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堂中
劉備眾人啞然,沉默的望向天幕里展示的那根朽木。
確實是什么都沒說,但又什么都說了。
一根朽木。
這就是后世對他劉備的兒子,對季漢的后主最無言的評價嗎?
此時無聲勝有聲?。?!
蜀漢后主·孝懷皇帝。
劉備不懂謚號里面的彎彎繞繞,但是他讀過書,也知道歷史。
他知道當年逼死大詩人、愛國者屈原的楚國國君謚號就是懷......所以,懷能是什么美謚嗎?
況且,朽木不可雕也這樣的名言誰不知道?
沒讀過書的人都知道這句話。
《論語》中有圣人言:
子曰:朽木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劉備覺得,后世人可能惦念著此處乃是昭烈廟,里面還擺放著他的塑像的話,以后世人的性子,怕是真敢在里面搞一塊糞土之墻......
“唉!”
「這截朽木其實很有說法的。」
「在早期昭烈廟里是有劉禪的塑像靈位的,有個說法不知道觀眾們有沒有聽過:
劉禪投降是無奈之舉,也是充分汲取了國內官員和百姓的意見,使得丞相一手興建的錦官城沒有生靈涂炭。
所以這是一件大功,成都的父老鄉親們很是感激和尊敬劉禪。」
【“丞相六次北伐,姜維十一次北伐,益州百姓為漢室復興的理想吃苦了四十多年,也算仁至義盡了?!?/p>
“但凡荊州也在手,蜀漢也不會國力疲敝至此?!?/p>
“益州打整個北方,沒錯!我川人就是這樣!”
“哭/.emi,原來我川人從古代就不負國了嗎?江東鼠輩該死!”】
秦朝
嬴政對剛才贊賞的英雄氣話語想要收回去了,藏在袖袍中的手默默的縮了縮。
額滴娘?。?/p>
六國之人一直罵朕是個暴君,說朕不吝民力,是個獨夫。
特么的睜開你們的眼睛好好看看季漢的血淚史,誰才是不吝民力!
益州是天府之國,天然的豐裕之地,這不假。
但是四十年十八次大規模北伐,僅僅一個益州,不造反就是好的了。
......
【追評:“哥們,你該不會真以為蜀漢剝削百姓到了極致才有了北伐戰爭吧?你以為人們都崇拜諸葛亮只是因為他繼承先主之志嗎?
諸葛亮是真的全能選手啊!
運籌帷幄、軍陣韜略、治國治政、水利交通、發明創造、律法政令、經濟財貿無所不通!
成都的錦官城名號就是諸葛亮締造的,蜀繡之名傳到后世依然是奢侈品。
當時冒著資敵的風險,魏國吳國的高層貴族們依然樂意購買大量蜀繡。
不開玩笑,曹魏貴族們開宴會,誰沒穿蜀繡料子的衣服,會被嘲笑寒酸。
此外,諸葛亮平定南蠻之亂看似是穩固大后方,實際上是重新拿回當年漢武帝開辟的茶馬古道。
絲綢之路在曹魏手里,茶馬古道在蜀漢手里。
除去這些,諸葛亮還興修水利,改革財政等等。
光剝削種地的百姓,加賦稅能得來幾個子?”
追評1:“奢侈品我感覺三分靠質量,七分靠營銷......”
追評2:“我去,哥們。按照你這個說法,丞相還是奢侈品營銷鼻祖啊?感覺他來現代能締造一個比香奈爾和驢牌還強大的奢侈品王國。”
追評3:“嘿嘿!我都想好叫什么牌子了。就叫‘炎漢’牌,還能營銷一波情懷,嘎嘎嘎嘎!”
追評4:“支持國貨!我肯定買丞相牌的奢侈品/.滑稽.emi,/.狗頭.emi”】
......
劉徹承認,這一刻他是狠狠地羨慕了!
由此,他雙眼炯炯的看向殿中的桑弘羊。
桑弘羊被皇帝盯得發毛,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我難道就沒有經濟能力了嗎?
我說加賦稅,不還是因為陛下您大手大腳,根本不懂民力和節約,所有方法都用完了才讓加的嗎?
“桑愛卿,你可有什么新的搞錢思路嗎?”
桑弘羊:......
“現在沒有也不要緊,跟著天幕好好學,也幫朕想一條節省民力,不驚動百姓也能好好搞錢的法子?!?/p>
桑弘羊:陛下,有一句話作為臣子的我不知道該不該講。
以您這個花錢能力,恐怕諸葛亮來了也只能加稅......
......
季漢的眾人目瞪口呆的看向風姿綽約的孔明,劉備也是目光火熱,盯得孔明心里直發毛。
此前剛加入劉備陣營,一直想要表現和孔明爭強的龐統,現在是徹底服了。
還有什么是你不會的?
被眾人這般熾熱的目光看著的孔明有些耐不住了,“諸位,這些都是微操,哈哈......”
“繼續看天幕啊,還沒說完呢!”
孔明又看向劉備,打岔道:“主公,亮覺得天幕這個說法其實很對?!?/p>
“阿斗本質不是壞孩子,他投降是為了百姓著想......”
劉備微微頷首,面子上多少被挽回了一些。
心中嘆氣,希望如此吧...
「唐朝大詩人杜甫在《登樓》中寫道: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p>
前一句說明至少在唐朝之前,劉禪就被當地人丟出去過一次?!?/p>
聊到了唐朝,甘露殿中的二鳳陛下有興趣了。
“蜀后主的塑像如今還在昭烈廟嗎?”
面對李世民的發問,房玄齡啞然,這哪是我知道的?
“陛下,您可以私信一封,問一下益州道大行臺或者成都都督府節度使,看看劉禪還在不。”
李世民恍然,自己問房玄齡等人關于三國的歷史,政治得失,他們肯定能說個頭頭是道。
問這些話里長短的趣事,這群人杰們恐怕還真答不上來。
因此,二鳳失笑道:“倒可借鑒明朝王爺的做法,將武侯搬入昭烈廟中。”
別真讓劉備吃不上香火,君臣移位就好笑了!
......
「唐朝時期,成都節度使又把劉禪給請了回去。
好景不長,到了北宋慶歷年間,百姓呼聲強大,益州知事順應民情又給劉禪丟了出去。
南宋紹興時期,嗯...就是完顏構時期,劉禪像又讓請了回去。
到了明太祖洪武時期,第一代蜀王朱椿捐資修繕昭烈廟的時候,無論蜀王還是成都百姓,一致贊同給這個“晦氣”的塑像丟出去。
后來,百姓們也考慮到劉備一個人在昭烈廟里可能會孤單,所以將殉國的北地王劉諶請了進去。
于是,現代人所見到的昭烈廟格局就此形成啦?。。?/p>
值得一提的趣事是,古代帝皇禪讓、臣子就封講究個三辭三讓的禮儀。
阿斗這么來回的被擺弄,也算湊齊了三丟兩請了。
不過,最后一請始終沒有來臨,他再也沒能回到昭烈廟里了。」
劉備:......
這是什么很有趣的事兒嗎?
當年趙子龍七進七出,殺得曹軍片甲不留,好生威風!
如今,阿斗也上演了一番進進出出的好戲。
對此劉備也是哭笑不得:“我算是知道阿斗有多不受百姓待見了。”
每次都是官員請回來,然后百姓抗議請出去。
而百姓們似乎獨有溫情,怕自己孤單,又不想讓他看到其他不爭氣的子孫而生氣,居然別有用心的只將北地王請了進去。
「對于劉禪的爭議從古至今一直沒個不停?!?/p>
「不過,被人們公認的一點是,劉禪自始至終都在嚴格遵守相父留下的《出師表》」
又是《出師表》?
這里面到底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后人屢屢提到,就連一些朝代的詩人都為此作詩。
剛才二十八文武的長廊提到的大臣們,有在《出師表》中提到的,甚至會被單獨拎出來講解一下。
貌似很厲害的姜維,后世人也調侃他居然沒在《出師表》里出現。
眾人好奇得心尖像是撓癢一般,左右刺撓。
“軍師,你到底寫了啥東西啊?天幕半天都不說?!睆堬w撓了撓腦袋,直沖沖的問孔明:
“你給俺們透透嘴風唄?”
聞言的諸葛亮啞然。
蜀漢諸葛丞相寫的東西,我南陽諸葛亮怎么知道?
無語......
————
———
——
—
(此下廢話不在正文內容2000 字,不計算本日更新文字中。)
(因為作者說裝不下去這么多,所以寫在末尾)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作者的個人觀點,免責聲明:不提供任何考究,僅為個人知識儲備所理解的私人觀點)
(不感興趣的書友可以等待下一章更新)
(求免費的催更?。。。?/p>
答書友問:劉邦的漢太祖高皇帝為什么沒有加孝?
孝,本義指遵循規矩。
教,本義使(子弟)遵循規范。
所以開國者無“孝”。
如漢武帝,全謚為漢孝武皇帝,廟號世宗。
劉禪,漢孝懷皇帝。
劉宏,漢孝靈皇帝。
數漢朝(算上季漢)傳十九世三十帝,僅有劉邦,劉秀,劉備三人謚號不冠“孝”。
《呂氏春秋》有云: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務本而后末。所謂本者,非耕耘種植之謂,務其人也。務其人,非貧而富之,寡而眾之,務其本也。務本莫貴于孝。
重點是最后一句。
我們都知道漢朝以孝治天下,孝是漢朝的基本治國理念。
所以,漢帝謚號通通冠“孝”以彰顯本朝理念。
在《漢書》中,田延年對霍光言:今群下鼎沸,社稷將傾,且漢之傳謚常為孝者,以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面目見先帝于地下乎?
其中,所謂“宗廟血食”,是指劉氏后人能繼續祭祀祖先,讓祖先得到血食。
長有天下,令宗廟血食也。
簡單的說就是后代具有祭祀與延續宗廟的責任,同時也隱含繼承者的正統性。
由于劉邦是漢朝的開創者,而不是“孝”所強調的繼承者身份,因此劉邦謚號上自然無需帶“孝”。
劉秀、劉備同樣有開創者身份,他們的后代都要“孝”這倆人,所以冠“孝”這個常謚。
西漢祭祀于高廟,東漢祭祀于世祖廟。
季漢祭祀于烈祖廟。
而且,劉備雖然是東漢時期,但他和劉秀一脈不沾邊,他的祖宗和劉秀的祖宗都是孝景皇帝之子,中山靖王和長沙定王是兄弟。
劉備帶“孝”屬于“孝”世祖劉秀,這樣就拋棄了自己的祖宗中山靖王,而他又是開創者,帶“孝”是不合理的。
假使朱元璋真的看見了朱棣成祖的廟號,第一時間肯定會動怒:自己沒有人祭祀了,成了孤家寡人!
雖然現實是朱元璋仍在太廟里,因為太宗改成祖是一百多年后的事,而且朱棣不是開創者,只是道士皇帝想讓他爹進太廟而強行改的。
正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