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吃瓜吃到了自己頭上的邦周時期古人們更是懵,鬧麻了!
我這般的老古董也有戲份?
對于邦周的疑惑,殷商的人們更是不解:還有我的事啊?
貞觀時期
李世民眼皮子來回跳動,第一次看見光幕上瘋狂閃爍飄過的各朝時空的彈幕,忍不住道一句:
好家伙!平時都在潛水是吧?
【漢武帝劉徹:???為什么還有我大漢的事兒?】
【明永樂皇帝:咱的寶劍成洋人東西了?】
【宋太祖趙匡胤:誰來告訴我是什么情況?俺大宋昏君留下的東西也配稱國寶?】
【清高宗乾隆:鬧麻了!朕喝水的杯子都要搶走當個寶貝供著!】
【漢武帝劉徹:朕忍不了了!這帶英是哪里的蠻夷,居然敢欺辱我華夏!朕要好好教訓他們!】
【明太祖朱元璋:咱比較關心,這些寶貝是什么朝代被搶的。】
【唐太宗李世民:同問。】
......
等一下,忘了一個孤獨的人——
【秦始皇嬴政:那甚么隋朝,額都沒聽說滴朝代都有戲份?額滴大秦捏?】
咸陽宮里
嬴政看著自己發出去的彈幕,忍不住扶額嘆息,頭疼啊!
第一次見到這么多同行們在一起說話,身為皇帝制度的開創者,他內心的喜悅之情是非同小可的。
看了半天飄過去的彈幕,他抿著嘴唇,發現自己有些插不上話。
這被帶英搶走的文物里,憑啥沒有大秦的?
不對,寡人怎么能這般想,那是屈辱!
......
開元時空
李隆基將光幕上各朝皇帝們留的言盡收眼底,打開內侍呈上來的剛才天幕視頻的摘抄,三五行的閱覽了一遍后,低聲垂問和他開著視頻聊天的祖宗:
“太宗爺爺,您給孫兒透個信兒,那昭陵里當真有《蘭亭集序》?”
大明宮群臣們聽到自家陛下聊起這般勁爆的話題,紛紛支棱起了耳朵偷聽。
那可是天下第一行書啊!
別說李隆基眼饞,他們一個個也想一觀書圣的真跡大作。
李世民聞言眉頭一挑,忽感了一陣惡寒:“李隆基,你什么意思?”
“你這個大逆不道的子孫!是不是想盜祖宗的墓!!”
“嘿嘿,我哪敢啊。”
見到對面人這副悻悻的模樣,李二的火氣更大了:“哪來的野史逸聞!朕怎么可能會將寶物帶入地下?”
甘露殿里的貞觀眾人卻是抬起了頭,若有所思的上下打量了番自家陛下:
有這個可能哈!
二鳳耳根泛紅,心底羞憤,當即振振有詞還言道:
“就算是真的,那也是朕對寶物的拳拳愛護之情!你們懂不懂啊?”
“那天幕都說了,紙的壽命僅有千年。”
“有沒有朕對《蘭亭集序》的愛護,國寶豈不是早就喪失在了戰爭烽火或賊人之手?”
魏征忍不住吐槽道:“啊?陛下?真的嗎?您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魏征!你個老匹夫!”
長孫無忌立馬蹦了出來,大聲好言道:“臣懂!”
“陛下愛惜國寶之情,理應受后世后人和今朝今人之贊譽!”
“若沒陛下,豈不是讓那《蘭亭集序》落得個《祭侄文稿》的下場”
眾人默默不搭話,心里啐罵:長孫輔機果真是貞觀朝第一大諂臣!
端坐在二鳳身旁的皇后嘴唇翕動,最后還是把話憋了回去,甩給了兄長好大一個白眼。
震驚過一個從未在自家堪輿圖上見過、從未聽說過的帶英國如此寡仁厚恥的行為后,許多人又將注意力放在了《祭侄文稿》的后世遭遇中。
相比起帶英對古人的知名度,倭寇對于各朝的先輩們而言可就“親切”許多了。
杜如晦蹙眉,他是見過幾眼后世的驚艷氣象的,著實也不曾想過,后世人那等的盛世氣象,居然也會有難辦的事兒在。
“饒是后世的天宮氣象,也會管不住治下出現寡廉鮮恥的賊人嗎?”
魏征鼻子里出氣,冷哼道:“《祭侄文稿》,我華夏國寶,祭文行文悲憤憫天,字字泣血,那小人居心叵測,竟拿國寶去媚奴!”
“豈有此理!”
“堂堂中國之徒,怎么可以媚于藩......未經王化的倭奴!”
魏征話說到藩邦時,頓了頓,恍然發現此時的倭奴國連當大唐藩邦的資格都沒有,一群島上的野猴子罷了,這才連忙改了口。
武周時候
饒是喜愛夸夸自功的那女皇此時觀看了天幕后,也忍不住涌出慍怒之情。
朕見那群倭奴哭得懇烈,又是真情實意的在求我大周去教化他們,這才動了惻隱之心,愿賜他們新名。
他們這群奴才,居然這般回報朕的國度?
武則天面色泛紅,腦海里想到自漢賜島國倭奴名后,歷代皆未改之,哪怕那島民親自赴華夏,也未曾有一位統治者愿意給他們更改。
難道那群人都見穿了倭奴的本性?
她再一聯想到曾經白江口之戰后,劉仁軌親言告訴她:倭奴,得我中原陛下之賞賜,初沐王化便滋生狼子野心,若是日后國力有如新羅,豈不是要目無華夏?
當時她還天真的以為,倭奴不過是野心政治家上位罷了,那倭奴國王看著不是一般的孝順。
武則天越想越氣,氣得都漲嬭了,冷言道:
“朕忽然覺得,倭奴國更稱其名。”
“諸位愛卿。”
“你們說,安東都護府是不是要多擔點擔子了?”
......
「滿門忠烈的顏氏一族,其浩然之氣一脈相承。
而上天仿佛早已做了決定,要讓顏真卿作為這個忠烈顏家的收尾。
唐中期,著名奸相盧杞迎合圣意,嫉妒賢能,黨同伐異,多次陷害朝之忠良。
唐德宗李適當政時期,盧杞愈發囂張,剛正不阿的顏真卿素來看不慣這等人和事兒,多次對盧杞當面斥責,故而引來的盧杞的記恨。
盧杞,說來他的家世倒也令人唏噓。
他出身范陽盧氏,這個家族曾經也顯赫過一段時期,當過一流門第。不過盧杞的出身并不是重點,他的父親才是讓人唏噓的點。
盧杞之父,乃是面對叛軍兵刃交加而不改色,端坐洛陽官邸殉國就義的時御史中丞、東京留守盧奕!
誰又能想到,一代人杰、為國捐軀的忠良盧奕,生了一個中唐最有名的大奸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