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騎著車想找個吃飯的地方,記憶里的城市卻和他現實所處的城市發生了不同,心里感慨果真是穿越了,明明我記得這里有個面館的。
打開手機看了一下附近的美食點評,正好有一家不錯的火鍋店離他不遠,趙飛蹬著小洋車就往火鍋店去。
推開門就見到門口掛著經典的介紹詞:
“正宗川渝火鍋”
「關于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戰國時期即有火鍋,史人以陶罐為鍋。
另一種說是火鍋始于漢代,所謂的“斗”就是指火鍋。西漢海昏侯墓文物中就出土了火鍋實物。
可見火鍋在華夏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曹魏官修史書《魏書》中也曾記載,三國時期有用銅所制的鍋具吃火鍋的傳統。
當時的人們使用火鍋煮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但當時并不流行。
后來隨著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
到北宋時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
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
元朝時期,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
到了明清時期,火鍋不僅在民間流行,而且還發展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是山雞等野味,像是乾隆皇帝就經常愛在乾清宮里圍爐涮肉。
后來值清末民初,火鍋已經在全國發展了幾十種形形色色的吃法。
發源于川渝的麻辣火鍋,融合了清代以牛油鍋底涮燙毛肚等牛內臟為特色,被國家選定了全國火鍋之城,川渝火鍋也因此成為了現代火鍋的代表。
如今,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火鍋更是走出了國門,在帶英、鷹醬、高盧雞等國家十分流行,可謂是風靡全球。」
趙飛有點兒擔心自己全點了辣鍋會吃不下,索性點了一個鴛鴦鍋,待到服務員將所有菜品上齊后,他才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與此同時,各朝時空中的觀眾們終于見到了自己眼熟的事物,懸著的心才終于落了地。
剛剛那直入云霄的摩天大樓,筆直的街道、如織的行人和一輛輛說不來的車直接把他們給干懵了。
早就有聰明人知道,天幕景象乃是后世后人,可后世也要區分個幾百或者幾千年。
天幕上展現的種種異象已經遠超了他們的想象力,許多還想著模仿的人更是悲觀的嘆息,這后世怕是與我們隔了上萬年了吧?
從趙飛最后步入到了火鍋店開始,古色古香的裝飾,懸掛在墻上的火鍋起源,這才讓古人們驚嘆不已的心漸漸平靜了不少。
明朝時期
朱瞻基掐著指頭算數:“漢朝之后是魏晉南北朝,之后便是隋唐,然后是五代和兩宋,元朝也對得上。”
“此前天幕早就說過我大明之后就是女真韃子的清朝,清末民初,那后世所在的國家叫民朝?”
金豆豆撓了撓頭,眼睛瞪大了:“大侄子,你是說這后人離我們不過幾百年?”
“常言道,胡虜無百年國運,譬如那魏晉南北朝多少的胡虜政權皆是如此,再如那蒙元,也逃脫不了這般理論。”
朱瞻基信誓旦旦的分析著,但又有些不太確定:“若是按照這個理論來言......”
“王朝一般能運行個三百年。”朱棣笑著接過話茬,殿中的其他人紛紛跪下惶恐,稱大明必定萬萬年。
朱棣擺了擺手,不以為然道:“一個個慌什么?你們不敢說,朕說了就是了。”
“三百年,大明也不短了。”
“大明傳到我手上,也有幾十年了,若是那清朝能有個一百年的國運,天幕上的后世便是離我們最多四百年!”
話音一落,全場鴉雀無聲。
大家都是聰明人,很快在心底也盤算了一下,要是真按照這套理論來講的話,天幕后世真就和他們隔了四百年?
就算那清朝很厲害,活得久了一點,兩百年國運唄。
那也才五百年啊!
朱高熾嘴巴有點干澀,學富經綸的他遲疑道:“我大明的五百年前是什么樣?”
“唐朝。”朱瞻基道。
“四五百年的時光,后世華夏就變成了這般模樣?!”
眾人寧肯相信,天幕展示的華夏是一千多年后的樣子,而不是只隔了數百年的光陰。
大地上日月輪轉幾經年,多少個輪回春秋了都這般模樣,怎么忽然就變化那么大了?
話說與此同時各朝時空下觀看著天幕的先輩們,有條件的也學著趙飛吃起了火鍋,仿佛他們現在吃到口中的銅鍋涮肉沾染了后世的仙氣一般。
“那紅紅的湯底是什么做的?看那后人吃得齜牙咧嘴的,那紅湯怕是辛辣的口味。”
“辛辣?里面可是加了很多姜絲、芥子?”
“哇,這就是天宮生活嘛!他怎么點了那么多肉,吃得完嗎?”
“娘,我也想吃仙人吃的那種火鍋。”
“啪!”
“吃吃吃,就知道吃,先生說你《大學》都背不完,你還有臉吃?”
......
趙飛吃飽喝足后抿了抿嘴,回味無窮啊!
剛吃完飯不太好騎自行車了,坐車又怕肚子太撐會暈車,趙飛就慢悠悠的往小區方向走,等他到家后,不知不覺已經晚上九點多了。
他這一次簡單的外出吃飯,視角下一路的風景可是把天幕前的各朝觀眾們看爽了。
許多人仍是難以相信,那鋼林叢林、斑斕霓虹的世界會是后世的華夏。
尤其是明清時期的人們,在順著火鍋的起源介紹進行推算后,更是不敢想象這個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幾百幾千年就這么過去了,怎么到了天幕上后世人的生活時,就仿佛是兩個世界了呢?
回到了家里,趙飛將衣物丟進洗衣機里,去衛生間洗了個澡。
倒是讓不少成都的古人們看到打碼的模糊畫面后,撇了撇嘴:小氣!
忙完之后,趙飛打開了手機。
「朱棣到底能有多壞心眼?#大明#永樂皇帝#明朝」
當天幕上畫面轉換,出現了這個標題后,各朝時空里引起最大轟動的除了明朝就是貞觀年間了。
上面可是說了朱棣啊!
這個與天可汗一樣非嫡長子繼承,存在篡位嫌疑的大一統太宗皇帝,二鳳可是對他頗為相惜。
之前天幕可還把他倆一起并列了多次,有一次還直接讓李世民破了防:最孝順的皇帝!
李二本著同道高手的心思,隨手就寫了條彈幕發上:
【李世民:朱棣你干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