手,“大冬天捕什么魚,凍都凍死了。”
寒冬臘月,村里人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實(shí)在沒辦法要出去,恨不得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就算這樣還是會覺得冷。
不像宋今昭,用存下來的灰兔皮給自己和宋啟明他們一人做了一套兔褐裘,穿在身上比羽絨服還要暖和。
宋老爹推開宋大郎問道:“你阿姐抓到魚了嗎?”
宋啟明用手比劃了一個巨大的圓,“捕到了好多,一個木桶都裝不下。”
下一刻宋老爹朝宋大郎說道:“你去二郎家把他叫過來一起拖板車。”
宋大郎眉毛凝住,還沒出門上下牙齒就已經(jīng)開始冷的打顫。
來到二房,宋二郎邊穿衣服邊抱怨:“雪這么厚,怎么拖得動板車。”
宋二嬸一邊給他拿鞋子一邊催促:“廢話這么多,今昭讓你去你就去。”
從老屋到河邊才幾步路,拖個車就有鮮魚吃,這樣的好事還不得上趕著。
宋二郎怎會想不通這個道理,可屋外實(shí)在太冷,真不想出門。
板車輪子壓在雪地里發(fā)出沙沙聲,路過隔壁門口時,宋阿達(dá)正拿著一根長竹竿站在梯子上給屋頂掃雪。
瞧見隔壁宋家三個男丁拖著板車從門口經(jīng)過,心生疑惑。
雪這么厚,這個時候拖板車干什么?
宋今昭第二網(wǎng)魚才拉上來,宋老爹就帶著宋大郎和宋二郎過來了。
“阿姐,阿爺他們來了。”宋啟明望著滿地的鮮魚眼睛亮的像寶石。
這么多魚,頓頓吃都吃不完。
宋二郎瞧見滿地泛光的黑色魚鱗,松開正在推板車的手就沖了過來。
“我滴個乖乖,這是把整條河里的魚都捉完了!”
宋今昭望著三人說道:“馬上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想吃魚,我想把這些魚運(yùn)到城里賣掉。”
宋二郎腦袋一僵,原來不是要給他們吃的。
宋老爹嘴角扯到臉上,打從心底里佩服大孫女既能干又聰明。
“大冬天鮮魚稀罕,肯定能賣不少錢,時間不早了,趕緊把這些魚放到板車上,我們馬上去城里。”
宋大郎已經(jīng)彎腰開始撿,宋二郎只好把手從袖子里拿出來。
宋今昭大概目測了一下地上魚的數(shù)量,拿起冰錐往前走,“板車肯定裝不滿,我再下一網(wǎng)。”
最后板車被裝得滿滿的,幸好魚都被凍住,否則肯定早就跳出來了。
宋今昭裝滿一桶魚遞給宋啟明,“你先回家,路過大伯和二伯家的時候把魚分分,留個三條夠我們自己吃就行。”
吃多了會厭煩。
一條水煮、一條清蒸,一條用來做烤魚,也夠了。
宋啟明用力提起木桶,“知道了阿姐。”
宋大郎和宋二郎聽到笑的牙齒直打顫,回家有魚吃了。
裝滿魚的板車比原來重了好幾倍,要不是有宋老爹,宋今昭和宋二郎在后面推,宋大郎都拖不動。
“這么多魚從哪里來的?”他們剛把板車拖到路上,宋阿達(dá)就踩著一雙冬天穿的厚蒲草鞋跑了過來。
宋老爹心里一緊,脫口而出:“今昭從河里捕的,正要運(yùn)到城里去賣。”
宋阿達(dá)聽見要賣,腦子里想白要一條的心就歇了下去。
“怎么賣,老叔,我家好幾天沒見葷腥了,能不能賣我一條?”
過年誰家不想吃魚圖個吉利,現(xiàn)在有現(xiàn)成可以買,又是村里人,肯定比城里便宜。
宋老爹轉(zhuǎn)頭看向宋今昭。
魚是她撈的,要不要賣?怎么賣?還得看她。
宋今昭對上宋老爹的眼神,扭頭望向宋阿達(dá)。
“阿達(dá)叔,魚肉什么價格您也清楚,我運(yùn)到城里要賣十五文錢一斤,都是村里人,我就給您十文錢一斤。”
宋阿達(dá)聽到這個價格非常滿意,“我挑一條大的。”省著點(diǎn)能吃好幾天。
“怎么稱?”宋大郎想到稱重才想起來他們沒稱,家里也沒有。
宋今昭:“用手顛顛,按少了算,到城里賣的時候我去找李掌柜借稱。”
這些魚食友記肯定能吃掉一部分,到時候借個稱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宋阿達(dá)挑了一條大魚,宋老爹隨手估摸后讓對方自己再顛顛,“接近八斤重,就按照七斤算你看怎么樣?”
村里人從小種糧食,大多數(shù)人對重量都有個大差不差的手感。
魚是宋阿達(dá)自己挑的,多重他心里有數(shù),壓著臉上的笑容應(yīng)道:“就按照七斤算,我身上沒帶錢,晚點(diǎn)送你家去。”
見對方抱著魚走了,宋二郎馬上催促道:“快走,可別再來人了。”
一斤魚要虧五文錢,就算不是自己的,他也心疼。
好歹宋今昭是自己侄女,總不能便宜了外人。
宋老爹和宋大郎也是這個意思,恨不得把渾身的力氣使出來馬上飛到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