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
沙哈魯早年在宮廷受到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曉察合臺語和阿拉伯語,喜愛文學藝術,善于騎射,文武雙全。
朱棣小時候的老師是天下第一大儒宋濂,他早年在皇城里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喜歡讀書,音樂一道有大家風范,擅長騎射,文武雙全。
沙哈魯成年后受封于霍拉桑,這個地方在帖木兒帝國北方。
朱棣長大后受封于北平,也就是幽燕。
沙哈魯為了讓帖木兒帝國更加團結(jié),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外來人,統(tǒng)治階級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即當年察合臺的子孫,國內(nèi)宗教信仰、民族、傳統(tǒng)文化繁多,便把都城遷到了便于控制波斯一帶的赫拉特。
朱棣為了彌合華夏社會嚴峻的南北分裂情況,也為了方便自己統(tǒng)治,避開江南士族的對抗情緒,便遷都到了北平。
沙哈魯在他四十多年的執(zhí)政生涯中,他除統(tǒng)一領土和平息各地叛亂外,把主要精力投入國內(nèi)建設,振興伊斯蘭學術,扶持文學藝術,使得中西亞經(jīng)濟繁榮,赫拉特和撒馬爾罕成為波斯文學和藝術的黃金時代。
朱棣當政時期,明朝社會空前繁榮,萬國來朝,文治武功遠邁漢唐,被史家譽為“永樂盛世”。
沙哈魯在晚年由于西波斯叛亂,親自率軍前去討伐,因病死于平叛的路上。
朱棣第五次遠征漠北時,死在了回去的路上。
藩王、起兵、奪位、遷都、盛世,再加上“生于戰(zhàn)火死于征途”。
朱棣若是看了,應該會覺得這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異父異母親兄弟。”
追評:“六百六十六,老朱他爹指定是個人物,在外面都留種了!”
追評1:“橫批《老四》!”
追評2:“其實朝鮮也有個叔叔造自己侄子反的,給侄子打跑了,明朝作為宗主國派人過去問,你們之前的大王呢?朝鮮君臣統(tǒng)一口供說:他去找建文了。
是的,這個朝鮮國王就是首陽大君,也就是后來的朝鮮世祖皇帝李瑈。”
追評3:“你以為這是野史,其實這是真的。
而且更刺激的是,那個時間段,帶英,華夏,朝鮮,和帖木兒帝國,同時出現(xiàn)了叔叔推翻侄子的事。而且還都成功了。”】
元朝
忽必烈眨了眨眼,捻著下巴的胡須,“果真是長生天的子孫啊”
“不過,察合臺的世系居然傳承了那么久。”
薛禪皇帝有點難繃:你一個支脈怎么看起來比我大蒙古國主脈還悠久?
明朝
永樂年間
奉天殿的群臣看到了與此同時全世界都在發(fā)生相同的故事時,紛紛被驚的揉了揉眼睛,難以置信這樣千百年都難得一見的事情,還能一塊兒抱團啊!
“歷史,就是這么妙不可言!”楊榮一本正經(jīng)的感嘆。
永樂皇帝的同行們笑完之后,在光幕上為朱棣發(fā)來了親切的問候。
朱棣都不用想,就知道與此同時各朝時空里的人們笑成什么癲樣兒了。這讓他不禁郁悶,怎么我還成了一種“體制”的開創(chuàng)者了。
那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大唐的玄武門繼承法。
我朱棣開創(chuàng)了全天下的四叔繼承法?
朱棣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嘴角抽動,暗嘆自己真是被后人說話的方式帶偏了。
朱瞻基不敢笑,瞪大了眼睛說道:“這這這......帖木兒帝國的二代皇帝怎么和皇爺爺?shù)慕?jīng)歷這么相似?”
“難道歷史的上空,真有一股冥冥的天意在注視?”
與此同時,各朝時空的先輩們看到天幕對兩個人生涯事跡的舉例分析,也都陷入了對這也能是巧合的極大震驚之中。
各朝時空的觀眾們:??
這朱元璋,還在外面給朱棣生了其他兄弟?
趙飛翻看著評論區(qū)網(wǎng)友的各種玩梗和小科普,嘴角不自覺的上揚起了笑意。
鬧麻了!
先有萬朝膜拜唐太宗。
誰敢想后來又流行了各國爭相學習朱棣繼位法。
這世界幾千年來,當真是一直由華夏在引領歷史的大潮流啊!
華夏的版本,就是先進噢!
“人在干壞事的時候果然是不嫌累的,朱棣當時肯定覺得自己老有趣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