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銀子后的第二天宋大郎和宋二郎都帶著孩子去鄭秀才家拜師。
宋老爹和宋今昭來到縣衙,把田契交給負責登記的小吏。
“麻煩官爺把這四畝田改到我孫女的名下。”
宋今昭眼皮抬起,嘴唇微微張開,心中有些詫異。
原主阿爹去世后,宋老爹把家里的十畝田全部都變更在了宋啟明的名下,盡管他當時才十歲。
而這次他居然主動要求把這四畝田登記在自己得名下。
宋老爹將變更好的田契交給宋今昭,眼底好似有千言萬語無法說出。
“有這四畝田當嫁妝,就算你晚些嫁人,婆家也會高看你一眼。”
宋今昭捏緊手中的田契,原來阿爺是這么打算的。
之前一直都是嘴上說說,這次落到了實地上。
鄭秀才望著眼前一個字都不認識的宋永年和宋耀祖,連書他們都沒碰過。
偏偏兩個父母的期待還很高。
“讀書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孩子的年齡有些大了。”
若是家里條件好鄭秀才也不會這么說,直接收下便是。
可宋永年和宋耀祖是貧窮農戶家的孩子,讀書一年的開銷對兩個家庭來說負擔太重。
宋大郎言辭懇求:“若是家中富裕,也不會拖到現在,還請先生將小兒收下,他一定會勤學苦讀,不白費先生的教導。”
宋二郎拍著胸脯保證道:“先生放心,耀祖從小就聰明,肯定能讀好書。”
才不會像村長的孫子一樣,都三年了還考不上。
宋老爹的三個孫子全都要去私塾讀書,這個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似的,在村里快速傳播。
大房和二房的門檻都要被村里人踏破了。
宋大壯心情復雜,每月能賺一百八十文錢是好,可村里多了三個孩子讀書,若是他們考上高力沒考上,豈不丟人。
三月初一第一天上學,還要交束脩,宋今昭便一早帶宋啟明去村長家趕牛車。
到了之后發現大房和二房的人已經來了。
宋大壯望著大大小小七個人,一趟能賺七文錢,這趟跑的值。
坐上牛車,宋二郎朝宋二嬸抱怨:“有我帶耀祖去就夠了,你非要去干嘛,多花一文錢車費。”
宋二嬸坐在靠路的那一邊,滿心歡喜地抱著宋耀,:“兒子第一天上學我肯定得送。”
“耀祖,你一定要好好念書,爭取早日給娘考個功名回來。”
十二歲的宋高力坐在宋大壯屁股后面只看不出聲。
才讀書就要考功名,哪有這么容易。
路上碰見熟識的村民,宋二郎和宋二嬸立刻熱情地伸手打招呼。
村民笑著寒暄奉承:“真有出息,耀祖以后肯定是當大官的料。”
宋二郎和宋二嬸顯然對此十分受用,形色得意夸張。
“我家耀祖從小就聰明,也沒花多少銀子,都是為了孩子。”
宋今昭默默側過身面朝田野。
宋啟明歪頭疑惑:“阿姐怎么了?”
“沒事,田野風景好看。”
到鄭秀才家時,屋子里已經坐了好些學生。
宋今昭目測數了一下,一共有二十個,大部分年紀都和宋耀祖差不多大。
和了解到的一樣,讀過幾年曾經考過童生的都轉學走了。
交完束脩后,她將宋啟明拉到一旁叮囑道:“中午在先生家吃飯,阿姐已經交過錢了,晚上放學記得坐高力家的牛車回去。”
“休息的時候就待在私塾里別亂跑,城里人多,就怕遇到壞人。”
宋啟明認真點頭,“阿姐放心,一樣的話你已經說過三遍了,我一定不出去,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
鄭秀才從堂屋里出來,目光掃過新來的學生家長,“安靜。”
“馬上就要上課了,無關人等請離開。”
宋二郎和宋二嬸依依不舍地環視私塾,這樣的地方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
眾人跨過門檻,身后的大門立刻就被關上,屋內瞬間沒了聲。
宋二嬸嘖嘴,閑話道:“幸好我讓耀祖帶了飯團,一頓飯十文錢,這也太貴了。”
宋二郎點頭:“今昭你真不該讓啟明中午在私塾吃飯,鄭秀才怕是要吞掉一半。”
宋今昭眉毛抽搐,在人家家門口就敢說老師的壞話,也不怕被人聽見給孩子穿小鞋。
“鄭夫人說了,中午一葷一素,吃的是白米飯,貴點也是應該的。”
宋二嬸嫌棄道:“孩子能吃多少,還是虧。”
“大伯二伯,我在城里還有事,就先走了。”
半大的小子吃窮老子,啟明現在胃口可不小,一頓能吃兩碗大米飯。
宋大郎扔下宋二郎夫婦轉身步行回家。
他也想讓自己兒子能吃口熱乎的,讀書開銷太大,光是第一次上門的拜師禮就花了兩百文錢。
先前知道讀書費錢,可掏錢的時候還是難受,怕負擔不起念不下去。
開春要做衣服,宋今昭去布莊買了三匹布料,又添置了一些冬季家里用完的調料。
回到家時,宋詩雪抱著宋安好興沖沖地從后院跑出來。
“阿姐,我在菜園子里發現了一棵黃芪。”
宋今昭走過去看,發現真的是黃芪,“剛冒頭就認出來了,看來《百藥圖》上的藥材你都記住了。”
宋詩雪露出潔白的牙齒,嘴角彎起時出現兩個小酒窩。
“我看了一百多遍,阿姐買回來的藥材我也都記住了。”
宋今昭牽起她的小手回去,“等天氣暖和點,阿姐帶你去外面采新鮮的藥材,你要正式開始學醫了。”
宋詩雪圓溜溜的眼睛里滿是期待,“安好怎么辦?”
宋今昭抓住想扯自己頭發的小屁孩,“他現在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我們帶他一起去,免得白天睡飽晚上一直鬧騰。”
八個月大的宋安好能坐、會翻身,還經常在炕上爬來爬去,要不是看得緊,不知道會從炕上掉下來多少次。
體重比原先翻了一倍不止,還帶著點嬰兒肥。
宋今昭不用再擔心他經不起風吹日曬,可以帶出門了。
開春后第一件事就是翻地,她不想用鋤頭一下一下地挖,果斷去村長家花錢請牛耕地。
從去年收獲的稻子中挑選飽滿圓潤的稻谷進行晾曬。
曬了兩天后用溫水浸泡半天,等發芽后再搬到通風的地方等它們出苗。
幾天過后,盯著手指長的水稻苗,宋老爹驚訝地睜大眼睛。
“我還以為你不會育苗過來教你,沒想到你都育好了。”
宋今昭避開宋老爹夸贊的眼神。
“以前看阿爹弄過,我就會了。”
其實是上學的時候在書上看到過,就跟培育番茄種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