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芊確實沒想明白姚楚到底要做什么。
但那一幕在她腦海不斷閃現,除非那東西有毒,否則姚楚沒必要隔著錦帕。
她想毒誰呢?
不管是誰,姚芊都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她要趁姚楚還沒反應過來,將此事捅出去。
走到柔福宮,姚芊突然停住腳。
不行,不能告訴瑾妃。
明明是她發現的,到時候瑾妃一摻和,豈不是變成她的功勞了。
她要親自去告訴皇后。
陛下也在,說不定還能去陛下面前露個臉。
姚芊當即下定決心,立刻出城。
算時間,皇后應該已經在回程的路上了,若走得快,不到天黑就能見到。
姚芊匆忙出宮。
姚楚知道,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
她讓蘿蕓去把趙尋安請到青陽殿。
“娘娘找我,有何事?”
姚楚從未主動找過趙尋安,所以當蘿蕓出現在趙尋安面前時,她想都沒想就過去了。
看到姚楚安然無恙,趙尋安松下一口氣,道:“我還以為娘娘急著找我,是出了什么事,看娘娘無事,我就安心了。”
姚楚拉她到桌前坐下,笑道:“要知道會讓你驚慌一場,我就不找你了。”
她端出一個木盒,打開放到她面前。
“這幾日閑來無事,做了幾個香囊,想著天氣漸漸熱起來,蚊蟲也開始多了,便做了幾個給你。”
趙尋安拿起一個,放在鼻下聞了聞,道:“好香,這味道以前從沒聞到過,是什么啊?”
“就是普通驅蟲的草藥,只是加了一些佛手柑和陳皮。”
“難怪味道這么清香,我都舍不得拿來用了。”
姚楚拿起一只繡著金線的香囊,遞給她,“聽說昭陽公主病了,我替她也做了一個,若是放在身邊或是床帳內,還能起到靜心養神的功效。”
“我出不去,就得勞煩趙昭儀替我跑一趟了。”
趙尋安仔細瞧著香囊上的金線,雖繡得不多,但姚楚素來簡樸,能做出這種東西已是難得。
“娘娘用了心思,公主定會喜歡。”
姚楚略帶憂愁道:“畢竟我現在還在禁足,若是外人知道我和你私下有往來,恐對你不利。”
“這個香囊能不能以你的名義送出去,只要我的心意到了就好,免得平白為你添麻煩。”
趙尋安心頭頓了頓。
“好,也算借花獻佛了,只是讓我平白擔了個好名聲,我心里過意不去。”
姚楚:“但行好事,只要功德到了,自然就圓滿了。”
“公主的香囊,我特意在佛前供奉過,最好現在就送過去,也許得佛祖庇佑,公主能早日康復。”
“好,那我就不耽擱了,這就送過去。”
姚楚將趙尋安一直送到宮門,看著她向坤寧宮的方向走去,才安下心來。
她特意打聽過,今日是蘇貴妃值守,又正是徐太醫回太醫院的日子。
蘇貴妃不比瑾妃心細,趙尋安既然能將吃食送到公主面前,一個小小的香囊就更是輕而易舉了。
公主年幼,身子尚未痊愈,這里頭的東西只要在床帳內散上一晚,明日就是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趙尋安揣著香囊,直到走到御花園,才停下腳步。
她找了一處涼亭,將繡金線的香囊打開。
清香馥郁的香氣撲面而來,里頭用的,確實都是上好的東西。
她拔下頭簪,在里面輕輕翻找起來。
送到坤寧宮的東西,她從來不敢掉以輕心。
特別是公主正在病中,皇后又不在,若是在她身上出了錯,她就是把自己這條命賠上,都不夠。
仔細查看一番,沒發現什么異樣。
到底是她多心了。
趙尋安將香囊系好,起身到一半,還是覺得哪里不對勁。
端嬪急著將自己叫過去,難道真是為了幾個香囊?
這和端嬪平日的舉止,實在不符。
趙尋安又坐下,將里面的東西全都倒在錦帕上,仔細從頭看了一遍。
這次,幾片極不起眼的葉片,引起她的注意。
尋常葉子都是翠綠的,即便烘干,經脈也是泛黃或者泛紅。
這幾片葉子卻隱隱透出青灰色。
她伸手摸了摸,指尖留下一層粉末。
趙尋安的心怦怦直跳。
似乎有一個答案,呼之欲出。
她不敢將東西送去坤寧宮,卻也不愿就這么給姚楚定罪。
也許,是她想多了。
她收拾好東西,決定回去問清楚。
姚楚正搖著團扇,坐在屋子里納涼。
見趙尋安神色緊張進來,她抬頭問道:“趙昭儀怎么又回來了?”
趙尋安進屋以后,將門關上,把香囊里面的東西全都倒在桌上。
“端嬪娘娘,我想請教一下,這幾片葉子上的粉末,到底是什么東西?”
即便到了此刻,她依然希望,自己對端嬪的猜測是錯的。
她不相信,一心向佛,又救過自己姨娘的人,怎會去謀害一個無辜的孩子。
姚楚看了一眼她手指的方向,輕笑了幾聲。
“趙昭儀果然心細,”她嘆氣搖頭,頗為失落道:“也可能,是你從未相信過我。”
姚楚著急解釋,“我若不相信你,這東西直接就送到蘇貴妃面前去了。”
“娘娘就告訴我一句,這個香囊到底有沒有問題。”
姚楚掀起眼皮,目光落在趙尋安臉上。
眼底笑意逐漸散去,變得冷漠疏離。
“這是我精心研制的毒藥,對付一個三歲的孩童,綽綽有余。”
“而且,你放心,這藥粉一個晚上就消散了,任誰也查不出來。”
“你!”趙尋安往后退了一步。
后背驚出一身冷汗。
若是她沒有察覺,或者連蘇貴妃也被騙過,小公主一旦出事,死的何止經手的幾人。
怕是整個坤寧宮都要遭殃。
趙尋安嗓音顫抖,問道:“你為什么要這樣做?皇后待你不薄,從未苛待過你,你為何要害她?”
姚楚冷笑一聲。
“我在這冷宮一樣的地方,一住多年,就是拜皇后所賜,我不過禮尚往來罷了。”
“算了,你是不會明白的。畢竟,受苦的人,又不是你,我又怎會奢望你能感同身受呢。”